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豬附紅細胞體病的防治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廣東省汕尾市陸豐甲子鎮某養豬場存欄豬200多頭,發生新生仔豬出現身體皮膚潮紅,精神沉郁,進食減少或廢絕,急性死亡。大部分為仔豬患病,從2014年11月初到12月16日共死亡30多頭。有關獸醫技術員進行診治,疑為豬瘟、豬繁殖-呼吸障礙綜合征等,采取了相應緊急預防和治療措施,收效甚微。12月16日筆者應邀前往診治,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和病原學檢驗,診斷為豬附紅細胞體病,采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隔天疫病得到初步控制,未見新病例發生,病豬好轉至康復。
1病原
豬附紅細胞體是單細胞原蟲的一種,屬寄生蟲,也有人認為是立克次氏體目,乏漿體科,屬附紅細胞體屬,真菌類;是一種人畜共患病,以貧血、黃疸和發熱為特征。增殖方式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常單獨或呈鏈狀附著于紅細胞表面,也可游離于血漿中。
2流行病學
豬附紅細胞體病可發生于各齡豬,尤以仔豬和長勢不好的架子豬死亡率較高,母豬的感染也比較嚴重。患病豬及隱性感染豬是重要的傳染源。附紅細胞體病是由多種因素引發的疾病,感染一般不會使在正常管理條件下飼養的健康豬發生急性癥狀,應激是導致本病暴發的主要因素。豬舍環境衛生較差,通風不良,再加上發病時天氣炎熱高溫,是引發本病的原因。
3臨床癥狀
新生仔豬皮膚潮紅,精神沉郁,進食減少或廢絕,急性死亡,多為7-10日齡;大部仔豬臨死前四肢抽搐或劃地,有的角弓反張。部分治愈的仔豬會變成僵豬。育肥豬日增重下降,體溫升高至39.5~42℃,病豬耳朵、頸下、胸前、腹下、四肢內側等部位皮膚紅紫,指壓不褪色,成為“紅皮豬”等。
4實驗室診斷
4.1血液鏡檢取高熱期的病豬血一滴涂片,生理鹽水10倍稀釋,混勻,加蓋玻片,放在400-600倍顯微鏡下觀察,發現紅細胞表面及血漿中有游動的各種形態的蟲體,附著在紅細胞表面的蟲體大部分圍成一個圓,呈鏈狀排列。紅細胞呈星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
4.2分子生物學方法取血液樣品送市某實驗室檢驗,用PCR或核酸探針檢測血液中的附紅細胞體,在豬感染附紅細胞體后24h即可出現PCR陽性。
5防治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飼養用具衛生,堿少不良應激是防止本病發生的關鍵。夏秋季節要經常噴灑殺蟲藥物,防止昆蟲叮咬豬群,切斷傳染源。在實施諸如預防注射、打耳號、閹割等飼養管理程序時,均應更換器械、嚴格消毒。購入豬只應進行血液檢查,防止引入病豬或隱性感染豬。本病流行季節給予預防用藥,可在飼料中添加砷制劑或土霉素、四環素等;45mg/kg洛沙砷,連續使用30天。四環素、土霉素(每千克體重10mg)和金霉素(每千克體重15mg口服或肌注或靜注,連用7-14天)。通過上述治療和預防,效果顯著,200多頭豬病情得到控制,全部病愈存活。
作者:劉仁宏 單位:汕尾市城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