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污染治理的生態修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生態產業概念與生態可持續發展
1.生態可持續發展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在著名的布朗特蘭報告中《我們共同的未來》里最早提出了關于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并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發展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沙掷m發展主要表達代際公平與同代公平倫理,即要在同代公平倫理下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系統的持續發展,又要滿足代際公平倫理下的三個子系統(包含經濟、社會和生態三個子系統)的持續發展(表2)。生態文明也稱環境文明、綠色文明,指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同時,不斷克服改造過程中的負面應,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建設有序的生態運行機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精神及制度方面的成果的總和。生態文明在可持續發展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種全方位、多維度生態發展方式,包括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及低碳發展。
2.生態產業生態產業是指以生態經濟原理和知識經濟規律為依據并組織發展起來的,是一種基于生態系統承載能力、具有高效的經濟過程及和諧的生態功能的網絡型、進化型產業。生態生產體系是指與三種產業相關聯的生態農業、生態觀光旅游業、生態工業和生態商業。可以通過兩個以上的生產體系或環節之間的系統耦合,使物質、能量能多級利用、高效產出,資源環境能系統開發、持續利用。生態產業的組合與設計原則主要包含橫向耦合、縱向耦合、區域耦合、柔性結構、功能導向、軟硬結合、自我調節、增加就業、人類生態和信息網絡(圖1)。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其中,綠色發展包含節約資源、環境友好、舒適宜居三個方面。循環發展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圖2)主要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及引導消費者行為等方面推進低碳發展。
二、北京園博會的生態修復利用分析
(一)園博園的生態修復實踐
北京園博園以綠色、節能、環保、生態技術為理念,其建設不僅處處體現著科技的力量,而且體現出全方位的生態文明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園區在景觀、建筑和市政設施建設上廣泛采用了新材料、新科技創新節能成果,如風機沙透水磚、節水澆灌、垂直綠化、地源熱泵系統、高承載植草地坪、木塑平臺、雨水花園、節水澆灌技術、屋頂綠化、園區雨水利用系統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等;同時運用了大型喬木移植技術提高成活率,利用露骨料透水混凝土新型建筑工程技術。這些生態工程技術都體現了生態優先、以人為本、綠色循環、永續利用的園林建設理念,體現了科學與生態的有機結合的價值所在,具有重要的生態科普價值(表3)。因此,利用生態修復原理對垃圾填埋場進行生態修復,極大地改變了當地的生態環境,同時利用高科技進行能源的循環利用,以實現節約能源的目的。錦繡谷及永定河成功的生態修復的成果,體現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及低碳發展的全方位、多維度的生態發展方式,進而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目標,同時充分體現了生態可持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三個子系統之間的相關關聯關系。
(二)錦繡谷的生態修復
20世紀70、80年代,永定河老河道由于挖砂形成了一個大砂坑,后來逐漸演變為占地面積140公頃左右的建筑垃圾填埋場,且前后有2000多名拾荒者聚集在此,逐漸搭起了2萬多平方米的臨時建筑。園博園建筑垃圾填埋面積陸地面積52.4%,地基難以處理,垃圾最大填埋深度達到30米。萬花錦繡谷原位于永定河河灘地,至園博會籌建時仍留有一個面積約為10公頃的河灘地,其建筑垃圾填埋深度約有20米。如何對其進行修復?園博會秉持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的理念,并通過生態修復原理和技術,把垃圾場變成了綠地,廢棄地變成了園林,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推廣價值(表4)。園博會(錦繡谷)是永定河生態修復的一部分,它通過對生態修復原理的解剖,讓游客了解生態系統作用和價值,明白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園博會可以通過開展科普旅游來將其成功的景觀生態修復案例弘揚下去。由表4可以看出,園博會可以開通生態科普旅游和技術科普旅游,不僅讓游客了解各種植物的品種、特色以及栽培技術,也讓游客了解生態的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及低碳展。實際上,開展生態科普旅游的形式,不僅僅是對園博園內的眾多植物的相關知識進行普及,也是對園博會錦繡谷的生態修復原理的普及。大眾在觀賞園博園內美麗風景的同時,要明白這片壯闊景觀是如何化腐朽為神奇的,并在此基礎上引申到生態發展和生態文明的發展。
三、總結
(一)基于生態修復的可持續發展
1.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生態發展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從生態作為經濟運行內生變量的角度看,生態發展是指投入要素的“生態資本”存量的增長與質量的提高。生態資本存量的增長是指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保存與增值。生物多樣性包含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物種以及它們所組成的生態體系和生態過程。生態資本質量的優化是指生態系統保證人類生活素質能力的提高。為實現流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可持續發展系統的一部分——生態可持續發展,在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復合系統內,以人與自然的協調關系為出發點,必須支撐和適應相應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是決定人類生活質量的最主要方面,但在人類過度干擾下,大量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而生態恢復就是指停止人類對生態系統的過度干擾,利用生態本身的自適應、自組織和自調控能力,并遵循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從而實現其回復功能的過程。要擺脫這種不利的生態環境,必須從根本上改變人與自然的關系,必須增強生態發展與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茖W管理生態環境,把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統一,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自維護功能,借助大自然自身的能力對退化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
2.生態大發展與生態文明理念的弘揚生態發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生態發展與生態文明的理念就是要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及環保、循環利用、低碳發展、綠色發展的理念。園博會內不僅具有包羅萬象的奇花異草,還具有高科技的應用,更具有生態修復原理等生物技術知識。因此,這里蘊含著豐富的生態科普知識,可以通過開展科普教育與傳播,將生態發展與生態文明的理念弘揚下去。
3.加強經濟的輻射作用選擇在廢棄地上建設園博園,具有重大的生態修復示范意義,這也是歷屆園博會的一個創舉。永定河畔的璀璨明珠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輻射豐臺、石景山、門頭溝等區縣,是首都“西部生態發展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3年建設,永定河畔的園博園,如今已成為京城西南部的璀璨明珠,將會發揮其輻射作用,帶動經濟的發展。
(二)生態修復在大地園林中的體現
生態修復在大地園林的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地園林正積極地應用生態修復技術改善人類居環境和生態環境。近年來,生態修復技術在河流和修理廢棄垃圾填埋場等方面取得很大的進展。目前常見的生態修復類型:工業廢棄地、垃圾填埋場和受損淡水水域的恢復重建。日本和韓國在河流和廢棄垃圾填埋場的生態修復設計方面有一些典型的案例。
1.日本案例日本江戶川支流坂川的古崎凈化場,是采用生物-生態方法對河道大水體進行修復的典型工程,它利用卵石接觸氧化法對水體進行凈化。
2.韓國案例韓國首爾市蘭芝島世界杯公園就是采用一系列生態修復技術對嚴重污染的垃圾場蘭芝島垃圾山進行綜合整治,如自然修復、植物修復、生物修復、客土重填和土壤安定化工程等。生態修復技術在這些項目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利用沉淀、過濾、曝氣和單一的植物進行修復,更多的是在園林設計中與環境工程的生態修復技術相結合并進行綜合整治。
3.歐美國家案例歐美很多國家,通過生態修復公園的廢棄地改造的方式,將廢棄地改造為充滿活力的城市生態公園。德國對廢棄地改造時就充分考慮休閑功能的建設,或作為公園或作為運動場地、露宿營地等。
4.中國案例我國浙江紹興的東湖風景名勝區就是在礦山廢棄地上進行景觀再造而修建成的。將生態修復技術與大地園林景觀設計有機地結合,使得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的地段重新煥發自然的生機,為生態環境治理帶來新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張祖群王波單位: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后都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