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干旱地區側柏育苗與造林技術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為了實現遼西半干旱地區封山綠化的目的,改善當地惡劣的自然條件,選用生命力頑強、耐干旱、適應性好的側柏進行育苗造林,就是最佳的選擇。
關鍵詞:側柏;生物學特性;育苗技術;造林技術
遼西地區氣候干旱、年降水量較少,并且土質狀況不佳,很多樹種都無法在該地區成活。因此,為了提高當地的造林效果,本文將針對遼西半干旱地區側柏育苗和造林技術進行研究。
1側柏生物學特性分析
1.1耐干旱耐貧瘠
側柏的根系非常發達,可以將土壤間隙中的水分吸收到體內進行使用,同時在巖石縫的微量土壤中也可以生長,因此適合在年降水量較少的遼西半干旱地區進行生長。
1.2適應性很強
選用適應能力強的側柏不僅可以在復雜的石灰巖、頁巖風化等土壤中環境種植,還可以提高林木的成活率。另外,側柏對土壤的酸堿度沒有嚴格的要求,在pH5.5~9.0的土壤中均可健康成長。
1.3具有很長的壽命
側柏的生長速度快、壽命周期長,雖然在初期成長速度一般,但是在20a后,樹木生長速度變快,各項特征指標不斷增強,對于改善遼西半干旱地區生態環境具有很大的幫助。
2遼西半干旱地區的側柏育苗技術分析
2.1科學采種
側柏在成長到6a左右后就會結果,為了采取高質量種子,可以選擇25a左右未遭受病蟲害影響的健康母樹實施采種。通常采種的時間是9—10月份種子的成熟期,采摘完成后要集中進行晾曬,讓種子鱗片自然爆裂,然后取出果實,并將其放在通風干燥處保存。一般若室溫控制得當,發芽率在80%以上。
2.2育種
合理選擇苗地。苗地選擇要堅持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質疏松的原則,在耕作前要將泥土塊打碎,然后施撒一定數量的農家肥與有機肥。正確處理種子。播種前,要將種子放入35℃左右的溫水進行浸泡,然后放在朝陽無風的地方晾曬,并適時來回翻動,待種子漲裂后實施播種。播種的時間應在5月中上旬,采用壟播和床播,播種量150kg/hm2左右。壟播時,壟底寬70cm,壟面寬3~35cm,壟高15~20cm,壟距70cm。壟面可雙行或單行條播,雙行播幅5~7cm,單行播幅10~12cm。床播,床長10m,床面寬1m,可順床3行條播,播幅5~10cm。播后覆土2cm,再在土壤上方覆蓋草席,避免鳥類等吞食樹種。做好播種管理工作。在管理中若發現苗床存在雜草,要及時的進行除草;做好苗床土壤的濕度控制工作,通常可以半個月使用噴灌方式澆1次水,若天氣特別干旱,可適當調整澆水周期。
3遼西半干旱地區的側柏造林技術
3.1造林用地的選擇、整地
側柏喜歡陽光溫暖的環境,所以側柏種植的地區平均溫度在6.5℃以上,絕對最低溫度不能低于-35℃。而遼西半干旱地區的海拔相對較高,可以選在背風相應的區域進行種植。由于側柏對土壤酸堿度要求較低,在pH5.5~9.0等酸性母巖中均可茁壯成長。遼西地區土壤貧瘠、缺少水分,因此在整地的過程中要以造林的實際需求為根據,使用魚鱗坑、水平溝等方法開展整地工作,改善側柏造林的生長環境。
3.2使用優良樹苗造林、控制造林密度
遼西地區立地條件比較惡劣,當地土壤貧瘠、干旱缺水,因此要使用品質優良的樹苗進行種植。通過研究發現,種植二年生移植樹苗可以提高林木成活率,改善造林質量。所以,在側柏造林中要推廣容器育苗,從而滿足遼西地區造林需求。由于遼西地區自然條件惡劣,所以合理的控制造林密度對樹苗能否成活具有關鍵性的影響。
3.3積極發展混交造林
適合與側柏混交的樹種有油松、樟子松、山杏、小葉錦雞兒、沙棘、刺槐等,可結合造林實際,在不同立地條件下分別采用行、株、帶和塊狀混交模式,在遼西半干旱地區側柏與油松、紫穗槐混交已較為普遍。此外還應大力推廣側柏與山杏、小葉錦雞兒、刺槐等混交類型。其中山杏屬于草原常見物種,因此耐旱性強、抗低溫能力好、經濟效益高,十分適合于側柏混交造林。在造林早期,山杏可以為側柏提供遮蔭條件,也能幫助側柏抵御低溫寒潮。在側柏和刺槐等混交造林的時候,這些樹種可以在早期為側柏提供遮蔭,也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固定土壤中的氮元素,從而讓側柏健康生長。
3.4做好幼林的科學撫育及管理干旱低溫地區雜草生命力頑強、數量多,所以在幼林的撫育管理中第1年要鋤草3次,以后每年都要進行2次左右的鋤草工作。在使用魚鱗坑整地的時候,要選用小坑靠壁法植樹,并進行及時的管理,從而才能提高側柏成活率。選用抗逆性強、耐旱性好、適應性高的側柏在遼西半干旱地區進行營林造林,有助于提高林木的成活概率,改善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明阿鵬.側柏的生長習性與種植技術[J].吉林農業,2016(19)
作者:馮雪峰 單位:北票市大三家林果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