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推進畜牧業發展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山西省原平市畜牧業工作在省、市各級部門的領導下,堅持以增加農民收入和建設現代畜牧產業為目的,以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疫病防治為保障,大力推進生產基地建設,加快發展合作經濟組織,創新經營體制和發展模式,促進可持續發展。全市大牲畜發展總數2.4萬頭,其中牛發展數量1.62萬頭(存欄1.09萬頭,年出欄0.53萬頭);豬發展數量30.2萬頭(存欄12.1萬頭,年出欄18.1萬頭);羊發展數量64.5萬只(存欄34萬只,年出欄30.5萬只);禽發展數量435萬只(存欄262萬只,年出欄173萬只);肉類總產量2.47萬噸,奶類總產量0.71萬噸,禽蛋總產量4.76萬噸。
一、基本情況
原平市畜牧業工作以產業翻番為重點,明確目標,突出重點,發揮優勢,確保各項工作措施落實到位。堅持抓住重點、兼顧一般、全面發展原則,開展規模養殖場戶建設工作。2017年,全市完善畜牧養殖園區2個、規模養殖場區10個、家庭牧場20個、草畜配套示范企業10個。建設完善種畜禽場,其中種雞場2個、種豬場5個;建成存欄基礎母羊500只的擴繁場7個。
二、建議
1.強化服務體系建設。目前,以圈舍養殖為主的飼養方法,成本高于牧養60%以上。如果仍按傳統方法飼養,效益很低。科技人員要改變服務方法,加強培訓,既要防疫治病,又要培訓飼養管理、飼草貯存、飼料配置、配種、接種等先進實用技術。只有堅持用科學技術飼養,用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要求生產,上規模增數量,創出精品和品牌,才會有效益,農民才能得實惠。2.大力發展規模健康養殖。受長期放牧的影響,大多數養殖戶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存在棚舍簡陋、機械缺乏、設施不全等問題。部分養殖戶仍然沿用傳統粗放的飼喂方式,飼草料加工技術不高,營養搭配不盡合理,未能做到精養精喂。在舍飼經營成本相對提高的情況下,養殖經濟效益較低,影響了生產積極性。要積極引進先進的舍飼工藝模式、配套設施設備,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生產水平,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如養羊業一般以基礎母羊80只以上、育肥羊300~500只、人均飼養200~500只為宜,其他畜種也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進行規劃配置。以充足的土地資源和利于產業建設的合理分工,提高養殖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政府應扶持大戶、帶動小戶、滾動發展、擴大規模、創出效益,促進其他產業的快速發展。
3.進一步拓寬投資渠道。政府和有關部門在畜牧經濟建設中,應采取各種措施吸納資金,建立和激活以財政資金為導向、以信貸資金為主體、以招商引資為補充、以生產者積累投入為基礎、政府干預與市場化互為補充的多元化支撐體系。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搞好協作配合,嚴格項目審批,加強對資金和實施程序的監督管理,保證資金的有效使用。要堅持運用市場機制,鼓勵全社會參與支持畜牧產業建設,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一是逐步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發展基金,認真落實項目配套資金。二是財政、發改、物價、扶貧、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等重點項目資金和農業產業化、退耕還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等方面的專項資金要優惠扶持。在管理上本著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統籌安排、各盡其功的原則,集中用好項目資金。三是組織生產單位與金融機構對接,探索發展畜牧業融資機制。四是積極開展保險業務。五是積極引進招商引資項目,對做出貢獻的要按引資額度進行獎勵。
4.努力延伸產業鏈條。隨著畜牧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農產品市場供需關系的轉型,畜牧產業的基本面呈現出上升態勢,吸引了一批民營企業家轉向畜牧業發展領域,吸附了社會上的大量資金,為規模健康養殖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政府和業務部門,要把龍頭企業建設作為引領和壯大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加大扶持力度,延伸產業鏈。夯實產業基礎,做大做強現有骨干企業,創新經營管理機制,整合重組優勢資產,實現升級擴建改造,逐步向現代企業集團過渡。新上馬一批具有產業優勢、區域特色、市場前景看好的加工骨干企業。要做到更加寬泛、更多渠道地吸引周邊縣區、省內外知名企業及當地轉型企業廣泛參與,建設飼草、飼料、獸藥、產品加工和活畜交易等綜合類市場。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實現提效增值。
5.實施畜產品安全保障工程。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全力開展動物疫病防控規范化管理工作,從養殖場管理、生物安全、免疫接種、消毒滅源等方面入手,注重檔案完善和信息收錄,加強應急機制建設,狠抓綜合防控措施落實,嚴格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提高免疫密度,確保免疫質量,有效防控疫病的發生,確保全年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強化防疫檢疫基礎建設,規范養殖檔案和免疫檔案,建立和完善動物標識、疫病防治預警與防控追溯機制,對飼料生產、畜禽養殖、畜產品加工、流通銷售實行全程質量控制、信息查詢和可追溯管理。加強對飼料、獸藥等生產及市場的監管。健全監管制度,強化屠宰檢疫、產地檢疫等動物衛生監督工作,加強網格化管理。著力開展糞污污染治理和病死動物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工作,推進環境保護工程的實施。由環保部門牽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大監管和投入力度,確保達到規定標準。監督從事動物養殖、屠宰加工、運輸貯藏的單位和個人配備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根據條件因地制宜配備焚燒爐或化尸窖等。
6.嚴格養殖用地管理。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加快土地流轉速度,提高土地集約化水平,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為土地流轉提供規范、高效、便捷的服務。要由環保部門牽頭,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農業、水利、林業等部門通力協作,積極加強基礎水利設施建設,做到水資源高效利用、減少浪費;開展植樹種草、蓄水保墑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在高缺水區,采用雨雪采集、建旱井等方法,著力解決畜牧業缺水問題。
7.推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產業電子商務平臺,積極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工程,創建大型物流企業,形成產銷銜接的配送體系,搭建物流交易信息平臺,拓寬流通渠道。建立產品儲備基地或活畜待宰場,擴大產地的市場供應能力,發展合同畜牧業、訂單畜牧業,形成產銷聯結的體系。培育產品商、批發商、農民經濟人等組織,新發展產品物流中介公司,鼓勵采取產銷直掛、連鎖經營、期貨交易等流通方式,拓寬流通渠道。
8.實現全面協調發展。畜牧業區域布局,要建立在總量保證、布局均衡、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植被系統的基礎上。根據地域特點、資源稟賦、產業現狀、發展潛力等,遵循突出優勢和兼顧整體的原則,建立點、線、面布局合理且有機結合的生態網絡體系。點:指以人口相對密集的中心鄉鎮為主體,輻射周圍形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畜牧業生態網絡點狀分布區,建設示范性養殖園區。線:指主要公路、鐵路等交通干線的兩側,以滹沱河、陽武河、永興河、長樂河、云中河、同河六條較大河流的兩岸為主體,堅持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大力營造水土保持林、護岸林、護路林,重點建設畜牧產業帶。面:指以大的地貌類型為主體,根據不同自然狀況所形成的生態網絡系統的塊狀分布區。在丘陵山區,營造水源涵養林和水土保持林,加強山區綜合治理開發。以保護和合理利用草原為主,保護與建設相結合。要由政府組織,加強各個單位之間的聯系,充分交流協商,研究發展規劃,制定工作目標,明確建設任務,優化工作措施。組織當地專業技術人員和外來專家,加強規劃,科學布局,因地制宜確定發展目標,完善方式方法,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同時,做到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將畜牧業與其他行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共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消除制約發展的因素,促進統籌兼顧、全面進步。
作者:栗永樓 單位:山西省原平市農業委員會、原平市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