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技推廣機制優化建設的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設置辦公機構,建設試驗示范基地
目前,全縣24個鄉鎮均設置了農科農機站(畜牧獸醫站合署辦公),機構規格為股級。24個鄉鎮均有自己獨立的辦公用房,辦公設施配備基本齊全。2010年以來,全縣建設了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巧個,每個基地面積在30一50畝,主要進行新品種引進與對比試驗和高產攻關試驗示范。巧個基地涉及玉米、花生、水稻、保護地蔬菜四個主導產業及露地紅干椒和甘薯兩個特色產業。
業務工作成效顯著,充分發揮公益職能
1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全縣廣大農業科技人員在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抓科技培訓、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咨詢服務、高產示范區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形成了以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科普培訓等多學科、寬領域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網絡。近兩年,全縣示范推廣玉米、水稻、花生、蔬菜等新品種20余個,推廣病蟲害綜合防治、測土配方施肥、膜下滴灌等新技術近10項,對全縣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2全面搞好科技培訓。全縣積極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和送科技下鄉活動,將科技圖書、科普宣傳資料、實用技術資料和農業致富信息送到農戶手中。近兩年全縣每年開展技術培訓100余場次,培訓農民3萬多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3萬余份,書籍3000余冊。培訓內容涵蓋玉米、花生、蔬菜、水稻、特色產業、四位一體生態模式等多個方面,為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發揮了積極作用。
3深入開展科技服務。全縣各農技推廣部門充分發揮公益性職能作用,積極為農業生產搞好技術服務。一是深入開展技術指導。每年從備春耕開始,在各個生產關鍵季節,各推廣部門技術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到農戶家中進行技術指導。二是廣泛開展技術咨詢服務。各鄉鎮一線農技推廣人員積極開展咨詢服務,每年人均接待農民咨詢百余人次,熱心解答廣大農戶的疑難問題。三是及時傳播農業信息,針對農業生產中的各種不利氣候條件和自然災害,縣農業主管部門組織各鄉鎮農科農機站及時進行調查統計,并有效指導農民防災、減災和生產自救。
規范運行機制、轉變服務理念
近年來,我縣為滿足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的需要,建立和完善了各項工作制度。相繼制定完善了人員聘用制度、推廣責任制度、工作考評制度、人員培訓制度和多元推廣制度等工作制度。按照“精減效能、養事不養人”的原則,各鄉鎮認真組織農技干部參加崗位競聘工作,進行嚴格資格檢查,實行資格準入制度,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并做好競聘上崗的考試考核工作。一是轉變了農技人員的服務態度,強化了農技服務“憑本事吃飯、靠能力競爭”的觀念,極大的調動了農技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二是增強了服務責任。通過實行嚴格的合同管理,建立嚴格的考核獎懲機制,增強了農技人員的責任感,使他們迅速從“被動應付型”轉變為“主動服務型”。三是提高了服務質量。做到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良種良法直接到田。
基層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現行基層農技推廣體系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凸現出體制不順、隊伍不穩、機制不活、保障不力,多元化服務組織發展滯后等問題。
1鄉鎮農技推廣工作定位不清,責任不明
一些鄉鎮政府領導對農業工作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致使鄉鎮農技人員工作責任沒有真正落實到農技推廣上,導致鄉鎮農技推廣職能不到位。農技推廣到底是鄉鎮政府公共職能還是市場行為,是事業性質還是企業性質,是由政府來辦還是市場機制來解決,有些鄉鎮政府認識不夠統一,導致鄉鎮農技推廣責任沒有得到明確。
2鄉鎮農技人員身份復雜、結構不盡合理
現有農技人員,以身份劃分,有正式干部、又有招聘干部、合同制工人,有編內人員、又有待分流人員;從專業劃分,我縣農技人員大部分為農學專業,蔬菜和植保專業人員相對較少;從經費來源劃分,既有全額拔款人員,又有自收自支人員,農技人員配置與產業結構調整不相適應,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
3鄉鎮農技推廣條件依然比較艱苦
有的鄉鎮農技推廣機構雖然有辦公室、但辦公條件差、缺乏工作經費和交通工具等。農技推廣經費由鄉鎮政府統籌安排,往往用不到基層農技推廣中去。農技推廣手段、設施依然比較落后,農技人員的工作環境依然比較艱苦。
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的建議
1建設合理明確的農業部門管理模式
近幾年,我縣在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改革過程中出現的體系斷線,推廣斷層、手段滯后、人心浮動等問題,已說明了實施以鄉鎮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不符合我縣當前農業發展要求,不利于鄉鎮農技推廣服務事業的發展。為此,建議實行以縣農業主管部門管理為主的雙重管理體制,即縣農業主管部門負責鄉鎮農技推廣機構的人、財、物及業務工作的主體管理,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屬地管理。
2進一步明確公益性職能,充分發揮鄉鎮農技推廣作用
按照深化公益職能,放活經營性服務的要求,建議進一步理清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職能,把一家一戶難以做到、龍頭企業和其他經濟合作組織不愿意承擔的事務,如植物病蟲草害預測預報、農產品質量監管等職能明確由基層農技推廣機構承擔起來,充分發揮他們在農業生產一線的作用。
3增加經費投入,保障農業技術推廣事業的發展
建議加大對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的投入,在改善辦公條件的同時,保證工作經費充足,確保辦公設施的正常運行。同時又要增強農技推廣人員的業務素質,組織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參加必要的進修、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更新知識,提高農技推廣人員技術水平,確保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推進我縣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作者:王秀英單位:還寧省彰武縣蔬菜生產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