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社會工作介入新農村建設中環境保護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取得了重要突破。但是,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環境問題也日益突顯出來,受到公眾的廣泛關注。針對新農村建設中的環境保護問題,采用社會工作視角,嘗試探索解決環境保護的對策。
關鍵詞:社會工作;新農村建設;環境保護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農村人居環境是新農村發展建設的重要方面,由于前期重視不夠,存在許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從社會工作專業角度出發,探討社會工作在農村環境保護中的作用,以期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理論支撐。
1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現狀
新農村建設使農村經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農村生態環境遭受不同程度破壞,污染嚴重。一方面,農民日常生活垃圾隨處堆放,這不僅影響農村環境衛生,也影響了農村的村容村貌;另一方面,濫用農藥化肥,這些農業生產垃圾對土地和水資源造成污染,嚴重威脅農民身心健康[1]。而新農村建設應是經濟、政治、文化、生態全方位的發展,因此,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瓶頸。
2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2.1資金投入不夠
開展環境保護工作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農村環境保護基礎設施不健全,而農村財政基礎薄弱,能用于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的經費較少,沒有專項資金支持,使得環保工作難以開展,環保工作流于形式。
2.2環保意識落后
許多農民不知道怎樣進行垃圾分類,也不知道如何科學使用農藥化肥、開展綠色生產,很多生產和生活垃圾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造成土壤,水、空氣的嚴重污染,破壞生態環境[2]。另外,大多農民文化水平不高,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理解不深入,環保意識較弱,且相比城市,農村環境監管力度較為寬松,亂砍濫伐,亂扔垃圾現象嚴重,加大了環境保護與治理難度。
2.3缺乏組織支撐
開展環保工作不僅需要政策支持,同時也需要成立相關機構組織,有序推動工作開展。目前,有關農村環境保護相關組織較少,工作開展缺乏依托[3],環保工作缺少穩定性和持續性。
新農村建設中環境保護是一項需要長期關注的系統工程,必須進行周密細致規劃,找好突破口,下大力氣解決農村建設中臟亂差等問題,改善農村整體環境,確保新農村建設順利進行。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是農村全面發展建設的內在要求,這不僅體現了社會的整體進步,也關系到“美麗中國”的實現。針對新農村建設中環境保護問題,社會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介入。
3.1鏈接資源,加大環境保護資金扶持力度
資金缺乏導致農村許多環境保護工作難以開展。社會工作者可以發揮“中間橋梁”的作用,幫助鏈接相關資源,爭取國際和社會環保協會和環保組織的資金支持。同時,社會工作者應當積極與農民以及地方相關部門工作人員溝通,引導重視環保工作,適當加大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帶動農民開展環境保護工作。
3.2促進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轉型
社會工作者可以促進農村先進技術的引進與使用,建議地方政府制定農村資金,技術,人才優惠政策,如高等院校扶農社團、相關專家和技術人才的引進,形成幫扶關系,提供農民綠色生產種植技術培訓,引導農村生產生活方式向現代化、科技化轉變。
3.3加強農村環保教育,提升農民環保意識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農村環境保護工作主要依靠農民來開展[4]。社會工作可以運用社區工作中社會策劃模式,通過座談會,社區會議等形式開展環保教育,鼓勵農民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為農村環保工作建言獻策,積極參與農村環保工作,提升環境保護意識,共同致力于農村發展。
3.4鼓勵農民成立環保組織
社會工作者通過激發農民積極性,鼓勵農民自發成立環保組織,讓農民自己為組織運作制定規則,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和自我服務。社會工作者為農民組織提供相關資源,引導農村環保組織的正常運作,保證環保工作持續開展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社會,農村發展至關重要。新農村建設是多位一體的建設,不僅關系經濟,政治,社會發展,也關系著生態環境建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要舉措。在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社會工作者應始終秉持專業價值觀,堅持個別化原則,通過實地調查研究,了解所服務農村社區的具體形態,有針對性介入新農村建設的環境保護工作,打造美麗鄉土中國。
作者:張曼韻 單位:貴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