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鋁芯模電鑄銅中鍍鋅工藝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鍍與環保雜志》2016年第4期
0前言
我公司有一零件,其兩側凹槽要求鍍銅層厚度達1.5mm。零件加工采用電鑄銅工藝,即機械加→→→→工鋁芯模電鑄銅外形修整溶解鋁芯模修理及拋光→鍍銀。傳統的電鑄銅工藝方法為除油→浸鋅(兩次)→鍍氰化銅→鍍光亮銅。浸鋅后電鑄產品鼓包、分層,產品后續加工易開裂,質量得不到保障。為了解決此項工藝難題,查閱了很多電鍍書籍及相關資料,凡是鋁件鍍銅都是采用浸鋅工藝,沒有采用電鍍鋅工藝的。是否能用我廠較常用的微氰堿性鍍鋅工藝取代浸鋅工藝。為了得到答案,進行了相關實驗研究,摸索出電流的合適范圍,終于使鋁芯模能均勻地鍍上鋅層,電鑄產品的合格率為100%。
1鋁合金鍍鋅
1.1材料
工件為2A12-T3(T4)鋁合金棒。
1.2工藝流程
堿蝕除油冷水清洗浸亮冷水清洗→→→微氰堿性鍍鋅冷水清洗氰化物鍍銅冷水清洗→硫酸活化→水洗→光亮鍍銅
2主要工序說明
2.1堿蝕除油
氫氧化鈉80~100g/L,80~100℃,5~15s。
2.2出光
硝酸250~300mL/L,重鉻酸鉀5~10g/L,室溫,5~15s。
2.3微氰堿性鍍鋅
氧化鋅8~15g/L,氫氧化鈉100~150g/L,氰化鈉8~15g/L,DE-81添加劑(電鍍級)4~6mL/L,ZBD-81光亮劑(電鍍級)4~6mL/L,1.5~2.5A/dm2,10~35℃,60s。
2.4氰化物鍍銅
氰化亞銅25~30g/L,氰化鈉(游離)7~15g/L,氫氧化鈉20~25g/L,酒石酸鉀鈉50~70g/L,1~2A/dm2,45~50℃,5~10min,陽極采用紫銅板。
2.5光亮鍍銅
硫酸銅150~220g/L,硫酸50~70g/L,氯離子60~120mg/L,開缸劑KCU-920MU5~10mL/L,填平劑KCU-920A0.35~0.85mL/L,光亮劑KCU-920B0.25~0.50mL/L,1.5~3.5A/dm2,10~35℃,1周,陽極采用磷的質量分數為0.1%~0.3%的磷銅板,S陰∶S陽=1∶2。
2.6操作要點
(1)鋁合金工件必須帶電入槽,防止溶解。對于較輕的零件,工件下端吊重物,防止其在溶液中處于懸浮狀態。
(2)零件吊掛材料由傳統的銅絲改為不銹鋼絲。這是因為用銅線綁零件,銅在酸性溶液中會慢慢反應,在長時間的電鍍過程中銅線溶解,零件很容易脫落,造成中途斷電。如此反復,很容易引起鍍層結合不牢固、分層,導致零件報廢。
(3)在鍍鋅時,如果電流不合適,有些地方會鍍不上鋅。由于鋁是兩性金屬,既能與酸反應又能與堿反應,沒有鍍上鋅的地方再鍍氰化銅和光亮銅時,鋁會不停地反應而產生氫氣,氫氣泡黏附在電極表面,造成該處絕緣,使金屬離子不能在氫氣泡的周圍放電。隨著鍍層的增厚,氫氣泡夾雜在鍍銅層中形成空洞,產生鼓包、分層,需要中途反復退鍍,否則會造成零件報廢。
(4)電鑄銅時,零件擺放位置很有講究,為了保證零件兩側凹槽厚度的均勻度,這兩條凹槽要正對陽極,而且要經常換方向。對于凹凸不平或者有深孔的復雜零件,除了電流的邊緣效應外,還由于凹凸兩處與陽極的距離不同,使它們彼此間的電阻也不同,因而電流密度在凹凸處的分布也不相同。凸處與陽極距離近,電阻小,電流密度就大,鍍層就厚;反之,凹處的鍍層薄,鍍層的沉積速率很慢,而且更重要的是電流不能大。
3經濟效益
(1)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勞動強度,降低了人工成本。從除油到鍍鋅、鍍氰化銅,只需5min。而浸鋅工藝,生產準備時間長,從除油到浸鋅、鍍氰化銅,需300min,如果鍍光亮銅起泡的話,往往需要一天的時間來反復退鍍。
(2)提高了產品的合格率,質量得到了保證。鍍鋅工藝的產品合格率達到100%,而浸鋅工藝,對溫度要求比較嚴格(18~25℃),要求零件每一個部位均勻地浸上一層薄鋅,一次性浸鋅合格率只有10%。原來采用浸鋅工藝,一天最多下槽電鍍3個鋁芯模,經過一星期鍍光亮銅,脫模溶解掉鋁芯模后,發現兩側凹槽內壁起泡,至少要報廢2個,合格率最多只有30%,有時會全部凹槽內壁起泡、報廢,損失費用約2400元/個。采用鍍鋅工藝后,每次都鍍8個,而且全部合格。
(3)用電量和輔助材料消耗大大降低,節約費用約2400元/個。
4結束語
本工藝近期已在多批產品的生產中使用,工藝技術穩定,滿足電鑄類產品加工質量要求。
作者:呂頻 單位:桂林長海發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