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構建現代農業三體系思考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本文通過對開封市農業“三體系”現狀的分析,發現開封市農業“三體系”中存在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產量增加中部分農產品出現暫時性或階段性過剩、農業經營規模過小以及出口產品市場相對較窄等問題。同時,提出在產業鏈上進行延伸,在農產品加工業方面加大投入、在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上加大投資力度、構建農村現代商品市場體系、支持龍頭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創新發展訂單農業等措施,為開封市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發展提供參考意義。
關鍵詞: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產業體系;構建
現化農業農業是人民安身立命的基礎,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基,經濟發展越快,農業則越重要。現代農業是農業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現代農業主要是以現代科學技術和新時代的創新為基礎,重視發展適合現代農業有關的第二、第三產業,是把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緊密結合以形成農業綜合體系。開封市在農業的發展上不斷地做出努力和調整,以調優農業結構為主線,促進農村產業間的交叉重構和融合滲透,注重科學技術的投入,提升農村產業、農村生產以及農村經營結構,加快農村產業鏈的延伸、產業經營范圍的拓展、經濟的轉型,注重農村發展的經營態勢以及農村產業經營的新模式,農村產業生產方面做到產出高效、產品優質,同時節約資源、創造友好環境的農村產業融合的道路。發展現代農業,不僅是為了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是為了合理利用農村的資源,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其核心也是為了構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發揮農村資源的優勢。開封市目前大部分還存在傳統農業的發展形式,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開封現階段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還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從全市目前的環境條件出發,來構建符合適合自身發展特點和優勢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來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全市農業的綜合效益,這是值得考慮和研究的方向。在開封市現代農業發展的背景條件下,提出了現代農業“三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即全力打造高效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一體的現代農業體系,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的跨越。基于此,本文通過對開封市目前的農業體系進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為現代化農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1開封市農業“三體系”的現狀分析
1.1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近年來,開封市農作物的發展整體較好,每年耕作面積以及播種量都很可觀,產量上也很充足。在秋作物方面,玉米的播種面積和產量最大,其次是花生,再次是菜、瓜等。農作物的耕種面積和產量都很充足,合理地利用了開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理環境來耕種適合當地環境發展的農作物。但農業產業結構,產業競爭力以及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都還有待提升,目前存在的一些產業,例如,畜牧業、園藝業等均不能滿足開封市現代農業的情況,也成為了開封市的一大缺口。為了讓農產品合理有效地創造經濟效益,仍需生產一些價值較高、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在追求數量的同時也注重產品的質量,同時,也要承擔社會責任,保護環境,注重可持續發展,使開封市的農產品在數量、質量以及生態等方面均達到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1.2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開封市農作物在生產上,處于產量充足,在播種上選用優良品種,精細整地,科學施肥,適期適量播種,綜合防治病蟲害等方法來開展農業生產,有了一些合理的安排,由于沒有形成規模、沒有形成專業的技術水平和方法,開封市農業生產體系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很少用現代物質裝備和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手段上,也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的發展;在農業生態環境上,沒有引起上級足夠的重視。一些農業的基礎設施并沒有達到現代農業的要求,例如,在農耕的操作上并沒有普及先進的科學技術;在農業產業的規模上也沒有達到系統化和專業化水平。
1.3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開封市農產品的生產數量較充足,有些農產品形成了一定規模,但在農產品的經營上還不夠完善,經營市場不夠大,市場規模不夠完善,形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專業的農業經營主體,沒有形成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經營體系等。開封市只是對家庭農場、農業企業進行了專業的培訓,并沒有系統化、專業化的科學跟蹤式的輔導和培訓。在土地的經營上以及在農產品的質量與價值上提升核心競爭力,這也是開封市構建現在農業經營體系需要考慮的問題。開封市擁有很好的旅游市場,可以利用這個優勢作為一個突破口來擴展開封市的農業市場經營體系。
2開封市“三體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
開封市農業在發展過程中,有些產品發展的較好,但在進出口農產品方面有一定的壓力,尤其是一些精良的農產品。例如,開封市的花生品種很優質,但這個并沒有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快速的推廣,原因是開封市的花生產品附加值相對比較低,范圍相對較小,要注重產品自身的狀況,發掘產品的附加價值。利用自身優質的原材料,創造更多的優質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
2.2部分農產品出現暫時性或階段性過剩
開封市農業在快速發展中受資源環境的制約比較大,有部分農產品出現暫時性或階段性過剩,例如,花生、玉米等因為耕種面積大,產量高,再加上是季節性的作物,導致了庫存偏多,出現短暫或者階段性的過剩現象。但有些農產品、農作物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也會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2.3農業經營規模過小
開封市在現代農業產量以及耕種面積上都可以滿足當地的生產,但經營規模過小,例如,開封杞縣的大蒜,產品質量很好,為出口產品提供了榜樣,但在技術以及規模上相對其他非農業的產品來說,就小了很多。例如,開封市的花生和興盛德的花生很出名,但都沒有形成規模,只是一個小的經營作坊來進行經營,要做好開封出口農產品,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是很重要的。
2.4出口產品市場相對較窄
開封市的興盛德花生,杞縣的大蒜等農產品,均因為質量以及需求的情況進行出口,但在市場方面卻得不到滿足。
3建議與對策
3.1擴展農業產業鏈
構建農產品的物流體系,農產品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在運輸和包裝的過程中需要特殊處理,所以應依托成熟的企業和專業的市場流通體系與物流儲運加工進行有效銜接。在進行農產品的加工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加工的損失,同時建設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不僅向前向后擴展物流體系,同時也擴展農產品的市場營銷體系,在擴展的過程中也增加了農民的就業,同時增強了農民的主動性,提供更多的創新創業機會。既保證了農民的增收,也減輕了社會的就業困難,同時也擴大了農林畢業生的就業機會,形成了校企聯系,實現理論應用于實踐效用。
3.2形成農產品加工業規模
開封市的農產品資源很豐富,以加工業基礎為例,應爭取政府的支持,擴大投資,引進先進的技術,以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食品業。同時,也引入一些專業技術的企業進駐和投資,引進具有先進技術的農產品加工項目,提高農產品的加工技術以及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努力打造開封市農產品加工品牌,提高其農產品的競爭力,實現農產品就地加工的增值轉化,使開封市的農產品加工做大做強,形成規模,增加銷售的渠道。
3.3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積極開發和挖掘鄉村生態休閑、觀光旅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地,扶持建設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旅游村(鎮)和一些有關歷史文化的節目以及項目,開發一些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休閑產品以及紀念品。依托開封菊花文化資源,發展苗木、花卉、茶飲等文化創意、觀光旅游和休閑服務行業,同時制作一些有關于菊花的糕點來發展菊文化。積極挖掘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利用開封豫劇、小吃等特色建設發展地域特色濃郁的鄉村旅游娛樂項目,同時,促進農民勞動力轉移,增加財政收入和農民收入。
3.4構建完善的農村商品市場
借助“互聯網+”技術,來發展開封市的農業新模式,積極籌集社會資本,和互聯網企業共同建立有關農業服務平臺模塊,做好相關農產品以及有關農業第三產業的服務推廣模式,創建先進的生產模式。利用電子商務這樣的平臺來搭建以農村產業,農產品為主題的公共宣傳和經營平臺,同時建設和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網絡;引導各類農業經營主體與電商企業對接,引導農產品流通企業、加工企業與生產基地加強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多方面對接的高效市場體系。同時與當地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原則的基礎上,與農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合理確定收購價格,保證農產品市場的有效運作,同時形成穩定的購銷關系,帶動農產品的有效利用。在簽訂合同的同時給予一定的擔保,對資助擁有訂單的農戶給予農業保險。農產品產銷合作,設立共同的營銷基金,用以技術開發、研究,建設合理的生產標準和質量要求,打造聯合品牌、公共品牌,實現農業市場的利益共享。
參考文獻
[1]馮海發.構建現代農業“三個體系”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7,(05):9-12.
[2]胡余超.安徽省農業產業體系與農業現代化的關聯效應分析[D].安徽農業大學,2017.
[3]曹慧,郭永田,劉景景,譚智心.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路徑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2):31-36+131.
[4]郭瑋.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J].中國合作經濟,2016,(02):22-23.
[5]張克俊,張澤梅.農業大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2):25-32.
[6]郭敬生.山東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3,41(11):246-251.
[7]江晶.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運行機制與發展模式研究[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8]蔣永穆,劉濤.淺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評價指標的構建[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2):19-25.
[9]蘇小姍.國家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與發展[D].華中農業大學,2012.
[10]李巍.邢臺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11]劉暢.關于省會城市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考———以鄭州市為例[J].河南農業,2013,(13).
[12]孫兆軍.寶雞市構建現代農業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當代農村財經,2018,(10).
作者:郭娟 姬湘涵 單位:商丘學院應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