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地方棉區綜合技術示范成果評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由于子棉價格上漲,農民植棉積極性提高,湖南省植棉面積逐年擴大。在建設優質高產高效示范區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綜合技術推廣規模,通過推廣示范,促進全省植棉技術的改革,才能有助于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證農村社會穩定。洞庭湖棉區借助于高產創建的平臺,在洞庭湖棉區九大主產棉縣即澧縣、安鄉、漢壽、桃源、臨澧、南縣、華容、沅江、鼎城進行了基質育苗技術示范、油后直播棉試驗示范,控/緩釋復合肥效果示范,高產創建的示范片建設和病蟲草害簡化防治技術研究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1基質育苗技術的示范
2008年進行了幾種不同育苗方式的示范試驗。基質無土育苗、水浮育苗表現出了良好的效果,出苗快而齊,棉苗生長穩健,移栽一次成活率在70%以上,雖前期生長不如營養缽快,但中后期生長快,開花結鈴集中,后期不早衰,產量與常規的營養缽育苗移栽持平或略高。軟盤基質育苗出苗好,但出苗后生長極其緩慢,苗期22d幾乎未出真葉,未移栽。基質無土育苗、水浮育苗最大的難點在于移栽后對水的需求量大。5月中下旬正值湖南棉區普遍高溫干旱,處于溝渠干涸期,水源難找,挑水淋水困難,勞動力緊張,不及時多次給水就影響移栽苗成活。2010年進行軟盤基質育苗示范,示范面積為13.33hm2,其中安鄉、澧縣各3.33hm2,鼎城、漢壽、臨澧、桃源、華容等縣各1.33hm2,田間調查結果表明:軟盤基質育苗的移栽成活率為91.2%,較營養缽育苗移栽低7.5百分點。枯萎病發病株率為1.3%,較營養缽育苗移栽低0.82百分點。公頃平均成鈴79.8萬個,對照為78.7萬個,增1.39%,無顯著差異。但軟盤基質育苗方式具有省地、省種、省工及防病、抗倒伏等優點,只要進一步加強技術方面的改進,應該有較好的推廣前景。
2控釋復合肥示范
2007—2010年的控釋復合肥示范中,每公頃用控釋復合肥1500kg作基肥,后期施尿素150kg作壯桃肥,結果顯示,控釋復合肥供肥持久,棉花整個生育期生長良好,每公頃產子棉4500~6000kg,明顯高于周圍棉田。以2010年為例,在9個主產棉縣各示范1.33hm2。據11月20日實際產量調查,示范田每公頃產子棉4125kg,較非示范田增產1125kg,子棉均價為10元•kg-1,較非示范區增加產值750元,增收56.4%。施用控釋復合肥能夠省工、省力,節本,高產穩產、培肥地力,達到提高棉農科學植棉水平與植棉效益,實現棉花合理施肥、輕簡栽培的科學化種植,達到高產穩產優質、節本增收增效的目的,每點效果均好,深受棉農的喜歡。結合4年來在湖南的試驗、示范結果,棉田專用控釋復合肥能穩定有效地為棉花生長各時期提供營養,促使棉花生長發育,取得較高的產量。施用控釋復合肥可減少棉田操作次數,省工省力。基于湖南的氣候特點,花鈴肥埋施經常遇到困難,或由于7月連續干旱造成花鈴肥無法埋施從而造成棉花早衰,或埋施后遇暴雨天氣造成肥水碰頭而死苗,應用棉花專用控釋復合肥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有利于棉花穩產。
3油后直播示范
2009年油后直播棉示范安排在安鄉,面積0.67hm2,品種為中棉所63,每公頃3萬株。5月21日定穴點播,每穴2~3粒。5月28日出苗,生長發育比育苗移栽棉遲8d左右。在管理中考慮到直播棉苗期生長較快,苗期到蕾期主要采取了控制氮肥用量,中后期注重化調、噴施縮節胺等方法來調節其生長發育,每公頃產子棉5190kg,基本與營養缽育苗產量持平;2010年在9個主產棉縣各示范0.33hm2。據10月10日考察,示范的品種田間種植平均行距約為90cm,平均株距約為52cm,種植密度每公頃約為2.1萬株,株高125cm,果枝18.1個,單株脫落52.8個,單株成桃約為28.6個,鈴重4.8g,每公頃成鈴60.9萬個,子棉2925kg,與大面積產量基本持平。棉花油后直播栽培是一種在育苗、移栽上省工、省力、省時的輕簡化栽培方式,能緩解油菜收割與棉苗移栽的勞動力緊張的矛盾和時間沖突,也是棉田遭受自然災害后棉花生產的一種有效的補救措施。建議選用早熟、大鈴、結鈴集中的棉花高產品種,在5月底以前免耕直播,在實施相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的前提下,仍可獲得較高的皮棉產量。
4棉花高產超高產途徑的研究與示范
通過5年對高產植棉勞模跟蹤調查,總結了勞模植棉的基本經驗:早育苗,延長生育期;在早發和帶桃入伏的基礎上,減氮增鉀,增施有機肥,實現中期穩長,增結伏桃;后期通過補施氮肥和高鉀型葉面肥,保持了棉株青枝綠葉不早衰,這是增結秋桃、增加鈴重的重要技術措施,也是提高成鈴率的關鍵所在;適時適量全程進行化學調控,調節營養物質的轉化、株高、節間距和棉株葉片光合作用。2009年在漢壽縣建立綜合技術示范片6.67hm2,在臨澧、鼎城、安鄉、澧縣、桃源、南縣、華容、沅江各設高產創建3.33hm2。10月14日,全國棉花現代產業技術體系組織有關專家對湖南省漢壽縣文蔚鄉文蔚村6.67hm2高產示范片進行了測產驗收:密度每公頃約為1.6萬株,單株成鈴79.89個,每公頃成鈴130.5萬個,鈴重5.6g,每公頃產子棉7305kg,達到了全國棉花高產創建長江流域二級產量水平(一級子棉產量7500kg•hm-2,二級6000kg•hm-2)。2010年在安鄉縣建立綜合技術示范片6.67hm2,在臨澧、鼎城、漢壽、澧縣、桃源、南縣、華容、沅江各設高產創建3.33hm2。10月16日產業體系專家組對安鄉縣安裕鄉五一村示范片驗收:湘雜棉20號平均每公頃成鈴達136.5萬個,按該品種審定鈴重6.3g乘8.5折系數計算,每公頃子棉產量7500kg(畝產千斤);臨澧縣示范片3.33hm2,品種中棉所63,10月2日中棉種業邀請中棉所和湖南有關專家進行了田間測產驗收,每公頃子棉產量7500kg(畝產千斤);鼎城區示范片3.33hm2,品種湘雜棉22號,采用基質育苗,噴施703等調節劑,9月26日常德科農公司邀請農業部湖南高產創建驗收組專家和湖南有關專家進行了田間測產驗收,每公頃成鈴達135萬個以上。總結各點主要技術措施:1)推廣優質品種。2)推進專業化服務。在示范點,實行統一供種、統一育苗、統一病蟲防治、統一肥水管理,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3)優化栽培技術。主要推廣營養缽雙膜覆蓋育苗,寬行窄株移栽,配方施肥和增鉀補硼技術等,確保穩產、高產。4)強化田間管理。在栽培過程中,移栽期保證移栽質量,澆碩豐“481”定根水,縮短緩苗期;蕾期穩施蕾肥,科學化調,力促壯苗早發;花鈴期早施重施花鈴肥,合理化控,后期噴施葉面肥,力爭“三桃”齊結。根據近年棉花栽培研究結果和結合勞模經驗,制定出本省每公頃皮棉1950kg的高產栽培技術規范。
5棉花“三絲”控制途徑和措施
從2008年起對棉花“三絲”來源進行調研,在示范區為50余戶棉農提供布帽和收花布袋,提供了100床曬花簾子統一用簾子立架曬花。通過對示范區和非示范區跟蹤調查,結果表明:采取措施后“三絲”控制效果顯著,比非控制區減少92.7%。但是絕對含量仍然偏高,主要原因是農民并未完全接受這些控制措施,有些農戶家禽、牲畜沒有圈養或拴養;另外,棉農沒有注意撿花方法或在樹木邊曬花,棉葉、樹葉等雜物也混入棉花中。因此,為了嚴格控制“三絲”的含量,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2009年制定了棉花人工采摘操作規程,已于2010年1月6日作為湖南省地方標準頒布。
6病蟲草害簡化防治技術
棉花病蟲草害簡化防治技術示范設安鄉和臨澧縣2個點,主要開展生物藥劑防治枯黃萎病和棉田雜草的安全防除示范性試驗。防治棉花枯黃萎病生物制劑示范,選用了云南星耀生物制品廠生產的微生物農藥,廣譜殺菌劑“百抗”可濕性粉劑(10億個•g-1芽孢桿菌),按照產品使用說明,采用灌根和噴霧兩種方法,結果表明,在棉花移栽后,結合澆施定根水灌施“百抗”1500倍液2次,對于枯、黃萎病的防治效果可達78%以上,顯著高于目前市售的化學殺菌劑防效。“百抗”屬生物制劑,無藥害、無殘留污染,單位面積成本不高,值得推廣。棉田雜草安全防除示范,選用了精禾草克與其它三種除草劑分別混合噴霧,結果表明,精禾草克與果爾、邦鋤或禾耐斯混合用于棉田除草,既擴大了殺草譜,能有效地控制棉田雜草。以精禾草克+果爾60mL+40~60mL在棉花蕾期行間噴施,可以完全控制田間雜草的為害,與使用農達除草效果無差異,藥后20d雜草株防效均達到90%以上,且對棉花的安全性優于農達。2009年已制定棉田除草劑安全使用操作規程,有待鑒定。2010年進行了盲蝽的發生發展規律調查及其防治措施示范10hm2,并免費提供了一些藥劑進行防治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