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能對農技推廣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動植物疫病防控機構建設現狀
市級動物疫病防控機構主要有3個:市畜牧獸醫局、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和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為市農業局下屬事業單位,現有114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1人、初級職稱35人。鎮級動物疫病防控機構共有7個,共設立6個畜牧獸醫站和1個畜牧獸醫組(河東區),隸屬區鎮政府管理,市畜牧獸醫部門僅負責業務指導。現有人員23人,其中中級職稱7人、初級職稱11人、技術員職稱4人、無職稱的1人。村級畜牧防疫員185人,市鎮雙重管理。
市級植物疫病防控機構主要有2個: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植物植檢站和病蟲測報站、市熱作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為市農業局下屬事業單位)。現共有員工12人,其中推廣研究員1人、高級農藝師2人、農藝師8人、助理農藝師1人。未設立鎮級植物疫病防控專門機構,植物疫病防控工作主要由區鎮農業服務中心中負責農技推廣工作的技術人員兼任。村級無植物疫病防疫員。
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建設現狀
市級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主要有3個,市農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農產品質量流動檢測服務站和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為市農業局的內設科室或下屬事業單位。現有39人,其中推廣研究員1人、中級農藝師5人;鎮級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共6個,每個鎮都成立農產品質量檢測流動服務點,現有18人。檢測工作主要由各鎮農業服務中心中負責農技推廣工作的技術人員兼任,歸屬鎮政府管理,市農業部門僅負責業務指導。村級農產品質量安監員200人,市鎮雙重管理。
當前三亞市農業技術推廣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由于各級領導對實施“科技興農”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導致對基層農技推廣事業不夠重視,極大地影響了農業科技的普及推廣和農民種養水平的提高。主要問題表現為不重視基層農技推廣機構體系建設,工作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管理體制不健全,基層農技推廣的工作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和年齡老化、青黃不接、人才缺乏,導致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出現了農業技術人員和農技推廣機構工作“邊緣化”現象。
改革完善三亞市三大公共服務機構的思路
根據三亞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長遠需要,通過明確職能、理順體制、合理設置、優化布局、充實一線、創新機制、加大投入、改善條件等一系列改革,力爭在年內建立健全以市級業務部門為主導,區鎮農業服務中心為主體,村級農民技術員等為基礎的政府主導型農業科技公共服務網絡,重點建立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產品質量監管三大公共服務機構。
1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思路
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改革思路如圖1所示。①市農業局新設農業科技教育科,主要負責全市農業科技創新管理、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農民科技教育培訓、農業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②整合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市優質蔬菜開發中心和市南紅農場組建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市農業局下屬副處級事業單位,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工作,著重解決制約三亞市農業生產發展的重大關鍵性科學技術問題,為三亞市的農業科技研發、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技術推廣提供平臺。三亞市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由市農業局農業科技教育科行政主管,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市熱作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配合業務指導。區鎮農業服務中心內設農業技術推廣站,核定編制3人,為市農業部門的派出機構,下屬事業單位,承擔農業技術推廣公益性職能。每個行政村培養1名農民技術員,建立農技推廣服務點。區鎮農業技術推廣站和村農民技術員實行以市農業部門和區鎮政府雙重領導,以市農業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
2動植物疫病防控機構改革思路
動植物疫病防控機構改革思路見圖2。為加強對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組織領導,根據《植物檢疫條例》賦與的行政執法職能,把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從事植保植檢工作的植保植檢站和病蟲測報站劃離,獨立設置為市植保植檢局。全市動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農業局全面統籌行政主管,其中的動物疫病防控由市畜牧獸醫局行政主管,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和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配合業務指導;植物疫病防控工作由市植保植檢局行政和業務主管,市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市熱作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配合業務指導;區鎮農業服務中心內設動植物疫病防控站,核定編制6人,為市農業部門的派出機構,下屬事業單位,承擔動植物疫病防控公益性職能。每個行政村各培養1名動物疫病防疫員和植物疫病防疫員,建立動植物疫病防控服務點。區鎮動植物疫病防控站和村動植物疫病防疫員實行以市農業部門和區鎮政府雙重領導,以市農業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
3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改革思路
農產品質量監管機構改革思路見圖3。依托三亞市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項目建設,新設三亞市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市農業局下屬正科級事業單位,主要承擔農產品質量監測等專項任務。同時,根據三亞市冬季瓜菜種植生產與流通交易的分布情況,為保障出島瓜菜質量安全,在崖城鎮與海棠灣鎮設立2個農產品質量檢測區域站,隸屬于三亞市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管理,鎮政府配合。全市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由市農業局全面統籌行政主管,其中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組織開展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重點在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體系建設。
市現代農業檢驗檢測預警防控中心和崖城鎮、海棠灣鎮區域檢測站配合開展農產品質量檢測專項工作。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負責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區鎮農業服務中心內設農產品質量監管站,核定編制3人,為市農業部門的派出機構,下屬事業單位,承擔農產品質量監管公益性職能。每個行政村培養2名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建立農產品質量監管服務點。區鎮農產品質量監管站和村農產品質量監管員實行以市農業部門和區鎮政府雙重領導,以市農業部門為主的管理體制。三亞市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歷經撤鄉并鎮、鄉鎮農技“七所八站”合并為農業服務中心等機構變革,對當時的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但隨著三亞社會的發展進步,逐漸暴露出管理體制不順,體系不健全的弊端,出現基層農技人員從事非本職工作、農技推廣工作缺乏人手的現象。為此,結合今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本文詳細闡述改革完善三亞市農技推廣公共服務機構的思路,重點是三大公共服務機構,以期通過機構體系完善和管理體制改革,推動三亞農技事業健康發展。但要全面促進農技推廣工作順利有效開展,還涉及政策法規的保障、資金經費的投入、人才隊伍的建設等方面,需再深入的思考,采取有效措施不斷完善改進。
作者:黃界楊勇牛磊單位:西藏農牧科學院網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