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某縣購機補貼制度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農機裝備發展滯后,農機化作業水平不高
小麥種植是靈璧縣種植業的優勢,全縣每年小麥種植面積都在10.67萬hm2以上,購機補貼政策實施以前,小麥收獲機械化一直是靈璧縣的軟肋。到2005年底,全縣擁有聯合收割機僅1195臺,每年完成機收面積5.33萬hm2,僅占全縣小麥種植面積的50%,即使引進部分外縣區收割機進行收獲,仍然不能滿足全縣小麥收獲的需求,如遇到雷雨等自然災害,因災減產在所難免,所以大力發展小麥收獲機械化勢在必行。近些年,由于玉米的單位面積產量高,經濟效益看好,全縣玉米的播種面積在逐年擴大,但由于玉米生產作業環節多,勞動強度大,耗工耗時,亟需實行機械化作業,購機補貼實施前,全縣玉米種植機械化率僅有45%,機收率僅有10%左右,大力發展玉米生產的機械化對于靈璧縣農機管理部門來說也是一項迫在眉睫的工作。
2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主要成效
2.1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提高了農機裝備水平
2006年靈璧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后,廣大農民自籌資金購買大中型農機具的熱情高漲,主要大中型動力機械及配套農機具的數量大幅度增長,36.75kW以上拖拉機及聯合收割機,如約翰迪爾、迪爾佳聯、福田雷沃、福田谷神等國內一線品牌在靈璧縣非常搶手,全縣農機總動力從2005年的100.3萬kW躍升到2012年的159.8萬kW,到2012年底全縣大中型拖拉機共20760臺(其中36.75kW以上大型拖拉機2850臺),聯合收割機3760臺,玉米割臺184臺,配套農機具共112800臺(套),全方位深松機、旋播機、免耕施肥播種機、秸稈還田機等新型農機具4100臺(套),機具配套比達到1∶2.2,其中大中型機具配套比達到1∶1.7。
2.2提高了農機化作業水平,促進了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對于提升農作物種植綜合機械化水平作用十分明顯,以2012年為例,全縣共完成機耕面積11.94萬hm2,機播面積17.74萬hm2,機收面積16.02萬hm2,小麥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99.5%,大豆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98.5%,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達到69.4%,全縣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8%。各項指標都較補貼政策實施前有較大幅度提升。農機和農藝進一步融合,精少量播種、化肥深施、秸稈粉碎還田、土壤深松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全縣得以推廣,靈璧縣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型期,農業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和產業化已逐漸顯現[1-2]。
2.3促成了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形成,使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為農村土地流轉和新機具推廣的重要載體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減輕了農民購機的一次性投入,大中型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走進了千家萬戶,以經營農機服務為主的農戶越來越多,一些農戶自發創建的或與村委會聯合組建的等形式多樣的農機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他們或為無機戶提供農機化服務,或承包土地進行土地流轉和新機具的推廣,經過幾年的打磨和錘煉,靈璧縣涌現出了韋集鎮丁李村李清農機專業合作社等一批先進典型,他們在購機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成為了新機具、新技術推廣的重要載體[3]。到2012年底,靈璧縣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共68個,入社社員594人,擁有大中型農機裝備1275臺套,其中85%以上的機具是通過購機補貼政策購買的。2011年,靈璧縣重點推廣的土壤深松機95%為農機專業合作社所購買。
2.4購機補貼政策,推動了農機與農藝的有機融合
靈璧縣玉米種植面積在6.67萬hm2左右,近幾年還呈不斷擴大的趨勢,但玉米生產的作業環節多,勞動強度大,特別是在玉米收獲環節,全縣玉米機收率只有25%左右,所以玉米收獲機械的推廣應用是靈璧縣農機部門十分重視的項目,但一直以來存在著“推而不廣”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一是玉米收獲機械價格偏高,老百姓買不起;二是玉米收獲機械對玉米種植的農藝條件要求較高,這些都制約著玉米收獲機械的推廣[4]。為做好玉米收獲機械推廣,靈璧縣農機部門在縣政府的幫助下,先后在縣南的韋集和縣北的馮廟建成了2個玉米生產示范區,力推農機和農藝的融合,探索有利于機械化作業的玉米種植模式,推進玉米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在一定區域范圍內統一品種和種植模式,因地制宜確定玉米生產機械化技術路線和適宜機型,開展農機農藝技術集成和機具配套方案,借助購機補貼政策先后引進春雨4YZ-2、4YZ-3、4YZ-4等不同機型進行試驗,努力走出一條適合靈璧縣的玉米生產機械化路線。近幾年,通過加大對玉米收獲機械的補貼力度,全縣玉米收獲機械達到546臺,玉米的機收率達到了46%,有力地促進了農機和農藝的進一步融合。
2.5促進了農機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
通過幾年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靈璧縣不斷優化購機補貼目錄,把一批農民急需的農業機械納入補貼目錄中去,從以動力機械、耕整地機械、種植施肥機械、收獲機械四大類,逐步擴大到禽類飼養、植保機械等領域,2010年先后對4個大型養殖場補貼了80臺孵化機、揉絲機;為了冬修水利需要,補貼了40臺農田水利用小型挖掘機等。通過延伸購機補貼的長度,擴大補貼的范圍,使更多的人分享到了購機補貼這項惠民政策的成果[5]。靈璧縣購機補貼政策的實施,有力地拉動了農村消費的需求,帶動了農機工業及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2006—2012年,中央財政在靈璧縣共投入6566萬元,帶動地方和農民投入約1.6億元,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5149臺(套),極大地改善了靈璧縣農機裝備水平,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為靈璧縣現代農業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王清華單位:安徽省靈璧縣尹集鎮農機化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