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退耕還林樹種選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當陽市實施退耕還林已有15年,絕大多數退耕還林林分已經郁閉成林,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開始顯現,但也有部分退耕還林沒有達到預期效益。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選擇什么樣的樹種退耕還林,是影響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質量和退耕農戶長遠生計的主要問題。科學規劃,適地適樹,是實現“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的關鍵。
1.1沒有做到適地適樹一些農戶把只適宜在平原地區種植的速生楊,栽植在山地或丘陵崗地。這類楊樹幼林階段個體小,對水肥條件要求不高,樹木生長較快,中齡郁閉之后,隨著樹木個體增長,對水肥要求增加,山地或丘陵崗地水肥條件跟不上,樹木生長速度減慢,生長勢開始降低,樹木抗病抗蟲能力開始下降,林分質量開始衰退,其改善生態效能隨之退化。要想保住退耕還林成果,需更換樹種。
1.2選擇速生樹種,效益缺乏長期性速生樹種生長快,濕地松、楊樹6~10年生即達到中齡林、11~15年生達到近熟林、16~25年生達到成熟林、26年以上已經是過熟林,國家兩輪補助到期,這類林分就已經成熟,樹木生長開始減緩,而且這類林分只有木材收入,沒有其它收益,林農只有更新采伐,退耕還林的生態效益不能長久。
1.3純林比重大,林分結構不穩定片面追求產業規模發展,清一色營造純林,特別是生態林純林。這類純林林分結構不穩定,抗逆性能差。
2退耕還林樹種需要具備的特性
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有其特殊的時代特色,不能用傳統的林業經營觀念,單一考慮其生態性和經濟性,應該用新型的林業觀念,建設可待續發展的退耕還林工程,選擇生態性和經濟性兼備的經營模式。在選擇退耕還林樹種時,要考慮樹木的以下特性。
2.1有較強的生態功能樹木的生態功能主要表現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凈化空氣以及維持生物多樣性等。(1)保持水土。一是樹木有龐大的樹冠承接雨水,減緩雨水對土壤的沖刷。二是樹木有龐大的根系能夠固定土壤。(2)涵養水源。樹木枯枝落葉形成腐殖質,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吸收水分能力,減少地表徑流。(3)凈化空氣。樹木能夠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釋放氧氣。(4)生物多樣性。一定數量的樹木構成大面積的森林群體,為動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
2.2有較好的經濟功能樹木的經濟功能,是指在不采伐或不影響樹木生長的前提下,利用植物的花、果等,獲取一定的中間收入,如板栗、核桃、油茶、柑桔等。
2.3有較強的適應性選擇的樹種要能適宜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在自然狀況下能夠正常生長。
2.4合理的造林成本退耕還林工程的建設主體是千家萬戶的老百姓,要考慮老百姓的經濟條件,苗木、整地等標準不能太高。
2.5容易繁殖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范圍廣、面積大、時間緊、任務重,造林需要大量的苗木,選擇的樹種要容易繁殖苗木。
2.6有較長的生命力樹木郁閉成林周期長,選擇的樹種生長期至少應該在30年以上。
3退耕還林林種及樹種選擇
3.1以用材樹種為主的生態林選擇高大喬木樹種營造生態林。生態林營造模式以混交林為好,其林分結構穩定,生長周期長,適宜發展林下經濟和生態觀光旅游,選擇時要考慮以下因素。(1)選擇適宜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樹種造林。根據不同的氣候、土壤條件,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造林樹種。如:在粘土上選擇樟樹、櫟類造林,在中性或偏堿性的土壤選擇刺槐、櫟類、柏樹等樹種造林。(2)選擇樹林生長周期相對較長的樹種造林。退耕還林樹種選擇要選擇樹木生長周期相對較長的樹種造林,如果選擇成熟期短的樹種(如楊樹、濕地松等)造林,其林分衰退早,不利于退耕還林長期發揮作用。(3)選擇苗木價格相對較低的樹種造林。選擇馬尾松、杉木、刺槐等苗木價格相對較低的樹種造林。
3.2以收獲植物的花、果等林副產品為主的經濟林很多植物的花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而且不需要采伐樹木,這類樹種既不需要采伐樹木,又有穩定的經濟收益。選擇時要考慮以下因素。(1)選擇適宜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樹種造林。考慮樹種對光照、氣溫、降水、土壤酸堿度與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適宜適應能力,做到適地適樹。(2)選擇有較好經濟效益的樹種造林。選擇有一定花、果產量,且產量相對穩定,有較長收效期的樹種造林,如柑橘、核桃等。(3)選擇能夠生產耐儲存、市場銷售行情好的產品的樹種造林,如柑橘、核桃、板栗等。
3.3既能收獲木材,又能收獲林副產品的兼用林選擇既有高大樹冠,又有中間產品的樹種營造兼用林是退耕還林的優先選擇樹種,如雷竹、核桃、板栗、刺槐等。選擇時要考慮以下因素。(1)選擇適宜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樹種造林。根據不同的氣候、土壤條件,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鄉土樹種造林,或選擇經過引種培育試驗適宜當地氣候條件的樹種。(2)選擇有高大樹冠的樹種造林。選擇有高大樹冠的喬木樹種,充分發揮其龐大樹冠和根系保持水土作用。(3)選擇有一定經濟效益的樹種造林。選擇既有高大樹冠,又有中間林副產品的樹種造林,確保在不采伐樹木的情況下,又能獲取一定經濟收益。
作者:艾廷彪 單位:湖北省當陽市壩陵林業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