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草原生態系統及綠色畜牧業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近年,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不斷深入,人們逐漸將關注點轉移到畜牧業發展上,由于目前我國畜牧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導致大部分草原生態系統出現超負荷情況,對草原生態系統的建設和發展造成嚴重不良影響。青海地區作為我國畜牧業發展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何加強草原建設,實現綠色畜牧業發展已成為當地政府要著重解決的問題。該文就這一問題作為出發點,對目前我國草原生態系統建設和綠色畜牧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相應解決措施展開討論。
關鍵詞:草原生態系統建設;綠色畜牧業;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天然草原占地面積約為4億hm2,在全球草原總面積中約占12%,名列世界第一。草原畜牧業是我國青海、內蒙、西藏等地區的主導產業。畜牧業的發展需要建立在草原生態資源基礎上,同時,草原資源也是牧民賴以生存的主要生產資料,具有低成本、低能耗等優勢。雖然我國草原占地廣闊,但是寒冷、干旱地域居多,且草場退化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以發展畜牧業為主的地區,草場退化問題更加嚴重,已經成為限制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和畜牧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1草原生態系統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
青海地區始終將可持續發展戰略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理念,并將畜牧業發展作為主要貫徹落實項目,在草原生態系統建設中要秉承綠色生態理念,防治草場退化問題,改善草場生態環境。但是,隨著近年畜牧業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青海省的草原建設問題也慢慢凸顯出來[1]。第一,隨著青海省畜牧養殖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牧民人口不斷增加,導致青海地區草原生態系統無法進行自我調節和維持,加速草場退化,承載力下降,甚至出現大面積草原被管理不到位,違法破壞草原的行為沒有得到全面遏制,加重草原退化問題。第二,因為青海省畜牧養殖人員普遍文化素質不高,在草原生態系統保護觀念方面意識薄弱,只看到眼前利益,對草原生態系統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對草原建設問題引起重視,忽略草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畜牧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在青海地區畜牧業作為一種主要增收項目,草原生態系統建設和畜牧業發展之間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當地政府和牧民對草原生態建設問題引起重視,才能達到促進綠色畜牧業發展的目的;想要加強草原資源建設的有效性,需將畜牧業養殖方式從傳統放牧方式轉變為生態畜牧方式。青海省畜牧業生態畜牧養殖結構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當地牧民依然延續傳統放牧養殖方式,不僅遏制草原生態系統建設工作,而且缺乏科學性,提高了養殖動物發病率。青海省的畜牧養殖業在長時間發展中結構單一,牧民想要從中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加牲畜的養殖數量。因此,當地草原生態系統負荷超出承載范圍,導致草原子午調節能力喪失,使草原面臨退化問題,嚴重破壞草原生態平衡。
3影響草原畜牧業平衡發展的因素
草原資源的不合理利用、高消耗等問題始終存在,且尤為嚴重,青海地區在草原資源利用中也存在過度利用、濫砍濫伐、采挖后不回填等問題,如此作為會嚴重破壞草原的生態系統。而且當地牧民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存在嚴重的不合理現象,不僅浪費水資源,還導致草原資源受到水污染的破壞,嚴重影響天然草原的生產力和自愈力[2]。
4建設草原生態系統的措施
4.1加大草原生態系統建設重要性的宣傳力度
相關管理部門要提高青海地區草原生態系統建設的有效性,首先,要讓當地牧民對破壞草原生態系統的危害和草原資源建設對畜牧業發展的重要性有充分認識,要加大宣傳力度,向當地牧民普及草原生態系統保護知識,提高保護意識。相關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廣播、電視、張貼宣傳標語等方式,向當地牧民宣傳草原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的相關知識,引導其科學放牧,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其次,相關管理部門還應走到牧民群眾中,開展面對面宣傳,更有針對性的解決牧民之間的草原紛爭,同時,講解草原防火的重要性,提高防火意識,從根本上改善牧民過度無序開發、利用草原資源的問題,緩解草原生態系統的壓力。
4.2加大破壞草原生態系統的懲處力度
在青海地區草原生態系統建設中,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和懲處力度,為草原生態建設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只有管理部門對草原資源破壞問題引起足夠重視,才能對牧民偷牧、不合理利用草原資源的問題進行有效遏制。因此,建議當地相關部門對草原放牧政策作進一步完善,對牧民的放牧范圍做合理規劃與嚴格控制。草原資源的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管理部門可以對牧民集中放牧區的草原承載能力和覆蓋率進行計算和設定,當某一區域的放牧情況達到草原覆蓋率上限時,對該區域實施禁牧管理,為草原生態系統提供一個休養生息、緩沖的空間和時間。一旦發現牧民存在搶占草原資源、偷牧等情況,管理部門應予以嚴格處罰,并對其行為進行嚴厲的批評教育[3]。政府加大草原資源破壞行為的懲處力度和監管力度,為草原生態系統建設工作提供基礎保障。
4.3開展草原建設項目
要提高青海地區草原生態系統建設的有效性,草原項目的建設和開發是主要形式之一。我國青海地區相關部門已經意識到草原生態系統超負荷運行以及草原退化問題的嚴重性,并及時采取相應治理措施,如沙源治理、退牧還草等,且已經取得顯著效果。結合青海地區實際情況,采用因地制宜方式,適當選擇畜牧養殖方式,如輪牧、休牧、劃區輪牧、圍欄放牧等,避免牧民亂放牧、亂開墾,增加草原壓力,破壞草原生態系統,增強草原生態建設和發展的有效性。政府還應設置專門的草原保護建設部門,將工作重心放在草原生態建設項目的規劃和落實上,草原建設要始終秉承“生態發展、依法治理、以草定牧”的原則。
4.4畜牧業轉型,減輕草原壓力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青海地區現有草原面積3636.97萬hm2,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51.36%,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積3153.07萬hm2,人均草地占有面積可達6.91hm2,僅次于西藏,居于全國第二,因此,管理部門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改變傳統畜牧業養殖方式,促進草原生態建設。不僅可以緩解草原資源過度開發及草原退化問題,同時,還可以使當地牧民的經濟效益得到保障。還要積極開發其他畜牧業養殖資源,通過人工種草、退耕還草等方式擴大畜牧業養殖資源,從本質上改變青海地區畜牧業養殖結構,在確保草原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基礎上,推動青海地區的畜牧業發展。5結束語草原生態系統是我國綠色生態屏障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畜牧業又是青海省的指導產業,因此,加強草原生態建設,對于畜牧業發展影響非常大。當地政府要對草原生態建設和畜牧業發展之間的矛盾進行合理調節,實現草畜平衡發展,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張照,郭健.草原生態與畜牧業發展的系統耦合模型分析:以1994—2011年內蒙古牧區為例[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15,15(3):96-100.
[2]楊揚,王偉峰,郭有.草原生態景觀的“生態智慧”與可持續發展:以內蒙古草原生態修復項目為例[J].林業科技,2015,40(4):55-59.
[3]馬文文.如何提高草原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J].農家參謀,2019(6):298.
作者:王海林 單位: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草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