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運營論文:特色農業運營的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白景杰單位:哈爾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
基地建設已成規模,產業特色進一步顯現。農業產業化生產基地面積達到1750萬畝,比上年同期增加9.4%,占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2.5%。把“產業有特色、基地有規模、產品有品牌、企業有市場競爭力”作為目標,采取典型帶動、科技推動、規模拉動、政策調動、服務促動等措施,推進產業化生產基地上規模、上水平、上檔次。目前,哈爾濱市十大主導產業基地帶已形成規模。
“一村一品”健康發展,規模不斷發展擴大。通過大力推進“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展,加快培育了一批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和專業鄉鎮。目前,專業鄉鎮有16個,專業鄉鎮農戶數94570戶,專業鄉鎮經濟總收入34.63億元,專業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7458元。專業村有199個,專業村農戶數15.79萬戶,專業村經濟總收入100.14億元,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7373.3元,。
哈爾濱市農業產業化經營存在的主要問題
1.龍頭企業經濟實力不夠強。多數龍頭企業起步較晚,規模小,發展基礎比較薄弱,技術設備落后,發展資金有限,輻射帶動能力不足。
2.產業鏈條不夠長。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龍頭企業產品研發能力低,新開發產品少,多數企業的產品還是初級產品和初加工品,高附加值產品不多;農產品專用程度和品質不能滿足加工業的需求。
3.利益聯結不夠牢固。龍頭企業和農戶之間多數是按合同方式的利益聯結機制,主要屬于松散型關系,缺乏穩定性。企業和農戶的利益關系多數仍停留在購銷關系或較低級協議關系上,造成生產基地難以得到反哺,加工龍頭企業難以擴大生產規模,因而缺乏帶動力。
4.扶持力度不夠大。政府的扶持資金和扶持力度與哈爾濱市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的需求有較大距離。與同類先進城市相比也有較大差距,同時缺少對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的有效措施。
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建議
1.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創新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并做大做強,進而形成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促進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傳統優勢和資源優勢,真正把具有哈爾濱市較強生產優勢和規模優勢的品牌做大做強,真正將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做出規模,做出成效,讓地方特色產品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以“一村一品”為依托,提升品牌意識,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行規模經營,積極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安全的農產品,成為龍頭企業穩定可靠的原料基地。
2.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擴大龍頭企業產品銷售領域。開拓農產品市場、搞活農產品流通,是農業農村工作的一項戰略任務。充分發揮現有龍頭企業作用,積極開展農產品產銷對接、市場開拓活動;加快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農產品市場網絡,擴大農產品的銷售空間。積極引導、鼓勵龍頭企業和種養大戶進入期貨交易市場,對大宗農副產品,如玉米、大豆、生豬等實現期貨交易。
3.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增強農產品國際化市場競爭力。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是當今農產品進入市場的通行證,也是影響農業產業化經營能否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一環。必須抓好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內在質量,增強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要在產業升級、品質提升、品牌樹立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下工夫,做到數量與質量并重,認證與監管并舉。
4.大力扶持和壯大龍頭企業,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發展龍頭企業,既可以促進農產品加工增值,又能夠提升農村工業化水平,是一項全面繁榮農村經濟的戰略舉措。要把加強龍頭企業建設作為促進農業產業化升級和加快農村工業化進程的重中之重,以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為紐帶,使產業化與工業化有機結合、配套推進,促進哈爾濱市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要鞏固提高現有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農業領域招商引資力度,把招商引資作為建設龍頭企業的重要途徑,多層次、多成分、多元化興辦一批新的龍頭企業。
5.強化政府服務職能,營造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良好環境。政府要在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積極鼓勵工商企業投資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運輸、銷售、儲存、保鮮等行業。政府要在發展生產方面為農民提供多方面的服務,包括政策指導、投資支持、技術培訓、信息服務、正當權益保障等。
6.加強中介組織建設,進一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發展、逐步規范”的方針和“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鼓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購銷大戶和農村經紀人隊伍。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通過設立風險基金、保護價收購、按農戶出售產品數量返還利潤等方式,與農戶建立更緊密的利益連接關系,確保產銷雙方互惠互利。鼓勵和提倡農民用土地承包經營權、產品、技術和資金等要素入股,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與龍頭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