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稻漁綜合種養加快發展因素與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稻漁綜合種養是農業農村部目前主推的一項種養技術,近年來,湖北、江蘇等省發展迅速,湖北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已超過500萬畝。我省從2013年開始發展稻漁綜合種養,2018年面積發展到70.5萬畝,但與我省6000萬畝稻田相比,比例太小,在全國排名也靠后。我們在調研的基礎上,對制約我省稻漁綜合種養加快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與對策談一些粗淺看法。
一、稻漁綜合種養加快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1.對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的認識不到位對稻漁綜合種養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生態環保、增產增效的認識不高。一些管理人員認為種植水稻保糧增收是根本,稻田養魚、養蟹、養蝦是副業,怕影響糧食產量,對稻農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鼓勵引導不夠。稻農嫌建設田間工程麻煩,費工費錢,又怕無技術,養魚養蟹賠本,對發展稻漁綜合種養是增產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認識不足。
2.田間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稻田田間工程建設到位是傳統稻田養魚向稻漁綜合種養跨越的重要條件。但由于田間工程投資大,受資金限制,開挖的魚溝、魚溜、蟹坑大多達不到稻漁綜合種養的標準。我省建設的稻田田間工程一般僅占水田面積的2%~5%,超過5%的不多,國家標準是不超過10%。田間工程建設不到位,限制了單位產量和效益的提高。
3.技術培訓指導不到位大部分稻農對稻漁綜合種養技術了解不深、掌握不準,尤其對稻蟹、稻蝦等名特優水產品養殖知識匱乏。技術推廣部門受到人員、經費等限制,深入農戶、深入田間地頭技術指導不夠,培訓不到位。
4.典型示范帶動作用不強雖然我省實施了稻漁綜合種養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但面積小、覆蓋面不夠大,2018年核心示范區3.8萬畝,僅占全省稻漁綜合種養面積的5.4%,示范作用發揮不夠。一些示范典型效益不顯著,影響力不夠強。
5.稻漁綜合種養苗種供應不足稻漁綜合種養技術模式呈現多樣化,但適合稻漁綜合種養的品種,特別是名特優品種數量不足,種業發展滯后于產業發展,成為制約稻漁綜合種養快速發展的一個瓶頸。
二、加快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的主要對策
1.提高對稻漁綜合種養的認識稻漁綜合種養能通過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穩糧增效、糧漁雙贏,不僅能夠提高土地、水資源的利用率和勞動效率,而且也是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富裕農民的有效手段。稻田養魚、養蟹、養蝦,對水田生態環境要求較高,可減少農藥、化肥、滅草劑用量,有效防止農業面源污染和病蟲草害發生,有效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業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應把稻漁綜合種養作為一個產業,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各地應制定稻漁綜合種養三年行動方案,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推進措施,將戰略規劃中的有關任務具體化,加快推進,將任務措施真正落到實處。加大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扶持力度,出臺加快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的支持政策,將稻漁綜合種養納入農業綜合開發和農田水利建設補貼范圍,設立專項資金扶持稻田養殖基礎設施建設、苗種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等。縣市級也要出臺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上下聯動,形成稻漁綜合種養發展的良好環境。
3.加大科技培訓指導力度要充分發揮水產科研院所、技術推廣部門的作用,針對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開展科技攻關,加快主導模式和配套技術的集成和示范。加大《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宣傳,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實際的稻蟹、稻鰍、稻魚、稻蝦等種養模式標準,為標準化生產、模式化經營提供科技支撐。注重培育稻漁綜合種養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為典型示范主體,做大產業規模,完善種養殖、加工、營銷等產業配套體系,著力打造綠色有機大米和稻漁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區域性優勢產業。要加強技術培訓與指導。加大稻漁綜合種養復合型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利用各類培訓,積極推廣適合我省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和特色品種,指導農民掌握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要點,培育一大批既懂“漁”又懂“稻”的土專家。
4.完善產業鏈條稻田養殖水產特色品種苗種供應不足是制約因素之一。按實際需求建立幾處稻漁綜合種養特色養殖苗種繁育中心,從根本上解決河蟹、小龍蝦、柳根魚、黃顙魚、老頭魚、臺灣泥鰍、錦鯉等名特優品種苗種供應不足問題。魚多傷漁是阻礙稻漁綜合種養規模發展的又一制約因素。在稻漁綜合種養集中產區,在搞好鮮活水產品營銷的同時,應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業,解決稻田養殖的水產品集中上市、市場壓價、效益低的問題,由賣“原子號”產品向賣“精字號”產品轉變,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產業發展完整鏈條。
5.促進農漁三產融合發展以稻漁綜合種養為載體,促進觀光農業、餐飲美食、稻魚品鑒、稻漁文化、產品加工、電子商務、冷鏈物流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稻漁綜合種養在穩糧、促漁、提質、增效、生態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宣傳稻漁綜合種養好典型、好模式、好做法、好經驗,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促進稻漁綜合種養加快發展。
作者:張振立 李正偉 單位:黑龍江省漁業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