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帶領農民創業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帶領農民脫貧致富是大學生村官的一項重要職責。發展現代農業需要高素質、懂科學的帶頭人,大學生村官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引導角色。
(一)帶領農民創業致富大學生村官到農村工作,能綜合運用科學實用技術、計算機網絡信息,充分利用當地農業資源,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帶領村民發展致富項目[2]。山西省鼓勵大學生創業富民,突出抓好創業優惠、金融扶持、資金扶持、創業培訓和表彰獎勵“五項政策”,助推大學生村官創業。大學生帶領農民創業致富涌現出許多先進典型,其中山西省最美村官宮玉峰,擔任山西省忻州市神池縣小趙莊村黨支部書記期間,聯合農民注冊成立高原農業科技專業合作社,進行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又引進大棚果樹栽培技術,農戶增收效果非常明顯。
(二)推廣現代農業科學技術農村經濟發展,急需一批有知識有熱情的年輕人,用知識技能引領農民增收致富。山西2/3人口是農民,農民收入的近一半依靠種養業,農民在擴大養殖和種植規模中,受文化和技術的制約,很難發展起來,需要大學生村官幫助。大學生村官入村任職后,可以把自己的科學知識、市場經濟意識帶到農村,或者聯系群眾需要的專業專家,積極推廣、普及農業實用技術,給農村爭取致富項目,有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山西省長子縣選聘大學生村干部為農業科技特派員,研究制定符合農村發展需要和農業生產實際的大學生村官教育培訓規劃,組織開辦“村官科技特派員大講堂”,設立大學生村干部科技特派員創業基金,通過多種途徑方式提升大學生村官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村的綜合能力[3]。
(三)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把分散經營的小生產轉化為社會化生產,使農民不斷學習和掌握先進農業科學技術,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山西省委組織部與省農業廳、省工商局聯合印發《關于鼓勵和支持大學生村官領辦、合辦、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施意見》,大力推廣基層“大學生村干部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驗。在創業模式上創造出“大學生村干部+大學生村干部+農戶”“大學生村干部+農戶”“大學生村干部+大學生村干部”等多種模式,提供各種優惠條件和幫扶措施,引導大學生村官領辦、合辦或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從而帶動農戶增收致富。2013年3月,太原市委組織部與太原市人社局舉辦大學生村官創業成果展示會。據報道,太原市符合條件的大學生村官已全部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34個,涉及種植養殖業、旅游業、加工業等行業。
二、組織開展群眾文體活動,豐富農民
精神文化生活,促進農村文化發展農村文化建設,是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新時期以來,進城務工農民的人數越來越多,大學生村官的到來可以在農村文化建設方面發揮優勢,成為農村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和建設者,推動基層文化建設快速發展。
(一)組織開展文體活動大學生村官貼近農村實際,主動舉辦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娛活動,組織村民積極參與體育、秧歌、健身等文化娛樂活動,抵制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習俗。大學生村干部利用所學音樂方面的知識和技巧,組織小型、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調動了農民參加農村文化活動的熱情,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素養,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山西省平陸縣委組織部在“六個一”活動中,通過記錄“民情日記”提升大學生村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大學生村官通過記錄村民們反映最多的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和增加群眾文化娛樂活動等問題,及時與村兩委進行溝通并著手解決這方面問題[4]。
(二)進行網絡信息化建設各級組織部門在農村建立起了村級組織活動陣地,村里配備了電腦、打字機、復印機、傳真機,村干部們大都不會操作。大學生村官利用懂電腦的優勢,教村干部和農民上網,讓其掌握現代信息交流技能,使他們能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獲取相關農業科技信息;在建立規范的村務電子檔案、培訓農民使用計算機、整理傳播農村信息、網絡營銷、招商引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現在提倡網絡化、知識化、科技興農,農村干部都感到非常吃力,選派大學生村官到農村任職,就給新農村建設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發揮基層圖書管理員的作用近年來,山西省高度重視農村文化體系建設,農家書屋和流動圖書室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大學生村官通過加強村圖書室的日常管理,用村圖書閱覽室、“農家書屋”等吸引周邊村民、學生利用空余時間來閱讀,幫助其增強讀書觀念,激發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習慣。大學生村官還通過辦報紙、內部刊物等,豐富農村的文化生活。
三、廣泛聯系服務群眾,調解處理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農村的社會穩定,關系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局。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社會實現了較快發展,但同時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轉型期,各種經濟、社會矛盾交織,情況復雜。大學生村官憑借專業優勢和工作熱情,貼近民情、服務群眾、化解矛盾,為加強農村的社會建設和管理,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的發展局面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一)廣泛開展村情民意調查大學生村官到村任職第一年,在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或村委會主任助理工作中,重點了解熟悉農村工作,通過調研活動,詳細了解村情,努力實現角色轉變。大學生村官在調研中了解到村民的實際困難和村民反映最強烈、最關心的問題,能切切實實為村民辦事,拉近了與村民的感情,贏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為提高大學生村官的群眾工作能力,山西省在2013年3月至10月開展了大學生村官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六個一”活動,主要任務是,走訪一遍全村農戶,記錄一本民情筆記,寫好一份調研報告,做出一份公開承諾,聯系一戶困難家庭,辦好一些惠民實事。通過走訪農戶、寫民情筆記、幫助困難家庭等,深入基層,實實在在為群眾解決具體問題。
(二)積極調解處理矛盾糾紛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各類社會矛盾糾紛增多,且調處難度大。大學生村官與村民沒有親疏遠近之分,沒有盤根錯節的利益糾纏,群眾認為他們處世比較公道,遇到矛盾糾紛愿意訴諸他們。大學生村官積極介入、妥善化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化解在當地,對社會穩定作用很大。
(三)為村民代辦各項事務由于村民對部分辦事程序不了解,不知道該如何辦理。通過宣傳欄和廣播向群眾宣傳大學生村官所事務的范圍,為村民講解辦戶籍手續、辦涉農補貼等,并陪同或代為辦理。同時,利用自己辦事方便的優勢,為辦事不便的村民代辦需要到鄉鎮辦理的事務,切實為農民減輕一些不必要的負擔。
四、加強生態文明宣傳,發展農村生態經濟,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大學生村官應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村建設之中。
(一)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宣傳教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前提是增強農民的生態文明意識。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村官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他們在農村工作中普及環保理念,保護自然資源,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節約意識和環保意識,促使村民的文明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養成,提高農民對環境污染危害的認識。
(二)發展和培育農村生態經濟發展農村生態經濟是將農村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緊密結合的重要方向。大學生村官可以因地制宜指導農民以科技為支撐、大力促進發展農村的循環經濟、綠色產業、休閑觀光農業等,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和諧統一。大學生村官通過積極倡導農民降低農業生產中化肥、藥物、添加劑的使用量,積極開展一些地區沼氣的應用、畜禽糞便和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的使用等,發揮保護農村環境的積極作用。
(三)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鎮活動開展創建生態文明村鎮活動,對村容村貌進行綠化、美化、凈化,努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推動農村生態文明村創建。大學生村官發動農民群眾義務清除污水溝、清理垃圾堆,逐步實現村容村貌的長效整潔。近年來,各地環保局把創建生態文明村作為環境保護工作一項重點內容,在污染防治的重點區域和問題嚴重的地區開展環境綜合整治活動,編制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推進環境治理、村容村貌整治和生態農業建設,可以有力地推動生態文明村鎮的創建工作。
作者:王蕊 單位:山西農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