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退耕還林存在的問題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闡述香格里拉市退耕還林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對策和建議,以期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保障退耕農戶生產生活、有效解決退耕地復耕提供思路。
關鍵詞:退林還林;問題;對策
退耕還林就是從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出發,將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有計劃、有步驟地停止耕種,按照適地適樹的原則,因地制宜地植樹造林,恢復森林植被,實施退耕還林不僅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農戶的收入,還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改變了農戶的生活方式,是一項惠民的重大生態工程。
1區域概況
香格里拉市位于滇西北迪慶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南緣橫斷山脈“三江并流”風景名勝區腹地,26°52'—28°45'N,99°23'—100°31'E,是省內國土面積最大的縣份之一。全市國土面積1141739hm2,林業用地面積為962159.3hm2,占國土面積的84.3%,森林覆蓋率達76%。天然林面積832756.8hm2,占森林面積的96.0%。全市活立木年凈生長率為1.64%,年凈生長量218.46萬m3[1]。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吸引了廣大的國內外游客,促進了香格里拉生態旅游的長足發展。納帕海、哈巴雪山、藍月山谷、巴拉格宗景區等一批旅游資源正在穩步開發和不斷完善。
2退耕還林現狀
2.1退耕還林完成情況2000年,香格里拉市全面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統籌安排,組織各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同配合,切實做好退耕還林項目規劃調查、技術服務、監督檢查、政·91·策兌現等工作,截止2003年實施退耕還林面積4000hm2;2014—2017年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面積1426.7hm2,有力地促進了香格里拉市生態環境建設,實現了“生態受保護,林農得實惠”的目標。2.2具體做法1)生態優先、適地適樹。在退耕還林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適地適樹的原則。建塘、小中甸、格咱等高海拔鄉鎮種植云杉、高山松等生態樹種,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區種植核桃、花椒等生態經濟兼用樹種。共營造核桃純林2650hm2,花椒純林670hm2,核桃花椒混交林1188hm2,油橄欖309hm2,云杉、高山松生態林609.7hm2。2)嚴把種苗質量關,確保種苗質量。為保證退耕還林項目造林種苗質量,市退耕辦高度重視種苗生產和供應工作,嚴格按照林木種苗技術標準,長期堅持用Ⅰ級、Ⅱ級苗木造林,嚴格執行種苗檢驗檢疫制度,檢驗合格開具“三證一簽”復核合格后,才能調運苗木到造林地塊。3)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及龍頭企業,開展多種經營,培育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在云南省林農專業合作社管理信息平臺上備案的本市林農專業合作社有73家,7家林草企業被省林業和草原局授予省級龍頭企業稱號,8家林農專業合作社陸續成為省級示范社。4)加強事前、事中、事后檢查指導。作業設計階段重點做好項目地塊落實、樹種選擇等工作,種植階段安排專人配合鄉鎮林業站做好種苗調配、栽植技術指導,年底兌現補助資金前做好檢查驗收。根據檢查結果兌現農戶補助,不合格的責令補植補造合格后方能兌現。
3存在的問題
3.1布局不規范,平均主義嚴重2000—2001年,香格里拉市堅決執行25°以上坡耕地退耕還林的規定,在10個鄉鎮實施了1666.7hm2退耕還林。到2002年后,在“群眾自愿的原則下,坡度小于25°的坡耕地可以退耕還林”的新政策鼓舞下,有11個鄉鎮一致請求市政府安排退耕還林項目,著力解決民生問題,但一些鄉鎮本著“有項目大家干,有糧食大家吃”的平均主義思想,不結合當地實際,沒有進行科學的規劃,直接把退耕還林任務分解到戶。在平均主義影響下,出現了零星退耕、退耕地與農地相間、平原退耕等一系列不利于后期管理的問題,形成了布局不規范、不考慮后續生計、不利于產業結構調整的局面。3.2管理落后,經營粗放目前香格外里拉市林農思想陳舊、觀念落后,多為領取國家補助而退耕還林,多數人從來沒有想過補助到期后怎么辦,也弄不明白以退耕還林為依托逐步實現林業產業化的發展道理。陳舊的思想觀念沒有轉變過來,經營管理達不到自覺自愿的程度,沒有學會將“三分種七分管”的科普知識應用于生產實踐,對林業產業的重視程度遠遠低于種莊稼。在植苗后不管不問靠天吃飯的思維模式影響下,入冬前后造林地灌水和樹苗保暖防凍措施落實不到位,導致造林保存率偏低。嫁接苗接穗死亡根部萌蘗實生枝條的現象也比較普遍。雖然進行了規模種植,但是很難形成產業。粗放的經營模式嚴重制約了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3.3復耕現象時有發生退耕還林生態林補助延長8年之后,補助金額只有前一個周期的一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退耕農戶管護退耕地的積極性。2012年適應高原壩區土壤氣候條件的瑪卡開始在香格里拉推廣種植,2013年已初具規模,種植地塊延伸到退耕還林地,逐步侵蝕退耕林地;金沙江河谷部分鄉鎮調整產業結構,推廣收益較高的煙草產業,在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經濟利益成為農民的第一需求,部分退耕地被農民復耕種植烤煙。在林業部的嚴肅制止和宣傳教育下,目前沒有發生大規模復耕退耕還林的情況,但是由于0受經濟利益驅使,今后難免再次發生復耕。3.4后續產業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產業爭地香格里拉市退耕還林種植的核桃產業品種雜、個體差異大、未形成精深加工產業鏈,市場競爭力極低,造成市場滯銷,嚴重挫傷了退耕農戶經營管理的積極性。香格里拉市宜林地面積僅為3192.2hm2,林地、宜林地與牧草地重疊,可植樹造林的宜林荒山極少。其它效益高、見效快的產業,如中藥材、蔬菜、養殖業等,與退耕還林等林業產業爭地的情況十分普遍,周期長、見效慢的林業產業始終處于劣勢。
4對策
4.1合理布局,嚴格把關,杜絕平均主義退耕還林實施前,切實做好摸底調查,因地制宜制定符合香格里拉市實際情況的退耕還林方案(設計)。方案內容細化到鄉鎮、村組、地塊,充分掌握當地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社會經濟條件,調查論證退耕還林最適合種植的樹種,以及如何形成規模、如何組建產業鏈。堅持國家的退耕還林政策,合理布局、嚴格把關,杜絕政績觀左右下的平均主義對退耕還林的影響;把退耕還林項目安排到最適合退耕還林、最需要退耕還林的地方。4.2轉變觀念,科學管理,培育后續產業把退耕還林規劃與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健全機制、完善制度,穩步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鼓勵林農發展林下養殖,培育后續產業。繼續實施木本油料提質增效,改良核桃低效林,改變生產經營模式,提高林農積極性、加強培育管理、打造精深加工產業鏈,創建高品質、高產出、高收益的林業草原產業品牌,切實增加退耕農戶經濟收入。適當提高造林單價,發展高標準、高投入、周期短、見效快、少而精的林業產業,促進香格里拉退耕還林等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4.3寬行密植,集約用地,產生林帶效應針對土地資源緊張、產業空間有限,導致產業爭地的特殊情況,退耕地造林取寬行密植的造林方式,盡可能地將造林樹種種植在田埂邊上,行間套種中藥材或矮稈作物。集約用地,容納其它產業開展多種經營,爭取林農收益的最大化,全方位體現退耕還林地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確保退耕還林成果得以鞏固提升。
作者:楊四文 單位:香格里拉市林業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