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建筑特點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崔引安
農業建筑是一種古老的技術,又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它獨立成為一門學科則是近半個世紀的事。近代,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向前發展,兩門學科之間互相滲透、結合的結果,往往會形成新的邊緣學科。這種新的中間科學的形成,可以是一重或多重的。在建筑與農業互相靠攏時,可形成雙重的邊緣學科,即農業建筑和建筑農業。前者主要研究如何以建筑工程技術來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而后者主要研究如何發展農業生產技術來更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農業建筑設施。例如,日本有設施園藝,其內容便是研究如何能更好地利用溫室和塑料大棚等設施的新興園藝學。新的邊緣科學一亙形成之后,常迅速地發展成獨立學科,不能再隨便用原來的學科取代它。例如,在設施園藝中形成了變溫管理、二氧化碳施肥等新技術,這些新灼內容在普通園藝中都是不曾有過的。
作為把這兩大行業綜合起來的農業建筑,自然也先天地秉賦著高度的復雜性。建筑和農業各自所包活的范圍都很寬闊。農業,是指把農林牧副漁都包括在內的大農業。農業建筑一般可分成生產性農業建筑和居住用的農業建筑兩大類。生產建筑可再細分為:以溫室和塑料大棚為主的植物生產建筑;以畜禽舍為主的動物生產建筑;以冷藏庫、氣調庫、種子庫、品種資源庫等為主的貯存保鮮用建筑。農業建筑的服務對象包活了農學院內的農學、園藝、森林、畜牧、水產養殖等很多的專業內容。農村居民建筑同樣也包括住宅、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商店、郵電所、招待所、辦公樓等種類繁多的居民建筑,服務性建筑,一般我們統稱之村鎮建筑或新村建筑。在村鎮建筑內還包括:農機具庫、拖拉機站、農業物資庫、工副業工場等很多種生產性建筑。例如,在北京市的四季青公社內,就建有好幾個規模頗不小的鍋爐制造廠。由于農業生產比較分散,相應地農業建筑技術人員的使用不能象城市建設、工業建設那樣集中,因此農業建筑的技術人員不能象城市建設那樣分工很細,而是要求比較全能的多面手。就農業建筑技術人員所需的知識領域而言,則又包括建筑、結構、采暖通風、給排水、供電等許多建筑類專業的內容。以一個全能的多面手來應付業務范圍如此寬廣的工作任務,其復雜性和困難性可想而知。說農業建筑簡單的人是缺乏事實依據的。農業建筑作為一門邊緣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廣泛性、復雜性和多變性,必須加以重視,花大力氣進行一長期、深人和認真的研究與實踐,才能不斷提高我國農業建筑的水平。
二、農業建筑特別要求綜合利用
農業是一種利潤很低的行業,稍一疏忽就會虧本。本來一切企事業無不要求綜合利用,包括利用一切邊腳余料、副產品、余熱、廢氣等,農業建筑中綜合利用要求就更為突出,更為嚴格。因為利潤低的企業,只有千方百計地增加收人、降低成本,才能生存節去。很多農業建筑要想降低造價,就必須提高其建筑的綜合利用性能,使它能一物多用,以便工業化成批生產農業建筑聽需構件。如,塑料大棚本來主要設計用于蔬菜生產,后來逐漸設法將其推廣用于種植大田秧苗、蔬果秧苗,快速育種繁殖,飼養魚苗、魚花、對蝦、牛、羊等多種農業生產。用途一夢,對構件的需要量就大,生產批量才有可能提高,農業建筑的成本才降得下去。又如,對溫室進行綜合利用:在地下室種蘑菇,苗床上種蔬菜,上面再種植吊蘭一類的花卉。用多層種植的辦法來提高空間利用率。用加大苗期的種植密度,隨著植株的長大而逐漸加大株行距的辦法來提高面積的利用率。這些都是提高一幢建筑設施綜合利用的實例。另外,利用生態平衡,搞良性循環,利用太陽能、“三廢”等都有利于農業建筑的綜合利用。如,有人在水池上面搭雞舍,使雞糞排人水中作魚食,再在雞舍上搭葡萄架,可為雞舍遮陰防暑。魚肥撈上來后還可作供葡萄生長所需的肥料。在雞舍內增加適當設各使雞糞能迅速得到干燥除臭,即可代替精料飼養畜禽。在電廠附近建筑溫室可利用電廠廢熱栽培蔬果,飼養速生熱帶魚;建造太陽房可解決農業冬季的采}圈司題,節省燃料。這類例子是舉不勝舉的,因此在農業建筑中提倡多種多樣的綜合利用是有其特殊意義的。
三、農民住宅的雙重功能
在三中全會以來的三年多的時間里,我國共興建了22億平方米的農民住房,相當于建國以來到三中全會二十七年間的建房總和。建房的形式新穎多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出現很多可喜的優良設計。但是也有些建筑有點象城市搬家,把里弄房子搬到農村中來了。這些住房雖然能滿足農民居住的功能要求,卻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農民住房的其它功能要求。農民住房除了居住以外,還是貯存場所(如貯存種子、口糧、飼料、蔬菜、瓜果、農具等名目繁多的物料,有時還要在屋內貯存一定數量的柴草供雨天使用)。更為重要的是,還必須滿足生產的功能要求。
自從實行聯產計酬的生產責任制以來,我國的農業生產發展很快。目前有些地方的單產量已提高到世界的先進水平,因此再想繼續大幅度提高產量已不是那么容易了。當然這種發展并不平衡,有些地方仍有很大的潛力。但是要想在本世紀末將農業的總產值也翻兩番,.光靠大田種植顯然是難以勝任的。必須有“大農業”的概念,把農業作為一個綜合的大系統來抓。中共中央在《當前農村經濟改策的若干問題》中指出:“我國農村只有走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的道路,才能保持農業生態的良性循環和提高經濟效益;才能滿足工業發展和城鄉人民的需要;才能使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離土不離鄉,建立多部門的經濟結構;也才能使農民生活富裕起來,改變農村面貌……。”我國近年來的農業經濟的發展充分證明了上述指示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當前,我國社隊工副企業發展很快,其總產值從1978年的490億元,增加到1982年的771億元,平均每年遞增10%以上。到1982年底,全國有168個縣的社隊企業總收人達1億元以上,其中無錫縣竟高達9.59億元。這些先進縣的光輝業績可以充分表明后進縣的發展潛力。必須看到社隊發展工副企業,不僅依靠興建社隊工廠,農民的住宅本身就是數以億計的工業作坊和副業基地,這里蘊藏著無窮的天地和巨大的潛力。在家庭內進行刺繡、針織、編織、制刷等副業,這些都是人盡皆知的事了。宜興縣在發展陶業生產時把部分制坯作業分散到農民家中進行,這種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辦法有無比的優越性。它投資少,收效快,充分利用農民的閑散勞動力和零星勞動時間,節省用地,生產與理家兩不誤,不但能使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離土不離鄉”,而且可更進一步作到離土不離家。
從建筑角度必須考慮,在農民住宅內不但可以進行工副業生產,而且能大力發展農副業生產。如,我國南方有的農民在屋頂上養花,竟成了萬元戶。在屋頂上進行無土栽培還可大幅度降飾夏季室內的高溫,這可用于住人的房子,也可用于畜禽圈舍;不僅增加了生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田與住房爭地的問題。在農宅的南面加蓋一個塑料棚種菜,對解決冬季蔬菜供應,延長蔬菜生長季節都有明顯的好處。不要認為它小而加以忽視。它的面積的確不能很太,可是每個農家都可建造一個。我國人口中有80%是農民,每家一個,全國加起來就大得無比驚人。每家只要生產1.25家所需的蔬菜,全國的蔬菜間題就解決了。每戶屋前建個.1-來平方米的塑料棚是完全辦得到的。在這個小小的平面內,如采用營養缽育秧,隨秧苗生長而逐漸在外面套一個大點的缽子,拉開苗間的距離。等棚外氣溫逐漸轉暖時,把部分耐寒的秧苗先移栽在外面的大田,在兒次移栽之后,剩下一小部分秧苗定植在棚內進行溫室生產。這樣一來既有溫室生產的上市很早的蔬菜,又有經過溫室育苗的露地生產的提早上市的蔬菜,再接上全部露地生產的蔬菜,對于延長供菜季節,均衡蔬菜供應都有明顯的作用。屋前不但可以種菜,還可養雞、養蜂、養兔,發展養殖業。怎樣才能提高農民住宅的生產功能,已成為農民住宅設計中帶有戰略意義的重大課題。
怎樣區分家養、重點戶、專業戶也沒有統一標準。我國農民的家庭養雞已由原來的幾只,十幾只,幾十只提高到上百只,幾百只,甚至上千只。農民對于從事這些養殖業也缺乏穩定性,條件行情好了就大養多養,否則就少養或不養。對于專業戶和重點戶如多撥供生產用的宅基地,又怕行業一旦更改時不好處理。因此有人主張在規劃村鎮時把重點戶、專業戶放在村子的外緣,可根據生產需要另撥用地。筆者主張將每戶的自留地也劃在宅基地旁,農民可根據自己需要靈活掌握,有利于發展養殖業。
四、規劃農業建筑應以科學技術為中心
美國在發展農業時采用了以動力及能源為中心的辦法,即大量采取農業機械化的辦法來促進農業生產。結果在能源危機面前碰了壁,目前正在另謀出路之中。我國的特點是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只有1.5畝,與世界平均值5.5畝相差甚為懸株。在人多地少條件下,怎樣建造緊湊適用、舒適衛生、美觀大方、安全牢固、經濟高效和有利于發展多種經營的現代化新村,這是一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復雜問題。需要我們應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和不拘一格地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村鎮規劃與住宅設計,讓農民能根據自已的條件和愛好來加以選擇。這樣復雜的間題要想簡單地提出任何解決方案,都只會是徒勞無益,弄巧反拙的,應主要依靠大家多方探索,共同努力來找尋最優解決方案。如,我國的窯洞是一種很科學的建筑方式,有冬暖夏涼,節文省地等優點,但有時有通風不良,潮濕郁悶的缺點。如能用科學的辦法巧妙地加以解決,則在西北黃土高原還可大量加以推廣。在貴州省筆者曾目睹一些采石場,在山腰留下一些三面有石墻的框址,只要再加一面墻及屋蓋就是一所房子。這不就是采石與蓋房相結合的巧妙辦法。在東北嚴寒地區使用火墻采暖的簡易平房,利用做飯的余熱進行采暖,室內可保持15OC,每日溫度波動在一度以內,只有最冷的一兩個月才有必另外燒煤要取暖。不要小看這種簡單的土辦法,它確有預想不到的經濟效益。何況這些辦法還可用現代科學技術加以提高。土藥方有時可治大病,主要問題在使它更科學化。生產草藥要比生產坑生素類藥簡單得多,便宜得多。美國現在正使用最現代化的儀器,研究中草藥的化學成分,一年能探明數百種中草藥的有效成分,并找出其分子結構式,為人工食成奠定基礎。這些事實值得我們猛省而奮起直追。這里所說的以科學扶術為中心的內在深刻意義就在于此。
五、要抓住培養人才這個中心環節
前不久有同志提出“建筑師要面向農村”的很有膽識的倡議,建議把部分城市建筑師轉向農村去搞鄉村建設。這是一種辦法,目前實際上也正是這樣作的。筆者表示贊成,但認為這是權宜之計,而非長久之計。治本之道在于加速培養農業建筑的專門人才。
盡管農業建筑在我國很重要,在外國這門學科的建立也已有四、五十年的厲史,可是我們直到1979年才在本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農業建筑與環境工程專業,總算填補了這一個不應有的空白。1983年夏季培養出弟一屆畢業生。怎樣辦好這個專業,并迅速再多建幾個這樣的專業,應該得到大家的重視。
農業建筑與環境工程的目的是以建筑為手段,使動植物在人工控制的環境下生產,達到優質速生,高效低耗地提高產量。這是使農業生產走向工廠化的一場革命。美國在使農業生產現代化的過程中,曾經過J一七次革命。一次是推廣利用雜交優勢的玉米一代雜交種,一次是推廣農業生產機械化,一次是推廣免耕法。最近的一次就是目前正在推行中的農業生產工廠化。肉雞的工廠飼養每年可完成五、六次,每1.8斤配合飼料即可養成1.。斤雞肉。國外雞肉已成為價格低廉的大眾化食品,這就是工廠化養雞的直接成果。國外新型的塔式養雞場,雛雞從塔頂輸入,屠宰包裝完畢的冷凍雞肉即從塔底運出。說它是制造雞肉的工廠完全符合實‘際。在人工控制環境下養魚,每畝可獲得年產數力斤的高額產量,并創造了一斤飼料可養一斤魚的優異成績。在溫室內進行水植可使產量增長10到50倍。人們設想中的21世紀的農業是在一個充氣支承的半球狀透明塑料天幕下進行的。一個天幕可籠罩數千畝土地。幕下的環境因素及大氣組成均受到人工控制與調節。看來這場革命的勢頭與規模都是空前的。現代的科學技術既能使人類登上月球,沖人太空,就一定能取得這場革命的輝煌勝利。我國要在這場現代化的革命中作出應有的貢獻,就應刻不容緩地培養出專門的技術人才。
我國人多地少,不少人對于農業機械化的前景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疑問。但農業生產的工廠化卻是勞動密集地進行集約生產,大幅度提高產量的有效措施。例如解決蔬菜供應的辦法美國依靠機械化生產和南菜北運,日本則依靠溫室生產。我國究竟應該怎么辦,現在尚難預定,但至少農業生產工廠化是一個很值得考慮的對癥良方。要探索就得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村鎮規劃現在已納人我國當前建設的日程之中,這方面也是農業建筑的一個主要內容,僅此一項就需大量的技術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