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縣城新農村建設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本文介紹了通榆縣新農村建設取得的可喜進展,闡述了當前通榆縣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即:必須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力水平;必須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物質生活水平;必須提高農民素質,提高文化生活水平;必須加大財政投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實現村容整潔。
【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成就;主要任務;通榆縣
一、通榆縣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通榆縣按照省市的部署,結合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吉林省2006-2020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綱要》,結合縣情,立足實際,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三項工程”為總抓手,以23個示范村建設為引領,整合資源,推動全縣172個行政村實現快速協調發展。
1、農民收入實現穩步持續增長經濟作物達到了播種面積的75%,支撐起本縣種植業收入的半壁江山。牧業經濟發展勢頭較好,紅牛、奶牛、舍飼絨山羊等高效牧業產業不斷壯大,農村勞動力轉移突破10萬人大關,全縣農業總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取得較好水平。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6580元,實現了穩步持續增長,年均增長13%。
2、農業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種植結構進一步調整,糧豆總產量達到22.3億斤,實現四連增。膜下滴灌面積達到100萬畝。新建科學儲糧倉2577套。建設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58個。新增養殖專業合作社30個。全縣畜禽總量達到1070萬頭(只)。河蟹、大銀魚、冷水魚等特色水產品產值超千萬。農機綜合作業水平達到77%。完成14個貧困村整村推進和1.8萬人口脫貧。
3、農村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農村面貌明顯改觀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農村危房改造3202戶。完成82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全縣實現了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在全市率先實現了城市低保對非農人口的全覆蓋。農村環境衛生明顯改善。實施了“農村新居工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農村文明工程”,從清垃圾、清邊溝、清街路、清庭院和改水、改路、改廁的“四清三改”入手,農村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全縣新農村建設試點單位共7個,其中省級試點單位4個(新華鎮大有村、新發鄉德勝村、邊昭鎮西站村和瞻榆鎮),市級試點單位1個(向海鄉向海村),縣級試點單位2個(興隆山鎮長勝村和開通鎮胡家店村)。各鄉鎮也都確定了自己的試點村。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通榆縣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我們還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農村進一步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這些突出的問題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農村的交通、通訊、自來水、農田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二是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三是農民收入水平明顯偏低,增收難度偏大。
二、當前通榆縣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
1、必須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力水平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農產品競爭力。農業現代化是我國農業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對于鞏固通榆縣“基礎在農業”的發展定位具有重要作用。走集約經營現代農業之路,重點是規劃穩產高效基本農田,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大力實施“增牛穩羊,大力發展白鵝”的牧業發展方針,在廣大群眾中積極倡導“富裕戶養牛,一般戶養羊,貧困戶養鵝”。縣域經濟的發展對于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快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為農村繁榮和農民就業增收創造條件。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的綠色發展之路,力爭通過農林牧結合科學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實現生態與生計雙贏,建設美麗富庶新通榆。按照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和部署,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發展工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帶動輻射作用,吸引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
2、必須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物質生活水平堅持“現代農業、畜牧養殖業、勞務輸出和電子商務”四輪驅動,增加農民收入,一是培育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二是把開展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重要措施。從通榆縣情看,勞務輸出,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人力資源部門要為農民外出務工提供良好的環境和信息支持。職業教育中心要繼續加強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增強農民就業的素質和能力。三是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步伐。以阿里農村淘寶試點縣為新起點,制定電子商務發展戰略,完善創新農產品電子商務通榆模式。通榆縣發展農產品電商,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新動力。農產品電子商務可以減少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3、必須提高農民素質,提高文化生活水平著力培養新型農民,提高廣大農民素質,促進農村文明。一是利用廣播、電視、文化大院等各種輿論陣地,加強宣傳和教育引導,引導農民弘揚社會主義新風尚,破除封建陋習、小富即安、等靠要等依賴思想,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奮創業的新觀念。二是逐步建立起縣、鄉、村三級培訓網絡,把科學文化、法律知識、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作為重點培訓內容,力爭使每個農戶至少有一人具備一技之長,掌握1—2門實用技術和致富本領。三是完善農村文化設施,廣泛開展文藝下鄉、科技下鄉、法律下鄉等活動,積極開展“五好家庭”、“文明村社”等群眾性評比活動,積聚正能量,以文化繁榮促進農村全面發展。
4、必須加大財政投入,推進農村公共事業的發展,實現村容整潔制定村屯發展規劃,要以適應農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適應農村城鎮化的長遠發展趨勢為前提。重點工作:一是安全飲用水工程建設,讓農民群眾喝上放心水。二是民房改造。除了縣級財政支持外,還要動員縣直部門幫扶、動員施工單位分期收款等多種措施,幫助農民進行民房改造。三是加快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組織鄉村社干部學習《主席指示要來場“廁所革命讓7億中國農民的幸福夢變成現實》一文,要求各村根據本村情況,通過村規民約,教育引導村民自覺維護廁所衛生環境。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對各家各戶廁所進行維修和改造,方便群眾生產生活,改善生活環境,提高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吉林省通榆縣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
[2]中國網.十六屆五中全會.
[3]付秀平.通榆縣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模式研究.東方企業文化,2015.13.
作者:賈麗 單位:中共通榆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