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創業培訓成效的調研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河南農業雜志》2014年第三期
根據調查統計,參訓學員中只有23%在創業前參加過創業培訓,其余77%都是在參加農業創業培訓后才創業的,這充分說明了培訓的重要性。240名被調查學員中,25人非常了解創業培訓,128人基本了解,87人只是聽說過,這說明了創業培訓的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而這些了解創業培訓的學員中94%都認為農業創業培訓很有必要。另外,99.6%的學員認為現代農業新技術重要,82.5%的學員認為創業政策和創業理論與技巧很重要;在對創業培訓感興趣環節的調查中發現84.6%的學員對創業理論和技術培訓感興趣;74.2%的學員對實習實踐感興趣;78.3%的學員對市場考察感興趣;而創業設計、創業項目的選擇和跟蹤服務的感興趣度分別為:32.5%、45.8%和34.6%,這說明了我們制定的創業培訓方案很符合農民的創業需求;分析“創業設計”的感興趣度較低的原因是農民整體文化程度不高,而農民創業項目的選擇受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創業。在對國家創業培訓政策、培訓內容以及培訓中的理論培訓環節、實習實踐環節、市場考察環節、創業設計環節和跟蹤服務等環節的調查統計顯示,學員的滿意度均達到92%以上(包括滿意和非常滿意)。這說明國家的創業培訓政策、培訓內容以及培訓中的各個環節的設計符合參訓學員的意愿,得到了學員的肯定。
二、農民參訓后的創業成效
(一)激發了學員的創業激情,帶動了一方群眾,提高了農民收入如,2010年學員馬方,學習期間對養羊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結業后結合桐柏多山、植被豐富的特點,開始大規模養羊。截止到2013年,養殖場已經發展到500只山羊的規模,以銷售肉羊和種羊為主,年銷售額達20~30萬元。
(二)開闊了學員的創業思路如,2011年第二期農業創業培訓園藝班學員李紹春。通過學習,把原來的林果單一種植模式改變為現在的林果和蔬菜立體種植模式,該模式為“核桃+花生+甘藍+土雞”的種植模式,前4年采用核桃+花生+甘藍的模式,5年后花生和甘藍不能種時,采用核桃土雞的模式。該模式目前正處于大規模推廣階段,現已推廣種植面積2000畝,平均每畝年收益在1萬元左右,是傳統種植模式畝收入的3倍左右。該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間差和時間差,進行間作套種,立體種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畝效益。
(三)樹立了一批創業典型徐青荷,從上世紀90年代60畝花卉苗木起步,經過10多年滾動發展,面積達到1600畝,引進國內、外優良品種110多個,規模躍居鎮平縣第一、南陽市十強。她創辦的群星園藝苗木有限公司,2010年10月被省林業廳授予“全省首批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稱號。
三、影響農民創業的因素
(一)政府對農民創業應采取的措施由圖3可以看出,創業知識和技能培訓是政府對農民創業最應采取的措施,其次是資金的支持。這充分說明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相關部門應加大創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力度,同時也要制定相關政策,使農民在創業過程中享受一定的優惠和優先權。
(二)影響農民創業的因素對圖4、圖5分析可知,制約農民創業最主要的自身因素是創業知識和技能,其次是信心和勇氣;而外部因素最主要的是資金,其次為技術和國家政策。
四、提高農業創業培訓成效的方法
(一)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從以上統計分析可以看出,63.7%的學員希望有相關的政策和制度保障,70%的學員認為國家政策制約著創業激情,74.2%的學員希望政府能給予資金支持。這充分說明了農民對政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時要通過相關平臺介紹成功案例,增強學員的創業信心與勇氣,促使農民積極創業。
(二)加強對學員的各項技能培訓大部分學員希望能多開設些專業技術指導課程,如,植物栽培技術、果樹病蟲害防治和牲畜生產等方面的專業培訓。
作者:李自納單位:南陽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