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態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泗陽縣是江蘇省生態條件最好的縣(區)之一,2014年以平原林海美獲得“GN中國美麗縣城評價指標體系”第18名,為江蘇省唯一上榜縣(區)。泗陽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7.8%,為中國平原地區第一。泗陽縣境內有成子湖(洪澤湖片區之一)、大運河、淮沭河等重要水域,生態條件適宜,十分適合生態農業的發展。泗陽縣位于江蘇省宿遷市東南,是全國唯一的“中國意楊之鄉”,是全國著名的產糧大縣、蠶桑基地縣、全國生態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和重要的畜禽產品基地縣。連續6年榮獲江蘇省高效農業先進縣、農業特色化先進縣和高效漁業規模化建設先進單位,是全省首批13家農業現代化試點縣、全國規模最大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建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該縣建設生態特色高效農業打下了堅實基礎。泗陽縣縣域面積1418km2,人口103.4萬人,耕地面積7.1萬hm2,水稻種植面積約3.33萬hm2,小麥種植面積5萬hm2,桃樹種植面積0.2萬hm2,高效農業面積2.8萬hm2,全縣生豬年出欄量達150萬頭,家禽5800萬羽,山羊出欄量80萬只。目前形成了優質稻米、生態桃果蔬菜、食用菌、青蝦、畜禽規模養殖等5大特色產業,泗陽縣正以農業現代化作為統籌城鄉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全縣農業現代化建設,全力抓好特色產業發展、農業園區建設和農產品品牌培育等工作,著力打造最安全、最優質、最生態的農副產品基地,致力于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轉變,切實助推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下面就泗陽縣特色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對策作一分析,供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考。
1泗陽縣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泗陽縣特色農業目前形成了優質稻米、工廠化食用菌、畜禽生態規模養殖、優質桃果蔬菜、成子湖青蝦等5大特色產業,結合5大特色產業,通過合理規劃和引導,目前各類特色產業發展正常,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1.1優質稻米產業初具雛形成子湖區域優質稻米產業一枝獨秀。泗陽縣成子湖區域的盧集、高渡、裴圩3個鄉鎮緊鄰成子湖,周圍環境無污染,生態特色良好,是發展綠色和有機大米的天然場所。近年來該縣通過實施糧食豐產行動,通過部省級高產增效萬畝示范片、縣級現代農業示范方和優質稻米基地建設等各類項目抓手,實施水稻“三改一創建”項目,強化商品化集中育秧、病蟲害統防統治、測土配方施肥等專業化服務手段,推廣高產、優質、高效栽培集成技術,加強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泗陽縣以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貴嘴米業為龍頭,在成子湖周邊擴建0.67萬hm2優質水稻基地,該縣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深度合作,示范種植寧粳4號、連粳7號、南粳9108等優質粳米,使貴嘴米業不僅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綠色食品認證,“貴嘴”牌珍珠米還榮獲第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形成了“合作社+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走出了以“種植、收購、倉儲、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的路子。
1.2優質食用菌產業一枝獨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內菌菇產業茁壯成長,集群優勢明顯。近年來,泗陽縣強勢發展菌菇產業,在與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共同建設泗陽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研究中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泗陽設施蔬菜(食用菌)研究中心的同時,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食用菌生產線、生物技術和優良菌種,云禾源、華綠、宏源、康宏等12家食用菌企業全部實現標準化、自動化、全參數控制下的流水線生產,日產優質金針菇、杏鮑菇等200t以上,華綠生物科技公司被科技部評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全縣菌菇企業還建立“菌事聯盟”,加強園區食用菌企業交流合作,抱團謀發展,組隊闖市場。到2014年底,全縣日產菌菇將突破300t,成為全國最大的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
1.3生態畜禽產業穩步推進生態畜禽產業取得良好進展,在保證生態的同時形成了主導產業。近年來,泗陽縣實施畜牧提檔升級行動,以雨潤、加華、蘇食等生豬養殖項目為龍頭,積極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全力打造生豬養殖大縣,建立了加華豬場、天蓬牧業等優質良種培育選育基地,全縣年出欄5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有55個以上,年出欄生豬152萬頭。以開源山羊等為龍頭的規模化山羊養殖量達到82萬只。泗陽縣依托成子湖禽業等重點企業,培育一批蛋禽養殖大戶,年出欄50萬羽以上的畜禽養殖場38家,年出欄家禽3200萬羽。通過以上措施,在注重環保理念的同時增加了養殖戶的效益。
1.4園藝產業茁壯成長桃果蔬菜產業生態特色明顯,在豐富優質品種的同時達到品牌效應。泗陽縣實施基地建設行動,立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成子湖扶貧開發示范區、城南生態農業示范園、愛園現代果樹示范園等特色園區的建設,全面推進果樹和蔬菜生產規模化、實施化、標準化、組織化,提升果樹和蔬菜等基地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目前,已建成省級園區蔬菜生產核心區0.17萬hm2、優質桃生產基地0.2萬hm2,花卉苗木生產基地0.1萬hm2。年產各種蔬菜瓜果10萬t,年產百合等高檔花卉1000萬枝。以國潤農業、大禾莊園、貴嘴生態園等農業企業為龍頭,加快發展日光溫室、智能溫室、連棟大棚等設施園藝項目,全縣擁有千畝以上設施蔬菜基地26個,蔬菜種植面積達2.6萬hm2,年產各類蔬菜130萬t。
1.5青蝦產業特色鮮明成子湖生態青蝦產業特色明顯。通過養殖規劃與區劃,對成子湖片區裴圩、高渡、盧集等地區相關水域進行科學劃分,確定片區各水域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片區各功能區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實現科學管湖、生態用湖、打造名牌青蝦產品的根本目的。2014年,成子湖水域泗陽部分被農業部列為洪澤湖青蝦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該縣又分別榮獲為“中國洪澤湖•青蝦之鄉”“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青蝦技術創新示范基地”稱號,進一步擴大了水產特別是青蝦產業發展的特色和優勢地位,今年全縣水產養殖面積達1.76萬hm2,天然青蝦產量已經超過3000t,境內青蝦自然繁殖保護區面積擴大達到3000hm2以上。初步建成了有品牌、有質量、有規模、有效益,以青蝦為主體、其他水產為補充的現代漁業產業技術體系。雖然泗陽縣特色農業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其他一些先進縣(區)相比,在特色農業總量及生態發展方面,仍然有一些地方需要加以改進并繼續給予引導和扶持。
2泗陽縣特色農業未來發展對策
2.1重點打造5大園區,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核心,按照“宿遷爭先、江蘇一流、全國有名”的目標,著力打造66.7km2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積極準備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發展綠色稻米、設施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工廠化生產、特種水產、農業休閑觀光、農產品加工及物流配送等產業示范基地,園區集農產品生產、農業“三新”展示、科技研發創新、市場營銷管理和新農村建設示范5大功能于一體,形成一園多區、一園多基地的綜合配套、特色鮮明的總體布局。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通過建立各類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試驗示范基地,帶動縣域范圍內農民致富。以成子湖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區、城南生態休閑觀光園區、現代漁業示范區、愛園現代果樹示范區等其余4大園區為次核心,大力進行園區集聚效應,發展優質稻米、桃樹、青蝦等特色產業,通過項目平臺,打造各類基地和核心區及示范區,發展高效特色農業。
2.2引導六次農業,通過種植業、加工業、服務業配套,延伸產業鏈,著力打造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完善農產品銷售網絡六次農業就是通過第一產業種植業、第二產業農產品加工業和物流行業等、第三產業即農產品服務業及各類農業為主導的生態休閑觀光農業(1+2+3=6或1×2×3=6,故為六次農業)。充分發揮泗陽縣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特色明顯、旅游配套功能齊全等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力發展六次農業。進行名特優新特色農產品引進,通過地方現有特色農產品(八集小花生、新袁羊肉、穿城大餅等地理標志原有產品)的市場品牌優勢帶動,突出新的特色農產品(金陵美玉番茄、大禾優質草莓、國潤特色葡萄、八集特色雜糧加工品、天蓬生態豬肉、貴嘴優質水蜜桃、南粳9108大米等),突出特色農業資源,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平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入開展農業龍頭企業招引和培育工作。引進各類加工企業,建立網上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對接全國性網上交易平臺,便利農產品銷售,加快品牌農業發展和創建速度。到2015年,全縣引進超千萬元現代農業企業100家,新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50家,農產品直銷網絡遍布全省,設立各類直銷網點200個,高效農業生產基地70%以上實現訂單生產。打造3個以上的四星級鄉村旅游景點,10個以上的三星級鄉村旅游景點,20個以上的星級旅游景點。
2.3加強科技推廣速度,打造各類科技創新平臺,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大力實施科技引領工程,引導各類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在泗陽縣的推廣速度。圍繞建設“高效、可持續、生態”農業,突出抓好新品種、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農業信息物聯網技術和農業機械化等技術的轉化應用。加大對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等)新品種、園藝作物(果樹和蔬菜)新品種、主要畜禽水產(豬、羊、青蝦等)新品種和農業機械新產品的引進、選育和推廣。加快新技術應用示范,推廣實施工廠化栽培、精準綠色栽培、清潔生產、設施高效集約化栽培等技術。大面積推廣輪作倒茬套種耕作、食用菌設施化生產和苗木容器化生產等新型農業生產種植模式。推廣普及秸稈等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鼓勵秸稈還田。推廣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提高糧食單產,切實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到2015年,耕地保有面積7.01萬hm2,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3萬hm2(復種面積)左右,產量達到62.5萬t。
2.4鼓勵土地流轉,倡導規模經營,推廣農業機械化由于現有農村勞動力不足及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推廣土地規模經營已經是勢在必行。因此在一定地區針對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采取一定政策鼓勵土地集中經營也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對于常規稻麥等大宗農產品,可采取流轉66.67hm2或133.34hm2以上給予適當政策扶持;對于蔬菜果樹要求流轉規模達到13.33hm2以上給予政策扶持;其他畜禽和水產可參照執行。只有通過規模化才能有效做到高效穩產和農民增收,也有利于機械化的實施。當然,對于地方特色農產品創建、基本農田保有量維持等其他方面內容,也要有相關措施和手段。只有通過多種措施齊頭并進,才能有效推進泗陽縣特色農業的發展。
作者:陳新 單位: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 江蘇省泗陽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