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鴨消化道寄生蟲感染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湖南畜牧獸醫雜志》2015年第一期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鴨群來源從芷江縣的小河口、吳家壟、麻英塘、公平、蟒塘溪、冷水溪六個具有代表性的鴨場進行了采樣,六個鴨場中存欄量1萬羽以上規模化鴨場有2個,兩千羽左右鴨場有2個,數百羽農村散養鴨農戶2個。具體的動物數見表1。從芷江縣的不同規模的6個芷江鴨養殖場的隨機選擇了480羽芷江鴨。根據鴨場存欄量和鴨不同生長階段,隨機采集不同日齡雛鴨、成鴨的糞便,每份10g,分別裝于保鮮袋,標注鴨場名稱、編號、帶回實驗室逐份檢查,當天不能檢測的樣品置于冰箱中冷藏保存,備用。
1.2方法
1.2.1剖檢(1)消化系統檢查及寄生蟲采集[10]的蟲體應隨時放入預先盛有生理鹽水和記有編號和臟器名標簽的平皿內。(2)吸蟲的整體染色裝片制作。
1.2.2糞便檢查(1)首先是配置飽和食鹽水,冷卻后備用。(2)將被檢芷江鴨糞便定量,每份為2g左右,并加入10倍的飽和食鹽水混合調勻。(3)用糞篩或紗布過濾到平底管中,使管內糞汁平于管口并稍微隆起為好,但不要溢出,靜置30分鐘左右。(4)鏡下觀察,或用載玻片沾取頁面后翻轉,加蓋玻片后鏡檢。(5)蟲卵計數,對定性檢查中呈陽性的糞樣,一般常用麥克馬斯特氏法進行定量檢查。方法:取2g糞便混勻,放入裝有玻璃珠的小瓶內,加入飽和鹽水58mL充分振蕩混合,通過細的糞篩過濾,后將濾液邊搖晃邊用吸管吸出少量滴入計數室內,置于顯微鏡臺上,靜置幾分鐘后,用低倍鏡將二個計數室內見到的蟲卵全部數完,取平均值,再乘以200,即為每克糞便中的蟲卵數(EPG)。
1.2.3蟲種鑒定糞便檢查則根據蟲卵(或卵囊)形態和大小確定蟲種。剖檢則把制好的標本玻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蟲體結構,根據蟲體的整體形態、內部結構如吸盤、卵巢、睪丸的位置、數目并參考相關文獻資料確定蟲種[4-7]。
2討論
2.1芷江縣主要地區鴨消化道寄生蟲感染情況本次調查通過糞便檢查和解剖檢查,對芷江縣6個主要代表地區480羽鴨消化道寄生蟲感染情況的調查發現絳蟲、線蟲、吸蟲感染率極高,感染率分別為41.7%、70%、68.33%,大部分鴨都存在復合感染,其感染主要以吸蟲和絳蟲為主,部分地區幼鴨糞便亦檢測出球蟲卵囊,從感染強度來看,以冷水溪農村散養戶的吸蟲感染強度最大,究其原因,是由于鴨長期放養在同一水塘和稻田內,而在水塘和稻田內存在這些蠕蟲的中間宿主如淡水螺類等,鴨又喜捕食螺螄和小魚、小蝦,因此,鴨易因食這些中間宿體內的吸蟲囊蚴而受到感染;可見其發生與鴨的飼養方式關系很大,農戶散養比較喜歡舍外放養,其較容易接觸吸蟲的中間宿主淡水螺,而舍內飼養的鴨,其吸蟲的發病率相對較低。因此在對以冷水溪為代表的農村散養,在對吸蟲病的防治上首先要改變飼養方式,盡量減少舍外放牧,同時在該病流行的夏秋兩季,定期使用抗吸蟲藥物(如丙硫苯咪唑、硝氯酚等)進行驅蟲。同時注意搞好鴨圈的環境衛生,做好糞便定期發酵處理,保持鴨舍清潔干燥。
2.2對芷江地區鴨寄生蟲病的防控措施的建議該次調查發現鴨體內寄生蟲感染多為混合感染,表明寄生蟲感染給鴨的生長和發育帶來一定危害,需引起政府相關部門和獸醫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對于政府相關部門來說,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養鴨人的防疫意識、普及鴨寄生蟲預防知識;加強鴨場管理,建立鴨場免疫管理檔案,明確鴨場法定責任人的權利和義務,政府為鴨場提供技術服務和疫情監測,以利于政府部門及時掌握疫病流行新動向、了解廣大養殖者的需求和愿望、動物疫病預防與治療亟待解決的問題,及時調整傳染病控制計劃,向醫療工作者和動物飼養者預告疫病動態,介紹醫療、飼養等新技術,盡快消滅和控制芷江縣鴨類疫病以確保養鴨業的健康發展。
養殖技術人員每年應定期進行預防性驅蟲2次以上,或定期檢查糞便,一旦發現蟲卵應立即驅蟲。加強飼養管理,大、小鴨應分開飼養,不到可疑的中間宿主多的水域或稻田放養鴨,盡量做到不飼喂生的螺類、水草。有條件時應進行滅螺,消滅中間宿主。
作者:侯強紅譚磊王先坤鄧興珍劉偉單位:懷化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畜牧水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