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技術論文(4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農業技術推廣影響因素探討
[摘要]
我國農業技術的不夠普及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而在生產的過程中,人們往往對技術、資金、信息和市場管理方面的制度不夠重視,但是這些相關的因素卻是農業技術的推廣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影響農業技術推廣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和探討,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對農業技術的推廣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影響因素;研究
農業的發展是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推廣的,也可以說農業技術是農業發展的基石,但是由于我國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還沒有做到完全的普及,所以在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針對現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農業技術的推廣人員要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大農業技術的推廣,幫助我國的農業發展更進一步完善。
1影響技術推廣的因素
1.1推廣方式太片面我國在農業技術的推廣上面沒有利用好媒介進行推廣,導致現在的推廣的方式比較片面和單一。要想做好農業技術的推廣,首先就要結合實際情況,比如陜西省神木縣種子管理站要想做好技術的推廣,就可以在單位里集思廣益,綜合大家的創意,設計宣傳企業畫冊、報紙,也可以聯系廣播電臺、電視等方面進行傳媒的宣傳和推廣,讓廣大的農民足不出戶也可以接收和了解到農業方面的新技術,通過電視和廣播的宣傳,讓農民更加了解種子的培育方式,在一定方式上增加了經濟效益。
1.2農業技術的項目紛雜繁多農民一般的文化水平有限,過于復雜的農業技術農民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由于農業技術的應用難度相對來講比較大,所以科研人員在進行農業技術研究時,可以針對農民的需求進行調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包括農作物的生長規律和條件,盡最大的可能幫助農作物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所以科研人員在進行溶液技術的研究和推廣時,要充分想到農業技術是否具備全面的環境適應性,這樣農業技術才能更好的解決現在農民的困擾和問題[1]。
1.3國家和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國家和政府對農業推廣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最后農業推廣技術的結果。所以,無論是國家還是政府,都應該加強對農業的推廣力度,同時國家也應該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農業制度,讓農業技術在推廣的過程中得到更全面的制度保障。同時,政府也應該大力投入資金,為農業技術的推廣注入更多的財力和物力的保障,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和進步。
1.4我國的農業生產規模較小一般情況下,農業的生產規模越大的前提下,越是要求農民通過提高生產效率來獲得更大的利潤和收益。但由于我國的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戶占大多數,一般生產的規模比較小,對于名農業技術沒有足夠的重視,所以生產的效率也不高。一般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主要依據自身的生產種植經驗進行生產,所以極大的影響了農業技術的推廣[2]。
2促進技術推廣的措施及方法
2.1促進農業技術推廣的多元化發展想要從多個方面和領域進行對農業技術的推廣,比如陜西省神木縣種子管理站想要進行推廣,可以通過張貼管理站的宣傳畫冊和對宣傳冊的分發,或是通過廣播和電視等進行對農業技術的宣傳與推廣,同時也可以開設網絡渠道,利用互聯網的便捷和效率,讓農業技術的推廣走進更多農民的家里,也讓農民對這一技術更加了解和熟知,并且逐漸接受農業技術的應用。
2.2政府部門要加強資金和物質保障農業技術的推廣是離不開政府的資金支持的,但是由相關部門對農業技術推廣的資金補助相對不足甚至是欠缺,所以農業推廣的腳步一度停滯不前。面對這種情況,相關部門要認識到資金對農業推廣的重要性,因此要做到定期對農業技術的推廣進行資金上的補助,設立相關的監督機制,對于沒有達到標準的農業技術要予以幫助和調整,是新技術得到有效的落實和進行,最終也讓農民們看到新技術帶來的成果和幫助。
2.3提高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我國現階段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的整體水平處于較為低下的階段,讓他們馬上接受新的農業技術也是不現實的事情[3]。由于大部分農民群眾對農業技術還抱有一定的偏見和錯誤的認知,所以政府和相關機構更應該定期的對農民朋友組織文化教育講堂,組織農民學習和農業技術相關的知識,調動起農民群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政府和相關部門選拔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文化科技人員對農民進行科普,幫助農民更好的接受新的農業技術。
3.結束語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的發展大國,在農業技術的推廣上不能因為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推廣的方式上受到制約。我們應該大力的完善農業技術體系,保證技術推廣上的完善,幫助農民群眾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也為我國的生產力提高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莊天慧,余崇媛,劉人瑜等.西南民族貧困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西南4省1739戶農戶的調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9):37-40.
[2]王力剛.農業技術推廣相關的影響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上半月),2014,26(6):107-107.
[3]申紅芳,廖西元,王志剛等.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參與機制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3):1-6.
作者:王健 楊秀芳 單位:陜西省神木縣沙峁農業技術推廣站 陜西省神木縣種子管理站
第二篇: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分析
摘要:
通過筆者多方調查和走訪發現,和溪鎮作為貴州省正安縣內一個農業資源相對豐富的山地,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存在諸多漏洞,據筆者可知就有3點:和溪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稀缺、推廣任務繁重以及推廣程序混亂、和溪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呈老齡化、和溪鎮農業技術推廣方式不當。對此筆者提出了3點針對性策略:建議以服務需求為核心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改變農業技術推廣方式、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培訓。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問題;策略;和溪鎮
農業技術推廣的方式呈多樣化,比如可以通過實驗指導的形式將相關農業種植知識傳遞給農戶,或者以培訓咨詢的形式進行傳播。但無論采取何種方式,最根本的目的是服務于民。要實時以農戶的主觀意愿和切身利益為推廣原則。理論上講,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并非難事。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暴露出了相當多的問題,本文以貴州省正安縣和溪鎮為例,分析該鎮在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幾點改進措施,以望給其他鄉鎮以參考和警示。
1和溪鎮簡介
和溪鎮的歷史要上溯到600多年前的明代,在1992年區域調整后,新建的和溪鎮位于貴州省正安縣城南面約17km、海拔625m的地方。全鎮下設行政村10個,總人口8.1萬多人,行政總面積148多km2。全鎮多山,占地1.36萬hm2,耕地面積較少,僅為0.227萬hm2。和溪鎮的農業資源豐富,農業商品基地遍布全鎮,主要生產茶葉、蔬菜、水果、花卉以及名的白芨等。由于多山,草木茂盛,土地肥沃,畜牧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2和溪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
2.1和溪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稀缺、推廣任務繁重以及推廣程序混亂拿2011年7月26日的“正安縣2011年職業技能(茶葉加工)培訓班”來說,雖然參與培訓的人數整體而言較多,但隨之而來的農業技術推廣會上缺乏主講人,而且工作人員極少,僅5人參與演講,5人中甚至出現1人身兼數職的現象。部分人員被縣或鄉政府抽調負責其他工作,其中2人在肩負農業技術推廣的同時,還被任命參與計生執法等與農業技術推廣完全不相關的工作。如此一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農業技術推廣最終胎死腹中。筆者在尋訪了部分工作人員后得知,該工作人員自身對農業技術相關知識模凌兩可,并未完全理解農業技術推廣的實質,以致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出現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現象,完全無系統,無組織,儼然一片混亂場面。
2.2和溪鎮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呈老齡化筆者綜合調查了所有擔負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員發現,年齡超過50歲的工作人員在50%以上,而年齡在30歲以下的工作人員僅1人。由此可見和溪鎮在農業技術推廣的人員安排上有嚴重性比例失調。令筆者意外的是,對于一項全新技術的推廣,該鎮竟未吸收一名大學生,多數人經成人教育獲得專科學歷。以上人員僅接受過次數較少的技能培訓。蓋因如此,和溪鎮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才會如此舉步維艱。
3和溪鎮農業技術推廣改進措施
3.1建議以服務需求為核心的農業技術推廣機制和溪鎮要充分吸取過往的經驗教訓,堅持以農民的服務需求為推廣的根本,以農民滿意作為推廣成效的考核標準。和溪鎮政府要加大管理力度,嚴禁農業技術推廣人員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同時要建立獎懲制度,獎勵以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績效為標準,對工作成效突出的人員以提升其工資水平或職位晉升作為獎勵,以此來提升推廣人員的工作熱情,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大跨度發展。
3.2改變農業技術推廣方式撤銷縣、鄉政府對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干預,和溪鎮農業技術推廣權利與義務由該鎮自己執行。但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結果由縣、鄉農推站評估后公布,并且牽頭向相關企業招募推廣資金,或以招投標的形式,公開向社會招標,同時還要對競標過程起到監督作用,以防資金流失。和溪鎮擁有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除了在農業方面以全國文明的金林茶業為代表外,在養殖業也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優勢,比如河魚養殖等。而和溪鎮的發展之所以踟躕不前,與該鎮的農業技術推廣效果不佳有關。該鎮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重視不夠,推廣人員的積極性不高,推廣方式不恰當等都可能對農業技術推廣造成影響。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和溪鎮乃至全國其他鄉鎮要拋棄傳統觀念,積極投身于農業技術推廣之中,爭取為廣大農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以提升鄉鎮生活水平,并為我國農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官瓊芳.農業技術推廣對促進山區農民增收的作用[J].農業與技術,2016(04).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分析
作者:李德建 單位:貴州省正安縣和溪鎮農業服務中心
第三篇:農業技術推廣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
農業是一個基礎產業,農業技術對我國科技興農戰略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技術推廣工作者與農民科學文化整體素質的提升息息相關。當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水平的進步,農產業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不能很好地利用我國先進的農業技術,這不僅與農民的觀念落后有關,也來源于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將研究目前農業技術推廣中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對策。以期做好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工程。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問題;對策
引言
農業技術主要是指應用于農、林、牧、魚生產的實用技術和科研成果,包括了施肥技術、栽培和養殖技術,農副產品加工、農業機械技術,病蟲害防治、農村供水、農業環境保護技術,農業氣象技術等。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以世界7%的土地養活了世界人口的21%,農業發展進程與我國的綜合國力的提升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息息相關[1]。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科學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起著橋梁與紐帶的作用,農村發展離不開農業技術的推廣。目前,由于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存在一些的問題,包括農業技術推廣資金匱乏、農民群眾素質較低、技術服務低等,影響著農業的健康、快速的發展,致使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效果不顯著。
1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
1.1農業技術推廣資金匱乏我國雖然是一個幅員遼闊、土地廣博的國家,擁有廣闊的農村人口,但是,農民人均土地不多、土地分散依然是需要重視的問題。在小農經濟下,農村還無法達到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農民大部分還保留著靠天吃飯的傳統思想,土地的投入不多,思維不夠發散,致使土地產出少。即使國家有許多的發展好的先進農業技術,但由于農民思想的傳統化,也無法執行這些技術,提高我國農業生產水平。與此同時,當地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資與基本運行的費用得不到保證。即使國家加大對農業推廣工作的資金投入,但是我國偏遠地區偏多,貧困縣的技術推廣資金被挪至他用,不能及時把資金運用到對農業技術的推廣中來。
1.2農民群眾素質較低農民是農業技術推廣的對象,但是農民受歷史、政策、地域、文化水平的影響,素質一般都偏低。即使在全國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教育的死角依舊存在,很大部分農民對國家相關政策不能及時的了解,更不能對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的有利性有很好的了解。農民在農業方面都相信自己的老一套種田經驗,對新的農業技術產生排斥的心理[2]。
1.3技術服務出現問題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是與技術人員服務息息相關的,離不開技術人員的支持。農業技術的推廣都是在偏遠的區域進行的,對于層層的技術推廣,往往會造成體系的斷層,由上而下的傳達,需要消耗很長的信息傳遞時間。另外環節脫節與推廣形式單一,這些因素都是致使農業技術推廣不能有效進行的主要原因。
1.4技術設施不全在偏遠的農村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不足,導致了部分地區農業技術推廣設施不完善,與現代信息化發展進程相關的儀器設備及措施無法配備。所以,在現實的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中,要最大化的與現代化的配置相適應,在工作中享受現代化帶來的便利,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最大程度的解決農民少信息、缺乏技術的現狀。
2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
2.1加強科技普及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主要是針對偏遠的農村地區,這些地方往往沒有高科技技術的普及,很多家庭不通公路,或者是剛剛通有電話與網絡。在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過程中,加強高科技的普及刻不容緩。為了對農村科技水平的提高,應該根據目前農村經濟與農民素質水平,提升對農民技術的培訓力度。與此同時,對沒有正規學歷的農業技術推廣的基礎工作者,進行職業培訓,利用不同的渠道持續提升農民的業務水平。對于一些科技素質偏低的農民,按照農事季節的特點,對農民實行現場培訓、現場指導、當年見利帶動發展的方式,增強群體的科技意識[3]。
2.2建立農業技術推廣隊伍隨著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不斷深入,離不開技術工作者的辛勤勞作的,農業推廣的技術人員是進行推廣工作的一支強有力的隊伍。目前,農村相對于城市來說,新鮮血液少,老齡化嚴重,人才相對匱乏。在農業的發展中,也離不開技術發展的支持。技術人員是農業推廣工作的關鍵,技術人員需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也要有光榮感、責任感與使命感,不怕吃苦,自愿為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事業奉獻自己的汗水。所以,如何培養一支高素質、技術含量高的技術人員的隊伍迫在眉睫。
2.3創新農業技術推廣管理機制我國制定完善了農業相關的制度體系,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等。除了這些相關的法律法規之外,對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來說,還需要通過大規模改革用人制度和一系列科學合理的人事管理機制,通過創新農業技術管理機制,徹底改變當前管理人員專業水平,改變人員工資少、地位低現實,改變綜合素質不達標的現狀[4]。要求相關部門結合客觀實際,制定部門的考核標準來對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進行約束獎勵,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同時,重視為推廣隊伍注入新鮮血液,積極引進有相關經驗與能力的優秀人員,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3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技術推廣作為復雜的一項工程,我們簡析了在當代社會不斷發展和科技水平進步環境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分析和探討問題的目的是為了更好讓農業技術推廣活動更有效的進行,在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對策。另外,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大,農業技術推廣的創新能力也要不斷加強和改進,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幫助農業科學技術轉化為農業現實生產力。
參考文獻
[1]博日夫.淺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農家科技,2011(42):41-41.
[2]董素瓊.鄉鎮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7):21-22.
[3]魯靜芳,馮莉.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貴州省湄潭縣為例[J].中外企業家,2014(27):270-271.
作者:石亞娟 谷志恒 單位:扶溝縣種子技術服務站 扶溝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第四篇: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分析
摘要:
加強對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不僅可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效率,還可以實現潛在的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而作物栽培學的課程實踐性與應用性較強,通過作物栽培學課程的應用,可以達到推廣農業技術的目標。本文主要研究推廣農業技術的意義,并相應地提出農業技術在作物栽培教學中推廣的措施,旨在作物栽培學教學過程中推廣農業技術。
關鍵詞:
農業;技術推廣;作物栽培;教學
自古以來,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問題不僅關系著廣大農民百姓的生活,更影響著我國的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其中,農業院校無疑已經成為開展農業教學的重要中心。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業院校逐漸呈現出學科齊全、人才集中等特點,為我國的農業發展輸送大量優秀的人才,推動了農業技術的應用與普及,通過應用最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成果,也將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
1推廣農業技術的意義
1.1應用科學技術成果只有農業技術在進行廣泛推廣之后,將農業技術應用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則可以充分地顯示出農業技術所具有的價值。由此可以看出,農業科技的推廣,為科研成果的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提供重要保障,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的實現,增加了農業產值,增長了農業的收入,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狀況。只有在農業的實踐活動中應用農業科技成果,才能夠促進農業的快速發展。而農業院校成為農業技術推廣的場所,大量的教師會進行研發農業技術,時刻關注著農業的發展的狀態。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向廣大的學生傳授最新的農業技術與農業技術的相關信息。
1.2糧食安全的保障隨著我國的人口的迅猛增長,然而,土地則逐漸地減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需要積極地采取有的措施以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提升單位面積的農作物產量,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此外,人們的生活狀況日益改善,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更高要求,這就需要相關的部門加大對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在有限的土地上,生產出人們生活所需要各種農產品。通常情況下,農業專業的學生比較關注于自己家鄉的農業發展的狀況,更傾向于向廣大的父老鄉親傳播自己所學的農業的知識,充分地發揮出農業技術的價值。農學院學生在傳播農業新技術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實現對農業技術的推廣。
1.3實現產學研的緊密相連所謂農業技術推廣實質上是指將現有的農業科研的各項成果,應用在農業生產的實踐活動中,進而在科學實驗以及生產應用中檢驗農業科研成果。農業院校組織廣大學生進行各種的教學實習、企業鍛煉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等,進而與產學研的結合的過程相互接觸,將自己所學的農業知識,應用在生產活動中,對一部分難題作出一定解釋,進而表明自己的看法,進一步地完善產學研模式中存在的漏洞,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2農業技術在作物栽培教學中推廣的措施
2.1傳授農業新技術知識作物栽培學屬于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補充大量的實例,對所學的知識內容進行充實與解釋。所以,教師應介紹更多的農業新技術,奠定農業技術推廣的基礎,如:在講解環境與作物間關系章節時,可以知道,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溫度的影響,一旦選擇不合適品種,一方面,會致使作物無法順利地完成生長周期,在生長的過程中則會死亡,另一方面,即使作物順利地完成整個生命周期,同樣會出現作物顆粒無收狀況。此外,如若未能夠選擇合適的品種與播種時間,作物則會出現不長莖稈、不會開花與結出果實等問題,降低作物的產量,甚至會出現作物顆粒無收的狀況。此外,選擇不合適的水稻品質,或者在不合適的播期進行播種,則會導致水稻顆粒無收。而上述現象則誘發各種農業的糾紛。因此,教師在對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作出解釋時,還可以簡要地講解生產中可以進行大面積種植的各種類型的農作物的名稱,且在農作物的種植的過程中,需要格外地注意一些事情,方便學生與親朋好友就農業問題展開更加深刻的討論,將農業技術的推廣的作用發揮至淋漓盡致。
2.2農業實驗課教學的開展教師在開展作物栽培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應當致力于提升起點、增加設計內容,提高實驗的綜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盡量選擇本地區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作為主要的實驗對象,提升學生的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農業技術知識的推廣。例如:教師在開展實驗課堂的過程中,針對田間出現的倒伏狀況,引導學生進行仔細地觀察與研究,并且深入地分析出現倒伏形象的原因,一方面,讓學生開動腦筋想出致使出現倒伏現象原因,另一方面,則讓學生對作物產量所造成的影響進行預測,幫助學生加深對生活中的技術問題與技術措施理解。
3結語
綜上所述,作物栽培學教學過程中,對農業技術進行推廣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在農業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貫穿農業技術教學,提升課程教學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進一步地推廣農業技術,提升學生的未來的就業競爭力。作物栽培學成為農業院校的重要專業課程,實踐性與應用性較強。通過作物栽培學課程的應用,可以推動農業技術的推廣。
參考文獻:
[1]邵慶勤,楊安中,牟筱玲,李孟良.淺議農業技術推廣在作物栽培學教學中的體現[J].科技視界,2013,(32):19,44.
[2]凌啟鴻.論中國特色作物栽培科學的成就與振興[J].作物雜志,2003,(1):1-7.
[3]陳國林,蔣玉蓉.農林院校《作物栽培學》課程教學的實踐與創新[J].浙江農業科學,2014,(6):968-971.
作者:蘇志 單位:原陽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