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科技視角下農村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農業科技引起農村文化生態的問題分析
(一)農村文化建筑拆毀
中國是一個鄉村文化古跡豐富的國家,各式各樣的古建筑群存在于全國各地,有的一直保存下來,時代久遠。這些古跡之所以能夠保存下來,是因為傳承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特性,古老的鄉村文化更是遵循了這一傳承性。但是隨著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這些鄉村古建筑正面臨消失或者被毀壞的危險。
(二)農村文化藝術漸失
在農業科技的沖擊下,鄉村民間的文化藝術正在走向消失和沒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經濟思想擠占鄉村文化藝術生存空間
改革開放以后,在農業科技和市場經濟的雙輪驅使下,經濟思維成了現代社會人民的首要思維,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使農村社會各行各業發生轉型,鄉村文化藝術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鄉村文化藝術生態環境和生存空間面臨重大危機。
2.后繼無人使鄉村文化藝術不能傳承
一是農村青少年接受現代教育走向世界,不可能選擇沒有多大經濟效益的鄉村文化藝術行業而繼承鄉村文化藝術傳統,此種行業在目前很多青年人看來只能作為業余愛好;二是一些失學或者畢業的青少年外出務工,對傳統的東西有一種骨子里的反叛心理,更愿意在外面務工接受現代化的洗刷。
(三)農村文化心理更替
1.文化心理現代性的轉化
鄉村農民對傳統的文化藝術的衰落和消失沒有任何感覺和意識,并且這種文化心理狀況基本占據了鄉村主流意識,對文化存在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文化保護意識;在農民心里,現代化才是真正追求。
2.文化心理復雜性的糾結
在改革開放的驅動下,鄉村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科技化和城市化改變了鄉村農民的心理,盡管他們正在向現代化轉型,但是農民的文化心理還是比較復雜的,處于傳統與現代的糾結之中,一方面向現代化靠攏,另一方面希望保留部分傳統。
二、農業科技視角下農村文化生態的建設途徑
基于農業科技環境下的鄉村文化生態面臨的危機,必須以科學性思維重新建立農村文化生態。
(一)回歸鄉村文化建筑風格
新的建筑可以大范圍地保留本鄉村原有的建筑風格樣式,不能在形式上全部采用千篇一律的、全國統一的建筑樣式,認識到傳統建筑風格和文化古跡是一種財富,未來必然會體現出文化和經濟價值;文化傳統和現代化都是平等的,我們沒有權利人為地讓傳統走向毀滅而保留現代化的東西,對鄉村文化建筑和文化古跡必須回歸到平等和尊重的倫理地位;社會管理層次對保留鄉村古建筑和文化古跡進行多方面的支持和獎勵。
(二)傳承發展鄉村文化藝術
第一,必須認識到鄉村文化藝術具有豐富的存在價值,包括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甚至軍事價值。
第二,鄉村文化藝術的存在與現代藝術形式的存在都是平等的、獨立的和有個性的,任何人沒有權利使鄉村文化藝術走向消失,科技化不能只顧推廣農業科技而使鄉村文化消失,不存在優劣之分,二者的關系是平等的和相互尊重的,絕不可顧此失彼,必須重新回歸正常的文化倫理關系。
第三,鄉村文化藝術應該適當變換內容和形式,將新的內容與傳統形式相結合,達到保存鄉村文化藝術的目的。
(三)建構農民和合文化心理
一方面,要使留守村民認識到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存在都是合理的,現代化能帶來利益,傳統文化的存在意味著機會和收入,保留傳統文化還體現出了社會價值的高層次性。因此,傳統和現代是一種多元共存的結構。
另一方面,給農民構建和合的文化心理。傳統文化和現代化都具有生存權,沒有優劣勢之分,其倫理關系是平等的,不要千篇一律地以現代風格為發展方向,傳統風格更具有特色,給農民構建和合文化心理,使其不過于追求現代化而拋棄一切傳統。
三、結語
農村文化生態保護的構建主要通過保護鄉村文化建筑古跡和回歸鄉村文化建筑風格,傳承和發展鄉村文化藝術,建構農民和合文化心理等方面實現,一是認識到農村原有文化形式的存在是其本身的權利,任何人都沒有理由剝奪這些傳統文化的存在權;二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和高下之分;三是傳統的東西具有重大的價值和潛力,意味著機會和生產力,必須重新回歸和建構新文化生態,以利于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吳登李長泰單位: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