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國土資源管理的對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吉林農業雜志》2014年第十三期
1現有耕地生產效率低,效益水平差
我國現階段,在農業用地的結構搭配中,土地主要是用來種植糧食作物,這樣的土地利用,效益水平不高。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現在耕地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耕地屬于低產田,還有近一半的屬于中產田,高產田占有比例相當低,總體生產效率低,效益水平差。全國現有耕地中59%缺磷,23%缺鉀,14%磷鉀俱缺,中低產田占到耕地總量的61.9%。另外近些年來的過度開發及工業的大量排放,加上過度使用化肥、農藥,使得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土地污染問題相當嚴重,工業“三廢”嚴重污染的江河湖泊,對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影響重大。
2.1控制人口增長,緩解人地矛盾龐大的人口基數,相應就需要龐大的生存空間,人們的衣食住行、生產活動都會對環境造成影響,而土地是有限的資源,是屬于不能增加的資源,若要緩解人多地少的問題,只有從人口上進行控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特別是做好農村的人口控制,減緩人口的增長速度。
2.2保護耕地,控制建設用地18億畝耕地是個紅線,這也國家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一個既定方針。要加強立法進行耕地保護,通過法律手段對耕地維護耕的基準數量,并且劃定耕地保護區,通過各種手段進行宣傳土地法律法規,強化全民保護耕地的意識。確定18億畝耕地這項任務的關鍵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能只看到土地出讓帶來的短期收益,要看到耕地的永久收益,盡量減少規劃用地,確保耕地的保護紅線不被沖擊。要科學界定耕地概念,以糧食生產恢復能力為標準,將耕地細分為在耕地和宜耕地,因農業結構調整減少的農地,必要時可以恢復為耕地。嚴控耕地流失途徑。建設占用、災毀耕地、生態退耕、農業結構調整,應通盤考慮,預防將耕地報為災毀,然后再搞建設的現象。繼續強化耕地保護問責制。細化各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制,加大行政責任,約束其它規劃。
2.3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提高耕地生產力現階我國的中低產田居多,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對中低產田進行改造,通過完善農田水利工程,應用現代化水利裝備等手段,提升農田的產能,確保在完善的水利設施的保障下,能旱澇保收,穩產、高產、優產。改造中低產田應以提高耕地質量等級,并且繼續推進農業機械化進程,大力推廣適合于不同土地類型和經營方式的實用機械,加大管道系統和大棚溫室等固定設施在農田裝備中的比重。
2.4優化土地利用結構,科學布局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要不斷調整城市建設用地的結構,同時也要對一些小城鎮、鄉鎮等用地結構進行優化,調整布局,使之趨于合理,在調整布局的同時,要著力促進農業生產的區域專業化,提高效率,增加效益。
2.5改革土地制度,促進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對于國有土地所有權的主體地位地位可進行強化,國有土地只歸中央和地方政府所有,對于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主體缺位現狀要加以改變,要確定土地使用權主體的合法地位,進一步細化土地使用權,建立兩權分離原則下各產權主體明晰的貴權利關系。對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工作加強領導,加大宣傳力度,長期不斷地堅持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解決人地矛盾,確保耕地總量不減少,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減輕水、旱、風、沙災害,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加速社會經濟的發展。
作者:張景陽單位:榆樹市國土資源局太安國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