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病蟲防控路徑與方式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黔東南充分利用當地的土地資源和氣候條件大力發展經濟果樹林經濟,帶領廣大經濟林種植戶發展林業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對經濟林木的病蟲害防治也得到了大力提高。其中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大力推廣種植的果樹林柚類由于防治措施得力,管理到位,積極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和物理防治為基礎,生物防治為核心,按照病蟲害發生規律和經濟閾值,科學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有效控制病蟲危害,使廣大種植戶獲得了種植柚類帶來的收益。柚類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要嚴禁檢疫性病蟲害從疫區傳入保護區,保護區不得從疫區調運苗木、接穗、果實和種子,一經發現立即燒毀。
1農業防治
一是營造防護林;二是選用抗病品種和砧木。品種應根據柚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在最適宜生態區和適宜生態區,選擇市場需求的優良品種種植。尤其注意品種的抗病性和抗逆性,以利于栽后如期投產、優質、豐產穩產。柚類的砧木不少,如酸柚、枳、枳橙、枳柚、枸頭橙、溫嶺高橙和砧板柚等均可作柚的砧木,但要注意砧穗的組合,使地下部(砧)與地上部(品種)親和而優質、豐產穩產;三是柚園內間作或生草栽培,種植的間作物或草類應是與柚類無共生性病蟲、淺根、矮稈,以豆科作物或禾本科牧草為宜,且適時刈割,翻埋入土或覆蓋于樹盤或作飼料;四是實施翻土、修剪、排水、控梢和清園等農業措施,疏松土壤、改善樹冠通風透光、排水降濕,減少病蟲源,增強樹勢,提高樹體自身的抗病蟲能力;五是提高采果質量,減少果實傷口,降低果實損失。
2物理機械防治
一是利用燈光防治害蟲,如利用燈光引誘或驅避吸果夜蛾、金龜子、卷葉蛾等。二是應用趨化性防治害蟲,如大實蠅、擬小黃卷葉蛾等害蟲,對糖、酒、醋液有趨性,可利用其特性,在糖、酒、醋液中加入農藥誘殺。三是應用色彩防治害蟲,如用黃板誘殺蚜蟲。黃板可土法自制,即在木板上涂上黃油漆,油漆干后將其固定在比柚植株高的顯眼處,涂上機油就可誘捕;也可用黃色顏料涂上,用薄膜包后再涂上機油。誘捕中注意檢查機油是否干燥和被雨水沖刷,以達到捕殺效果。四是人工捕捉害蟲,集中種植害蟲中間寄主誘殺害蟲,如人工捕捉天牛、蚱蟬、金龜子等害蟲;在吸果夜蛾發生嚴重的柚產區人工種植中間寄主,引誘成蟲產卵,再用藥劑殺滅幼蟲。
3生物防治
柚類病蟲害防治要以生物防治為核心。一是人工引進、繁殖釋放天敵,如用尼氏鈍綏螨防治螨類;用Ft本方頭甲和湖北紅點唇瓢蟲等防治矢尖蚧;用松毛蟲、赤眼蜂防治卷葉蛾等。二是應用生物農藥和礦物源農藥,如使用蘇云金桿菌、苦煙水劑等生物農藥和王銅、氫氧化銅、礦物油乳劑等礦物源農藥。三是利用性誘劑,如在田間放置性誘劑和少量農藥,誘殺實蠅雄蟲,以減少與雌蟲的交尾機會,而達到降低害蟲蟲口密度。
4生態控制
建立柚園良好的生態系統(環境),除做好科學規劃園地、種植防護林等改善生態環境以外,還要做好園地內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柚園的生態系統是由柚樹、其他植被、害蟲與天敵、動物、菌物、生物環境及其物質代謝原料組成。在該生態系統內,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由于柚樹是常綠果樹,通常在成年的柚果園,病蟲害和天敵等生物種群的組成比較穩定。在這樣相對比較穩定的生態系統中,病蟲害、天敵與植被經過長期適應,已形成了一種自然動態平衡的消長關系,即柚樹害蟲、天敵和其他植被依賴營養聯系和信息聯系形成了比較平穩的食物鏈與食物網,只有在園內保持物種的多樣性和穩定性,才能維持正常的食物鏈與食物網,才能充分發揮天敵的自然控制作用。若是柚園內植被種類和數量減少,也即物種的多樣性和穩定性受到嚴重破壞,則天敵的數量隨之減少,而導致地上部害蟲的為害加重。若是大量不恰當地使用廣譜性殺蟲劑,就會嚴重殺傷天敵,甚至會滅絕某些天敵種類而失去對某些害蟲的控制,招來某些害蟲增加,為害猖獗,或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如果天敵與害蟲之間的平衡使害蟲數量低于經濟受害水平,則這種害蟲不需進行防治。通常耕作、施肥、修剪、采收和噴藥等栽培措施,也會影響天敵與害蟲之間的平衡關系。如隨著省力化栽培技術的推廣和除草劑工業的快速發展,若在柚園使用除草劑過于頻繁、又間作有其他作物的柚園面積減少,這樣會使這種省力免耕技術導致許多地下害蟲的為害加重,如花蕾蛆和蚱蟬等。目前,不少柚的種植者、經營者對生物防治和農業防治的優點認識不足,過于依賴化學防治,甚至盲目或濫用化學農藥,其結果是天敵種類和數量急劇下降,害蟲為害猖獗,尤其是紅蜘蛛。當然,近幾年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天敵恢復嚴重滯后,以及氣候變暖,冬季自然死亡率降低,也導致紅蜘蛛、木虱等的為害加重。
5化學防治
柚類病蟲無公害防治要科學使用化學農藥,不得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在化學防治上要實行指標防治,加強病蟲的測報,掌握發生動態,達到防治指標時,才根據環境和柚為主的物候期適時對癥用藥,同時搞好聯防,特別是對柚果外觀質量影響較大的病蟲害的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嚴禁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或有三致(致畸、致癌和致突變)農藥,限制使用中等毒性以上的農藥,允許使用低毒的化學農藥以及生物源農藥、礦物源農藥、動物源農藥,并做到“診斷要確切,農藥要熟悉;用藥要對癥,濃度要準確;防治要到位,藥次要適當;噴藥要適時,天時要有利;天敵要保護,噴施要得法,混用要合理,殘效要明白;抗性要延緩,交替要重視;挑治普治要清楚,挑治兼治要考慮,專一廣譜要分清,專一藥劑要優先,低容細霧要優用,遷飛害蟲要聯防。”牢記防治指標和熟練掌握防治技術是藥劑無公害防治病蟲害的關鍵。限制農藥使用次數和保證安全間隔期十分重要。對限制使用的農藥,一般每種每年最多使用2次,允許使用的農藥每種每年最多4次,且科學精確地噴藥,嚴格控制使用量[1]。注重不同機制農藥的交替使用和混合使用,避免產生抗性。農藥混用以增效不增毒,無藥害,互不干擾和現配現用為前提。此外,還應重視環境因素對農藥使用的影響。一些農藥是正溫度系數的農藥,即隨氣溫升高,藥效提高,如三唑錫、三磷錫、苯丁錫、克螨特、敵敵畏等,宜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使用。有些農藥是負溫度系數的農藥,如擬除蟲菊酯類農藥,宜在氣溫較低的季節使用。有些農藥見光極易分解,如辛硫磷,則陰天噴施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