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增氧技術在魚種培養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劉德建楊鳳香鄭偉力陳奇作者單位:山東濟寧市水產技術推廣站
微孔增氧技術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池塘增氧新技術,雖然一次性投入高于一般增氧機械,但其具有節能、明顯改善水體生態環境、顯著提高養殖密度、提高養殖經濟效益、使用方便等優點。2011年我們在鄒城市淡水養殖試驗場培育抗病草魚大規格魚種中應用了該項技術,并進行了微孔增氧與機械增氧機增氧培育大規格抗病草魚種對照試驗。
一、材料與方法
1.材料
(1)池塘選擇:試驗在鄒城市淡水養殖試驗場選擇條件一致的標準養殖池塘4口,面積均為1.5畝,全年平均水深1.8米,4口池塘統一安裝了微孔增氧設施。池塘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水體水質指標符合農業部NY5051-2001養殖水質標準,東西走向,環境安靜,無高大遮擋物,便于采光通風,池岸整齊,堤壩牢固,池底平坦,底質為壤土或沙壤土,淤泥深15厘米左右,保水性好,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且進排水方便。
(2)設備選擇:微孔增氧機組選擇漁業專用微孔曝氣增氧空氣壓縮機,功率為2.2千瓦,主管道為直徑50毫米的PVC管,支管為直徑15毫米的塑料管,微孔增氧盤按每畝4個的標準安裝。另每口池塘配備1臺投餌機。
(3)魚苗來源:為湖南引進的抗病草魚烏仔,套養本地自己培育的鰱鳙魚。
2.方法
(1)池塘準備:將池塘水抽干,每畝100千克生石灰清塘消毒,并進行曝曬至放苗前10天左右。投放草魚烏仔前10天注水,注水深0.8~1.0米,有利于水溫的提升。投放草魚烏仔前7天將發酵好的豬糞按每畝400千克的標準施肥,這樣能夠保證在草魚苗下塘時,水蚤成團但水色不呈現紅色。所施基肥應提前2個月發酵,發酵時每立方牛糞加250克酵母粉發酵效果會更好。
(2)苗種投放:試驗采取池塘主養抗病草魚,搭配濾食性鰱鳙魚。2011年3月放入抗病草魚烏仔、鰱鳙魚種,魚種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鱗片完整,無病無傷,游動有力。抗病草魚烏仔放養密度為每畝10000尾,鰱鳙魚種150尾,規格為50克/尾。為緩解草魚烏仔與配養鰱鳙魚之間在餌料、水質、空間上的矛盾,草魚烏仔必須提前單獨下塘,配養的鰱鳙魚在保證達到出塘計劃規格的前提下盡量晚下塘。草魚烏仔下塘前用5%的生理鹽水進行藥浴15分鐘左右。
(3)飼養管理飼料要求:魚種培育階段配合飼料的營養參數為粗蛋白≥30%、粗脂肪≥5%、粗纖維≤8%、粗灰分13%、賴氨酸≥1.5%、蛋氨酸≥0.6%。草魚的草食性決定了草魚對脂肪利用率較低,飼料中脂肪添加量以不超過7%為宜。草魚種體長5厘米以前,飼料中蛋白含量要達到40%~45%;體長達到6~7厘米時,飼料中蛋白含量可降至30%~35%;體長達到10厘米后,飼料中蛋白含量可降至25%~28%。飼料中應適量添加礦物鹽(無機鹽類)、維生素等添加劑。飼料粒徑應根據抗病草魚的生長情況進行及時調整,保證飼料粒徑的適口性。投喂方法:草魚烏仔下塘后3天開始投喂,投喂堅持“四定”原則。定時,正常情況下(5-6月、9-10月)每天投喂2次,時間安排在上午9時和下午5時;在生長旺季(7-8月)每天投喂3次,時間安排在上午8時、下午1時和6時。但同時投喂次數也要根據天氣、水溫、季節進行調整;定質,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飼料,且注意貯存,防止變質;定量,日投喂量約占魚種體重的3%~5%,且以保證80%的魚種吃飽游走為宜;定位,固定投餌有利于提高餌料的利用率,了解草魚的吃食情況,便于給魚體消毒。
(4)水質調節注換水:草魚烏仔入塘后,為食性轉化前期,攝食浮游動物為主的天然餌料生物,水質一定要肥,池塘水深1米左右,透明度掌握在30厘米以內;隨著草魚魚種的生長,逐漸注水增加池水深度,一般每15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0厘米左右。進入秋季以后,水溫逐漸下降,魚群密度大,易導致水質惡化,故要經常注水,一般每隔5~7天注水1次,每次注換水20厘米左右,并保持池水水位在1.8厘米左右。換水時要注意在晴天進行,并于下午5時前結束,每次換水量不能超過池水的1/3。適時開啟增氧機:堅持“三開兩不開”的原則,適時增氧有利于草魚生長,防止浮頭,抑制厭氧菌繁殖,控制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產生。施用微生態制劑:在草魚魚種培育的中后期,投喂量大,除及時注換水外,還要定期測試池水的pH值,并加以調節,定期施用芽孢桿菌、光合細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確保池水的肥、活、嫩、爽,一般每10天施1次,用量為2毫升/米3。
(5)日常管理加強巡塘:堅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巡塘時要仔細觀察水邊、水中情況,及時撈出池塘內的殘餌、漂浮物,掌握天氣變化、草魚活動、攝食情況、水質變化等。做好生產日志:對清塘情況、放養情況、投喂情況、防病情況、水質調控情況等都要做好詳細的記錄。定期檢查草魚生長情況:根據草魚的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日投餌量,根據季節、天氣、水質、魚情等來決定投餌量。
二、試驗結果
2011年應用微孔增氧技術培育大規格抗病草魚,試驗面積6畝,從3月份投放烏仔到11月份銷售完成,養殖時間8個月??偖a大規格抗病草魚4786.2千克,平均畝產797.7千克,總產鰱鳙魚1215.8千克,平均畝產202.6千克。實現銷售收入122162元(見表1),畝收入20360元。純收入68682元,平均畝純收入11447元。
三、經濟效益分析
1.畝成本:池塘租賃費220元,抗病草魚苗種費1000元,鰱鳙魚苗種費40元,飼料費6733元,肥料費80元,藥物費80元,電費300元,設備折舊160元,人工及其他費用300元,合計畝投入8913元。
2.畝收入:抗病草魚魚種及鰱鳙魚銷售收入122162元,平均每畝銷售收入20360元。
3.畝利潤:畝純收入11447元,投入產出比1∶2.28。
四、分析與討論
1.試驗過程中我們使用便攜式溶解氧分析儀在試驗周期內對池塘溶解氧每月進行測定,全年平均濃度達到5.37毫克/升,這對提高抗病草魚魚種的成活率、培育規格、魚種產量、經濟效益等非常有利。
2.微孔增氧技術應用于抗病草魚大規格魚種培育,其一是微孔增氧采用的是池塘底部增氧的方式,使池塘底部沉積物中的有機質、磷、氮等釋放出來,降低池塘水質惡化的風險,能保證池塘水質和養殖效果;其二是由于抗病草魚的抗病性特點,減少了漁藥使用量,從而減輕對環境的危害,形成了有利于魚類生長的良性生態環境,提升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利于水產養殖的持續健康發展。
3.通過生產試驗,由于魚種的放養密度高,抗病草魚的出池規格不整齊,主要是試驗過程中投餌時間過短,應調整投餌機的投喂速度,每次投喂時間要在60分鐘以上,保證所有草魚種都能吃到飼料,提高魚種規格和整齊度,更有利于銷售,效益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