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錳礦開發最低準入門檻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南方國土資源雜志》2015年第五期
1.1礦山規模及開采情況目前廣西錳礦礦山約有99個,其中,大型礦山12個,占錳礦礦山的12.12%;中型礦山36個,占錳礦礦山的36.36%;小型以下的礦山51個,占錳礦礦山的51.52%,年產礦石量299.22萬t,平均生產規模為9萬t/a(正常生產礦山)。廣西錳礦開采方式分為露天開采、地下開采、露天—地下聯合開采3種。露天開采礦山的采礦方法以組合臺階采礦法為主,還有分區分期采礦法和橫采掘帶采礦法等。地下開采礦山的采礦方法以留礦采礦法為主,還有全面采礦法、留礦—全面聯合采礦法和分段礦房法等。據統計,廣西錳礦開采回采率平均值為89.23%,詳見表1[3]。
1.2土地恢復治理由于廣西錳礦礦山以露天開采為主,對地表環境破壞強度較大。據近3年統計資料顯示:廣西錳礦山土地恢復治理平均完成率為5.9%。2011年,平樂二塘錳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全州縣雷公嶺錳礦地質環境治理等2個申請中央補助資金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獲得批準。目前,全州雷公嶺錳礦已成功申報國家礦山公園,經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優化了當地區域環境,為廣西礦山公園的建設提供借鑒。
1.3典型礦山開發現狀大新錳礦為廣西保有資源儲量規模及采選規模最大的錳礦礦山,位于崇左市大新縣,礦區有公路通往大新縣、靖西縣等,交通便利。大新錳礦為我國最大的碳酸錳礦床之一,礦床類型為海相沉積層狀碳酸錳礦礦床,地表發育風化帽型氧化錳礦,2011年底累計查明錳礦石資源儲量8208.98萬t,保有錳礦石資源儲量7669.17萬t。礦山為露天—地下聯合開采,采礦方法為縱運采礦法和留礦采礦法,設計采礦能力為90萬t/a,實際采礦量為每年107.52萬t,其中露天開采礦石量72.80萬t,地下開采礦石量34.72萬t。礦山實際回采率為87.66%,略高于設計回采率(85%)。礦山實施的“4a~5a線280~320m標高殘礦回收節約錳礦資源示范工程”采用串車斜井開拓,回收4a~5a線280~320m標高之間的殘留錳礦資源,每年回收錳礦石8萬t,原礦品位為含Mn19.32%,在服務年限內可回收錳礦石24.2萬t。總體來看,廣西錳礦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可作為最低準入門檻制定的重要參考依據。
2廣西錳資源開發最低準入門檻體系構建與分析
依據國家及廣西礦產資源總體規劃要求,結合相關數據庫文獻、現場調研基礎數據,筆者分析了錳礦資源開發最低準入門檻的關鍵指標及基本內容。
2.1最低生產規模和最低服務年限分析依據《關于調整部分礦種礦山生產建設規模標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4]208號)的規定,錳礦生產規模:大型≥10萬t/a,中型5~10萬t/a,小型≤5萬t/a,最低生產規模是2萬t/a。《廣西壯族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中規定錳礦最低開采規模:大型10萬t/a,中型5萬t/a,小型3萬t/a;最低服務年限:大型20年,中型10年,小型3年。目前,廣西錳礦山平均生產規模約為9萬t/a,大中型礦山所占比例為48.48%,所占比例較高,且廣西錳礦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較高,故制定的生產規模準入門檻應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筆者認為小型錳礦不宜再批準建設,即新建錳礦礦山最低建設規模應該為:不批準建設小型錳礦,中型礦山5~10萬t/a,大型礦山≥10萬t/a;錳礦礦山最低服務年限:中型礦山不少于10年、大型礦山不少于20年。
2.2“三率”指標分析目前廣西已率先完成錳礦資源“三率”調查報告[3],由該報告可知,錳礦礦山開采回采率平均為89.23%,與開發利用方案設計的平均值88.32%基本持平;選礦回收率平均為87.90%,高于開發利用方案設計的平均值80.75%;綜合利用率平均為79.82%。近年來,廣西大型錳礦山通過產業升級,開發利用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大多數中小型及以下錳礦山采選技術和裝備依然落后,生產粗放,開發利用水平低下,資源浪費和破壞較為嚴重,平均采礦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分別為89.20%和75.80%,綜合利用率平均為67.72%。由此可見,廣西國有礦山礦產資源利用水平較高,而小型礦山礦產資源利用水平仍然較低。根據上述分析結果,結合廣西錳礦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筆者提出廣西錳礦資源開發最低準入門檻“三率”指標要求為:露天開采回采率達到90%以上,地下開采根據錳礦礦床的圍巖穩固性和礦體傾斜度等自然賦存條件的不同,回采率應達到85%~91%。選礦回收率控制在85%~90%,錳礦綜合利用率控制在75%~85%。
2.3最低準入門檻的基本內容為規范錳礦開采秩序,提高礦產資源開發水平,加快結構調整,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廣西錳礦工業的安全生產和持續協調健康發展,廣西錳礦資源開發最低準入門檻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廣西壯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條例》、《廣西壯族自治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等有關礦產開發的法律法規和相關產業政策,遵循“廣西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的要求,并結合廣西錳礦資源開發現狀進行制訂,其基本內容應包括:開發原則,企業布局、規模與外部條件,企業人力資源要求,工藝裝備水平,環境保護,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等方面。
2.3.1開發原則廣西錳礦資源開發應遵循以下原則: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合理開發,有效保護;優化配置,規模開發;依法開采,規范秩序。
2.3.2企業布局、規模和外部條件最低準入門檻中應對新建或改、擴建礦山項目進行嚴格規定,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家及自治區相關規劃要求,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供應政策、土地使用標準和生態功能區規劃的規定;必須履行建設項目核準和用地報批手續,不得擅自開工建設;必須依法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和職業衛生評價,堅持“三同時”驗收制度。另外,禁止在法律、法規、規章及規劃確定的禁止開采區域內開采礦產資源。采礦登記申請人申請開采的礦區地質工作應當符合地質勘查程度要求,大型礦區(床)應達到勘探程度,中小型礦區(床)應達到詳查程度,零星分散資源可適當降低地質勘查程度。新建錳礦山最低生產建設規模達到:中型5萬t/a,大型10萬t/a。新建錳礦山最低服務年限:中型10年,大型20年(該數值僅作為國土部門制定政策的依據和參考,具體取值應由國土部門根據廣西實際來制定)。新建礦山投資項目,按照《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中公布的政府核準投資項目目錄要求辦理。而且,開采錳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申領相關證照;必須有可行性研究報告論證并立項批復;必須完成開發利用方案或初步設計、安全評價、職業衛生評價、環境影響評價及驗收程序;必須編制礦山土地復墾、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并依照方案邊開采邊治理恢復;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初步設計進行開采,嚴禁無證開采、越界開采、亂采濫挖和破壞浪費資源;必須在工程建設竣工后按規定經非煤礦山管理部門組織竣工驗收合格后,嚴格按核定的生產能力組織生產。
2.3.3企業人力資源要求錳礦最低準入門檻中應分別對不同規模礦山的企業人力資源提出相應的要求。以中型以上礦山為例,該類型錳礦礦長及技術負責人應具有礦山相關專業知識,并經非煤礦山管理部門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礦山必須配齊采礦、機電、通風、地質、測量、爆破作業等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符合工作崗位要求的特殊工種技術人員。此外,礦山企業還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同時,礦山企業應明確告知從業人員可能存在的職業危害,并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技能培訓,才能讓其持證上崗。同樣,有關部門應當對礦山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合格并依法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后,才能上崗作業。
2.3.4工藝裝備水平錳礦礦山必須有與開發規模相適應的組織管理系統、生產作業裝備、排土場及尾礦庫等配套工程設施。錳礦開采回采率、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應達到一定要求:露天礦開采回采率應達到90%以上,地下開采回采率應達到85%~91%(具體應依據礦體賦存條件和開采條件來定);錳礦選礦回收率指標應達到85%~90%;綜合利用率指標應達到75%~85%。
2.3.5環境保護制定最低準入門檻應對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提出一定要求,如應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必須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方案,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制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率應達到100%(全面治理)。礦山土地復墾應嚴格執行《土地復墾條例》,必須編制土地復墾方案,嚴格執行土地復墾保證金預存制度,新建礦山土地復墾率應達到100%(全面復墾)。而且礦山應對廢渣、廢水與尾礦進行有效管理,“三廢”排放要達到國家相關排放標準,礦山廢水回收利用率達65%以上。
2.3.6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最低準入門檻中應在安全生產與職業衛生方面對錳礦礦山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例如礦山項目建設和生產經營必須符合國家安全生產和職業危害防治等法律法規規定以及安全技術規程標準,具備相應的安全生產和職業危害防治條件,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新、改擴建項目安全設施和職業危害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礦山建設項目安全設施初步設計必須依法經過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審查;安全設施投入生產和使用前,必須依法經過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驗收等等。
3結語
廣西錳礦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其中礦山規模、服務年限和“三率”指標等關鍵指標值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但同時也存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率和土地復墾率偏低的問題,因此,在制定最低準入門檻時應充分考慮上述因素。此外,廣西優勢礦產資源種類多,除了錳礦外,還有錫、銻、稀土、重晶石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種。為了更好地開發廣西優勢礦產資源,提高優勢礦產資源對廣西國民經濟的保障能力,建議對廣西其他優勢礦產資源也進行最低準入門檻研究,以促進廣西礦產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
作者:馬少健 封金鵬 伍福然 莫偉 楊金林 王桂芳 蘇秀娟 張敏 劉晨 龐欣榮 劉化江 單位:廣西大學資源與冶金學院 廣西冶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