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現代畜牧業建設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對促進畜牧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加農牧民收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介紹了清水縣現代畜牧業發展現狀及主要做法,就當前存在的問題作了分析,并提出了解決對策,以期為當地畜牧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畜牧業;現狀;問題;對策
1清水縣現代畜牧業發展現狀
1.1規模養殖蓬勃發展
近年來,清水縣大力推進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加快產業化經營步伐,建成了以蘇屲萬頭肉牛養殖示范園區、嘉泰牧業為龍頭的標準化肉牛養殖場63個,小區65個;以天水海達、康順良種豬繁育場為代表的標準化規模養豬場51個,養豬小區36個;以縣城周邊、土門蒼下為示范的規模養雞場61個,養雞小區15個;以土門高廟千只羊場為基地的規模養羊場18個,小區33個。同時發展養殖專業村121個,規模養殖戶13500戶,全縣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呈現出“重點突出,示范帶動,全面發展”的良好局面。
1.2產業體系日趨完善
建成了宇新牧業、蘇屲園區、嘉泰牧業、康順萬頭良種豬繁育場、海達豬場、太陽良種豬場等6個重點畜牧龍頭企業,成立了清水縣草食畜牧產業發展協會、清水縣康晟養牛農民專業合作社、清水縣養雞專業合作社等43個專業合作組織,逐步形成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養殖基地+農戶”的現代畜牧業生產體系,產業化程度顯著提升,品牌知名度不斷擴大。
1.3保障體系逐步健全
近年來,該縣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動物防疫檢疫體系建設,縣、鄉、村三級聯防機制,不斷加強科技推廣服務力度和畜牧養殖項目資金投入。每年爭取以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暖棚養畜項目、中央財政現代農業項目、畜牧業轉型升級項目為主的項目資金1500多萬元,為全縣畜牧業快速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1.4特色養殖發展迅速
一是養蜂產業逐步發展壯大。成立了清水縣養蜂協會,發展會員286戶,按照“協會+合作社+養蜂戶”的經營模式,帶動全縣蜂群存量達到一萬多箱,其中100箱以上養蜂大戶18戶,形成了集傳統飼養、生態飼養、綠色飼養為一體的養殖模式,實現年銷售收入500多萬元。二是特色養殖發展迅速。在草川興坪建成野豬生態養殖基地,目前存欄野豬1000多頭;在秦亭、山門、白沙、永清等鄉鎮發展清水土烏雞、清水放養雞,目前存欄5萬多羽。在白沙、永清、山門等鄉鎮積極發展魚產業,在山門鎮三皇谷養殖金鱒、黃鱒、中華鱘等冷水魚種3000多尾,目前各種特色養殖效益顯著,輻射帶動作用明顯。
2主要工作措施
2.1強化政策保障,加快現代畜牧業快速發展
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畜牧產業發展,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清水縣畜牧產業建設領導小組。通過深入調研,制定出臺了《全省肉牛產業大縣建設清水縣肉牛產業發展規劃》《清水縣發展畜牧產業扶持辦法》,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畜牧產業發展思路,強化了資金和政策保障。同時全面貫徹省、市畜牧工作會議精神,每年召開畜牧產業化建設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全縣畜牧產業化建設的各項目標任務,與18鄉鎮簽訂畜牧產業化建設目標管理責任書,形成了全縣上下協調抓畜牧,部門發揮職能抓畜牧,鄉鎮全力落實抓畜牧的良好氛圍。
2.2以防疫檢疫為重點,確保畜牧產業健康發展
按照“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動物疫病防控原則,通過強化執法監督,加強獸藥飼料監管,加大執法力度,凈化獸藥飼料經營市場,確保了全縣畜牧業健康發展。
2.3建立擔保融資平臺,增強畜牧產業發展后勁
依托清水縣草食畜牧業發展協會,創新“政銀企合作”模式,創建牛羊產業新型融資平臺,建立貸款擔保基金,由協會在郵儲銀行開設畜牧業貸款擔保基金專戶,銀行按風險補償資金的8倍為會員提供全額擔保貸款,解決制約畜牧業發展融資難的瓶頸問題,增強了畜牧產業發展后勁。
2.4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拓寬畜產品銷售渠道
依托蘇屲園區、康順豬場、土門高廟肉羊養殖場,創建肉牛、肉羊、生豬三大電商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清水縣畜牧業發展規模、發展成果,建立畜產品營銷體系,拓寬畜產品銷售渠道。
2.5以實施草原補獎項目為契機,夯實優質飼草料基礎
全面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補獎項目,大力發展以優質紫花苜蓿為主的草產業,同時,在重點養殖小區(場),大力開展農作物秸稈青貯(微貯),提高飼草利用率,夯實了草食畜牧業發展基礎。
3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資金短缺制約了清水縣現代畜牧業的發展速度。二是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由于龍頭企業自有財力不足,融資困難,現代化程度不高,產品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發揮不突出。三是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四是畜產品深加工企業缺乏。目前,清水縣畜牧業缺乏深加工企業,盡管“清水放養雞”“清水粉殼蛋”已成為該縣畜產品知名品牌,但圍繞該縣主要畜產品的深加工企業缺乏,產業鏈條短,產品檔次有待提高。急需引進深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養殖效益。
4解決對策
4.1壯大基地,實現畜牧業提質增量
根據草畜平衡要求和當前實際,在鞏固提高已建成的152個標準化養殖小區,218個規模養殖場,123個養殖專業村上養率和飼養量的同時,通過嚴格選址、科學布局、合理設計、包點服務,適度、擇優興辦一批高規格、上檔次的標準化養殖小區和龍頭企業,確保建成一個,上養一個,達標一個。
4.2扶持龍頭,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大力發展
龍頭企業,全力搞好服務;建立利益共同體,鼓勵龍頭企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推動龍頭企業和養殖基地對接,引導企業和農戶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型聯合體,將畜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等環節緊密結合起來,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提高養殖戶的收入水平,推動畜牧產業化發展。
4.3搞活市場,促進畜牧業市場營銷積極發展電商平臺,實施“互聯網+”工程,鼓勵群眾采取產銷直掛、連鎖經營及網上交易等方式,拓寬畜產品流通渠道。
4.4優化服務,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
加強政府公共服務,加大財政對畜牧業的支持力度,及時、足額兌現向農戶承諾的扶持政策;認真貫徹落實“政府保密度,業務部門保質量”的防疫原則,確保全縣無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建立完善融資平臺,建立貸款擔保體系,緩解農民發展畜牧業“貸款難”的問題,為畜牧業發展增加后勁;建立健全畜牧業政策性保險制度。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充分發揮其服務、自律、維權職能,實現分散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4.5打響品牌,提高畜牧業市場競爭力
依托“清水粉殼蛋”和“清水放養雞”品牌效應,通過積極扶持發展加工企業、加大宣傳推介等方式不斷擴大品牌知名度。同時進一步增加財政投入,擴大品牌認證的覆蓋范圍,把豬、牛、羊等畜禽及其產品都納入認證之列,爭取有更多的產品獲得省部級認證,帶動畜禽產品向更大區域內流通,真正發揮和實現發展畜牧能脫貧,發展畜牧能富民的強大產業職能。
作者:劉瑞剛 單位:甘肅省清水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