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退耕還林梯田造林技術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右玉縣退耕還林模式以生態(tài)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符合農民意愿,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介紹了右玉縣退耕還林造林模式、造林技術和造林后的日常管護措施。
近年來,地處塞外高原的右玉縣從當地實際出發(fā),探索出一條兼顧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退耕還林模式,受到了民眾的一致好評。通過退耕還林,山頂青了,溝底綠了,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好了,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農民不僅領到了退耕還林補償款,而且通過造林勞務輸出大大增加了收人,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因此,實施退耕還林是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造林模式
2019年助力右玉縣國土綠化造林工程,按照山西省桑干河楊樹豐產林實驗局黨委要求,從整體布局出發(fā),堅持“增綠、增景、增色”同布局,“綠化、美化、彩化”全實現的原則,結合右玉縣實際,退耕還林工程把造林地塊與樹種配置有機結合起來。造林模式采用營養(yǎng)缽容器苗針闊混交模式,具體為針闊塊狀混交,即先栽植一塊針葉樹,相鄰地塊再栽植一塊闊葉樹,依次類推,循環(huán)往復。這種退耕還林梯田式針闊混交造林模式,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對保持林分穩(wěn)定性和抵御病蟲害將會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2造林技術
2.1地塊選擇
地塊選擇在大馬營村的退耕還林梯田地和北花園村的國有集體林地。大馬營村隸屬于元堡子鎮(zhèn),位于右玉縣南端,南部和西部與山陰縣、朔州市平魯區(qū)相鄰;北花園村位于白頭里鄉(xiāng)東北方向,距縣城10km,東與左云縣接壤。
2.2區(qū)劃
根據梯田的原有地形,5人?6人為一組,用100m測繩準確測定,株行距3.0mx3.0m,再用鐵鍬拍小土堆做標記,為機械打坑和人工挖坑做準備。
2.3打坑
2.3.1機械打坑雇用5E-904、6B-954型拖拉機和農用四輪車進行機械打坑,打坑時必須在區(qū)劃的小土堆標記處進行作業(yè),樹坑規(guī)格40cmx50cm。在打坑過程中,技術人員必須全程跟班作業(yè)。機械打坑是為了栽植30cmx30cm的2+3樟子松、油松營養(yǎng)缽大苗木。2.3.2人工挖坑人工挖坑主要是挖魚鱗坑。即先把坑面雜草用鍬刮一下,再鐵鍬斜挖兩鍬土反扣到坑南面邊緣;第三鍬轉過鍬頭立直鍬用足力蹬鍬,保證挖成一個一鍬半深的有直立面的魚鱗坑;第四鍬慢慢取土并留在鍬上待埋苗用。人工挖坑是針對規(guī)格為18cmx20cm、18cmx25cm的白蠟營養(yǎng)缽苗木,規(guī)格為10cmXl8cm的油松、白蠟和白榆營養(yǎng)缽苗木。2.4苗木選擇苗木選擇是苗木保護的首要措施。苗木出圃前,精選優(yōu)質樟子松、油松、白蠟和白榆營養(yǎng)缽壯苗,苗齡為2+2或2+3,規(guī)格30cmx30cm營養(yǎng)缽苗木,高度80cm?120cm,其他苗木局度50cm?110cm左右;對較弱苗木在原苗圃地進行定植,有病蟲害的苗木立即就地銷毀,避免選用弱殘苗、病蟲害苗或者起苗時損傷嚴重的苗木。提前做好苗木分級工作,裝車之前按照苗木等級分別包裝,以利于栽植時合理安排。
2.5苗木保護
苗木出圃前澆足底水,使苗木充分吸收水分,運到目的地后立即保存在低洼陰涼處備用。每天向苗根噴水保濕,并用遮陽網遮蓋防止水分蒸發(fā)。栽植過程中,要輕拿輕放確保母土放人栽植坑內。要精準計算每個小班用苗量,保證當日苗木全部栽植完畢。
2.6分發(fā)苗木
苗木運到后,能直接卸到造林地塊的,將車輛開到造林地直接卸苗,按照所打樹坑分發(fā)苗木,不得多發(fā)或少發(fā);大車不能進人的造林地,用農用汽車或三輪車進行轉運。轉運過程中要防止容器原土散落。
2.7栽植方法
2.7.1機械打坑栽植(1)脫袋。用雙手把苗木周圍土捏緊(避免土塊松散),撕開塑料缽。(2)放苗。樹坑底部填濕土并攤平,橫豎行對正保證原土不散,慢慢把苗木放進樹坑。(3)埋苗。扶正苗木埋土至一定位置,用腳踩實;把塑料缽平整鋪到苗木周圍,再埋土至原土球上部踩實;最后在苗木四周撒上一層厚3.0cm的虛土。(4)修坑。苗木邊緣修整一個半圓土埂,一般在南側或在地形較低處,以起到遮陽作用并保證雨水能集聚到苗坑內。2.7.2人工挖坑栽植(1)脫袋。用雙手把苗木捏緊,撕開塑料缽。(2)放苗。樹坑底部填濕土并攤平,橫豎行對正保證原土不散,慢慢把苗木放進樹坑。(3)埋苗及修坑。先埋半鍬土,用腳踩實;把塑料缽平整鋪在苗木周圍,再埋一鍬土至原土球上部踩實;提一下苗木,檢查土壤是否踩實;最后在苗木四周撒上一層厚3.0cm的虛土,并將樹坑整成魚鱗狀。
2.8栽植時間與栽植密度
2.8.1栽植時間右玉縣位于山西省為北部,冬季嚴寒少雪而漫長,春季干燥多風、氣溫回升快,造林的最佳時間段為3月20日左右到4月底,逾時苗木頂芽萌動,土壤徹底解凍,將大大影響造林成活率。2.8.2栽植密度造林密度不宜過密,密度過大會減小單株的生長空間,且易形成細高干材;也不宜過疏,適當加大密度可使植株樹干通直、飽滿,并能促進自然整枝。由于造林采用營養(yǎng)缽容器苗針闊塊狀混交模式,為了保證苗木的營養(yǎng)面積和生長空間,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fā)生,栽植密度確定為株行距3.0mx3.0m,即每公頃栽植1110株為宜。
3后期管理
3.1扶苗覆土
苗木栽植后,3.0d?5.0d之內進行扶苗。要逐塊檢查苗木,看是否存在人為或者風刮導致的苗木傾斜現象。如果發(fā)現,應及時扶正苗木并在苗木四周覆土,確保苗木正常生長。
3.2管護
3.2.1防止牛羊群踐踏、啃食牛羊啃食、踐踏是影響苗木正常生長、造林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為加強對幼林的管護管理,確保造林一片、成林一片,切實提高當地的造林成活水平,造林后要及時應對牛羊啃食、踐踏幼林的行動。一是強化宣傳教育。工程管理人員要深人林地周邊村莊,對村民多做宣傳教育,使村民意識到放牧牛羊啃食、踐踏幼林的行為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以營造防止牛羊毀林、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二是設置障礙。在林區(qū)交通要道設置柵欄障礙,或在牛羊經常出人口搭建鐵絲網,阻止牛羊進人林地;三是加強巡邏,要求管理人員和護林員加大巡邏力度,每天早晨對重點區(qū)域進行巡防,嚴防牛羊進人林地毀林。3.2.2護林防火森林火災不但會造成森林資源的嚴重破壞,還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對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帶來不良影響。做好護林防火工作,首先要對每個護林員所護林地分地塊、分年度進行分類登記造冊,明確重點保護地段、防火重點地段、重點毀林地段。建立護林員巡查檔案,分清管護區(qū)四至、樹種,明確職責,責任到人;其次要對轄區(qū)內的山情、林情、社情及時掌握,即掌握周圍有多少行政村、放牧人員、牛羊群數量及轄區(qū)內智障人員、墳主、與林地接壤種地的農戶,并對這些人員登記造冊,以利于造林地的有效管護。
作者:武貴義 單位:山西桑干河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