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農業經濟的構思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發展特色農業經濟要做到產業化和標準化。特色農業要長期適應市場就要做到產業化和標準化。這就要求要長期保存特色農業的市場競爭力,既要抵御高產帶來的低價態勢,又要保持自身的質量和效益。產業化經營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能夠確保產量的穩定性,從而大大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做到旱澇保收,降低市場由于需求波動而產生的風險。產業化之后產品進一步的發展就是特色農業經濟的標準化,它是集科技發展、生物技術、現代信息技術等一系列科學技術成果而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農業生產形式,它將是我國特色農業發展的長期目標和重要方向。標準化經營可以充分保證農產品的質量,進而依靠過硬的質量取的較好的經濟效益。
發展特色農業經濟要做到知識化和技術化。知識化和技術化是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同志指出:“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依賴于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的經濟。將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引入到農業科研、生產、經營管理系統中,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加速農業產業的升級,走農業知識化的道路將是21世紀我國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促進“四化”同步發展。“四化”的整體推進,都離不開科技的強有力支撐。
用現代化農業理念引領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
用工業理念引領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初步構筑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框架,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帶來了農村經濟社會巨大變革。不過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表現在農村經濟不活躍、農業相對經濟效益不高、農民增收緩慢、農產品商品率低等問題。構建現代特色農業經濟,就要因地制宜,提高農業機械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農業勞動生產率和土地產出率,不斷提高農業的產量、活力、競爭力和效益。
實踐證明,更快更好地構建起現代農業體系,用現代工業理念來引領和指導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是科學可行的。用工業理念引領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實質上就是要在農業領域努力促進和實現科技、項目、品牌和效益的統一。科技是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先進手段,沒有科技就沒有現代農業發展的動力;項目是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載體,沒有項目就沒有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基礎;品牌是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標志性成果,沒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就沒有現代農業發展的競爭力;效益是用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沒有效益就沒有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要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就必須用現代工業理念來促進思想解放和觀念轉變。特別是要在現代特色農業發展中,借鑒現代工業中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現代信息化成果的經驗,探索更多、更新、更好的辦法來改造傳統農業。
用綠色理念引領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特色農業經濟就要按照十八大的生態理念來進行發展引領。綠色理念即生態理念,用生態理念引領現代特色農業發展,把發展糧食作物與多種經濟作物生產相結合,發展大田種植與其他副業相結合,發展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相結合。
利用傳統農業精華和現代科技的成果,科學發展,不斷改進和調節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上與經濟上的良性循環,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科技與人的和諧發展。擴寬農業科技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僅可以用在工業上,農業的騰飛與發展同樣離不開科學技術。2011年,我國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達到53.5%,而在1949年只有20%,糧食單產增加對總產提高的貢獻率達到85.8%,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4.8%,農業科技快速發展,不僅滿足我國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成長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
增進廣大農民的科學技能,提高經營本領。發展現代化農業,需要大批現代化的新型農民、知識農民。現代農業,已不是傳統意義上一家一戶滿足溫飽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式了,而是一個包括種植、養殖、信息、交流、加工等在內的綜合立體產業,是一個依靠現代科技引領和支撐的系統產業。建設新農村需要越來越多的會經營、懂技能、會管理的農民,需要更多的“農經理”、“林博士”、“牧專家”和“魚老板”。隨著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形勢需要,全方位提高農民科學技能,提高經營本領成為時代一個需要解決的課題。
對此要深入實施科技人戶工程,切實加強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推動廣大農民在運用科技知識的過程中學習科技知識;推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工作;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村服務組織,讓廣大農民在農業產業化實踐中提高經營管理本領;堅持以宣傳科學發展觀為重點內容,重點普及先進實用技術,宣傳和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保護耕地等觀念和知識,在農村形成崇尚科學、追求知識、科技致富、文明生活的良好社會風尚。
作者:任廣峻單位:中共濟寧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