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人力資本對農業發展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美國農業人力資本投資的特征
美國對農業人力資本投入的特征主要體現在農業教科體系的完善上。美國農業部下設具有不同職能特征的部門,如植物生產局、土壤局、動物生產局等。他們各司其職,分工明確。除此之外還有各州的農學院、試驗站和推廣站,負責教育、研究和推廣工作。美國農業人力資本投資的特征主要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有關農民教育的法律、法規,完善農民培訓制度體系美國是一個十分注重法制的國家,擁有非常完備的法律體系。依法治農是促進農業發展的根本,美國政府要求農業的管理要依據法律,按規則辦事。美國在有關農民教育方面的法律主要有: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莫雷爾法》,規定按照各州在國會中人數的多少分配給各州不同數量的國有土地,將土地出售或者投資所得收入至少5年內建立一所“農工學院”,即專門講授有關農業知識的學院。農工學院培養了許多農業方面的人才,后來發展成為美國職業技術學院。188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哈奇法案》是另一個十分重要的法案,該法案為保證每個州都有自己的農業研究機構,在每個農工學院建立一所農業試驗站,研究農業相關的領域。1914年國會通過的《史密斯—利費法》,這部法案要求每個州建立一個從事農業推廣的機構,負責向農民提供教育和培訓,該法案可以將科研成果迅速推廣到農民那里,使農民快速應用科研成果。完善的農民培訓制度體系便于將推廣工作建立在研究的基礎之上,而且可以將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在一起,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又能迅速將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廣到農民中間。
2.建立健全有關農民教育培訓的研究機構美國農業部下屬的研究教育和經濟司是主管農業科研和教育的核心部門,有農業研究服務中心,合作研究、教育和推廣服務中心,經濟研究服務中心,國家農業統計服務中心4個中心,分別負責各種計劃的制訂和實施,保證了農業科研、教育和管理的結構健全,分工明確。通過法案先后建立的農工學院、農業試驗站和農業推廣站緊密聯系在一起,將農業教育、研究與推廣工作形成完善的三位一體的體系,使農民快速獲得先進的科技知識。與此同時,在民間有眾多的培訓組織共同推動農民教育與農村經濟。例如,在農村中學成立的未來農民協會,鼓勵學生加入農民協會,幫助學生學習農業知識,提高勞動技能,從事農業實踐。并設置了豐厚的獎學金,鼓勵學生進入大學深造。再如政府每年舉辦的農業博覽會,在展會上介紹新的產品,宣傳農業知識,并展開了多種多樣的活動提高全民對農業問題的重視,使全社會尊重廣大農民的勞動果實。
3.加大對農業、農民、農村的財政支持力度目前,美國財政每年有大約600億美元的經費用于農民人力資本的投入,而且對農民人力資本的投入還在不斷增加。僅看農業科研以及推廣支出,1915年該項支出總計約0.141億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8255億美元,僅僅55年的時間增加了將近58倍。可見,美國對農業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視。相比而言,中國用于人力資本投資的財政支出比較少,農民教育培訓的經費更是十分有限。這也是制約農民教育的重要問題。所以,在今后的發展中,中國政府應該重視農民教育問題,將“科教興國”真正實施到農民教育問題上來,提高該項的財政支持,保證農民的教育培訓能夠有效實施。
二、美國農業人力資本投資對美國農業的影響
美國對農業人力資本投資總體上講是十分成功的,而且對促進美國農業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大幅提高了美國農民整體受教育水平和教育技能根據美國農業部1970—1990年對美國25歲以上農民受教育情況的調查資料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畢業的農民由1970年的5.3%增長到1990年的10.8%,提高幅度1倍以上。而未接受過高中教育的農民占比從56.1%下降到32.9%,降低了23.2個百分點。由此可見,美國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有顯著的提高。
2.提高了美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在美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只占全國總人口的3.1%,而提供的谷物數量卻占據世界總量的20%左右。因為對農業人力資本的大量投入使得美國農民教育水平得到巨大提升,有效提高了美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水平。據有關資料顯示,農業勞動耗時從1940年約為10665億h到2000年不到2471億h,60年的時間下降幅度達到76.8%。其中,種植業下降了157億h,畜牧業則顯著的從10460億h下降到2421億h。值得一提的是,農業勞動所耗人時的下降并沒有降低人均供養人數,反而勞動力人均供養人數這一指標又顯著增長。1940年美國農業勞動力人均供養人數為10.7人,到2000年這一指標增長到124人。
3.提高了美國農業的科學化和機械化水平美國農民教育中注重對農民進行機械化、化學化工和生物技術的教育和培養,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對美國農業現代化起到到極大的促進作用。曾經有專家提出,美國在19世紀30~80年代的農業產量增加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對農業科學的研究和對農業人力資本的大量投入。與此同時,農業技術的推廣也使農民獲得新的知識并從中獲益。
4.農業的發展帶來了農村生活條件的改善源于對農民人力資本的投入,促使了美國農民素質的提高,農業科學水平以及農村經濟更是取得巨大發展,農民的收入也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收入增加使農民有多余的錢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農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更加支持政府的政策,在農業推廣方面更加的積極和主動。為了使農村電力使用更加普遍,大量的推廣人員深入農村向廣大農民宣傳家庭電力的使用,美國政府也專門發放貸款,使得農村電力普及得很快。
三、美國農業人力資本投資戰略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利用農業人力資本投資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以及美國農業文明的進步,這對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無疑是一種榜樣,其發展的經驗對中國農業發展有許多有益的啟迪,值得中國借鑒。
1.進一步提高中國農業戰略地位,完善中國農民教育體系和法律制度從美國的農民教育經驗來看,完善的農民教育體系和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為提高農民素質和教育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發展的基礎,也為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以美國各州在1908—1913年的措施為例,美國政府要求各州都制訂農民培訓計劃,要求對各州自行制訂計劃對農民進行教育和培訓,這些計劃對各州農業課程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大作用。后來,在1917年,又要求聯邦政府提供資金設立統一標準的教學大綱,使得農民教育培訓標準一致且發展迅速。同時,中國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遺留的農民教育、農業科研與推廣相脫離的體制,嚴重影響了農民快速應用農業科技成果。雖然近年來改革一直在進行,而且作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但是整體看問題并沒有解決,農業科教體系仍然需要作出根本性的改變。只有把“農業養國”的思想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地位,“科教興國”思想在農業發展上用制度建立保障,那么中國農業才能更加快速、高質量地發展。
2.加強財政對農業投入力度,增加中國農民教育和農業技術推廣經費中國是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國。雖然從改革開放以后對人力資本的投資不斷增加,但是無論從總量上還是人均水平上,中國仍然是世界上公共教育經費支出最少的國家之一。與美國相比,中國的教育總量投資只有其1/150。這其中農民教育經費更是少得令人擔憂。加大財政對農業投入力度,保障農民人力資本投入和技術推廣的經費投入關系到中國農業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與此同時,農民人力資本教育培訓不應僅靠政府撥款,還應該采用多種多樣的籌措經費的方式,促進農民教育培訓的迅速發展。
3.加強中國農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培訓人員整體素質農民培訓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賴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美國為了保證農民培訓的質量,對培訓農民的教師素質要求極其嚴格。首先,還引入了市場競爭機制,對農民教育培訓機構進行考核。考評合格的培訓機構才能夠獲得政府補貼,而考評不合格的培訓機構將被取消培訓資格。毫無疑問,這是保證農民教育培訓質量的一個有效的手段,很值得中國學習。其次,中國還應該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穩定農業教育師資隊伍,保證為農民教育的教師人員數量。同時,為教師提供進入高?;蛘呖蒲袡C構進修的機會,提高教學的水平,進修過的教師不但能夠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還能夠將理論講授給農民,提高廣大農民的知識水平。再次,鼓勵農民中的佼佼者自覺投身到農民教育工作當中去,將他們在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以及學有所成的知識傳授給同為農民的左鄰右舍,起到良好的溝通媒介作用,農民之間的溝通往往比沒有實踐經驗的老師講課更有作用。最后,還應該聘請各高校的老師以及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廣大農民進行培訓,更好地提高農民的受教育水平。
4.農業教育要從小學生抓起,實行產學結合,培養學生對農業的興趣美國的教育分為基礎教育、中學教育和高級中學教育。在美國的中學里,有3500多所中學設置了農業教育的課程,從中學階段就開始培養學生對農業的興趣,這些15~18歲的學生是美國農業發展的后備力量。而在中國,推行的是應試教育模式,從小學、初中、高中所培養的學生都是學習一些基礎的課程,并沒有向美國那樣進行專業的農業方面的培養和教育,到了大學才有農業相關的專業,而且許多農業??飘厴I的學生并不從事跟農業相關的工作,培養的農業專門人才數量十分有限。如果中國能從小學教育開始就增加有關農業技能、基礎知識的課程,使得學生、尤其是對農業有興趣的學生從小就接觸到農學知識和農業技能,就能夠培養出更多專業人才,為促進中國農業發展積聚后備力量。
5.實行農民資格證書制度,強化提高中國農民人力資本水平美國實行的農民資格證書制度,促進了美國農民職業素質的提高,當然,這是建立在美國農民教育文化水平本來就比較高的基礎之上。中國目前的國情是農民人口數量龐大,如果強制性地效仿美國,要求每個農民都考取農民資格證書顯然是不現實的。但是,可以對廣大農民進行培訓,對某些要求比較高的技術性崗位設置專業資格證書,或者根據農民的教育水平進行分級并進行定期培訓,在提高農民素質上下工夫。中國要學習美國的農民資格證書制度,但是必須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有步驟、有計劃地實施,強化和提高中國農業人力資本水平。
作者:侯曉娜魏紅梅單位:遼寧大學人口研究所遼寧中醫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