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電行業環境監理試點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四川環境雜志》2014年第四期
1四川水利水電工程環境監理實踐
作者近年來參與的水電建設項目主要涉及大渡河、金沙江等流域,項目涉及引水式、壩式、混合式等,既有日調節型,也有季調節型,電站多為總裝機為100MW~720MW的中、大型水電站,地處偏遠山區,建設周期長,影響范圍廣,環境敏感,個別電站還涉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本文主要以田灣河流域某梯級電站為例對水電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工作實踐進行梳理。該電站整體規劃為“一庫三級”,分別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縣、雅安市石棉縣境內,涉及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田灣河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區。電站總裝機容量720MW,以發電為主,兼有治理沿岸泥石流,保護生態的功能。
1.1項目環境監理組織機構設置項目采取以“總監理工程師負責制”的環境監理項目部參與項目環境監理工作,設置總監、副總監、專職環境監理工程師(包括環境監測、環境保護和環境工程專業監理工程師3類),根據項目特征,邀請了由水電、環保、水保、漁業、林業等行業內資深專家組成的專家顧問組,用以解決項目監理工作中的重要問題,指導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
1.2環境監理主要工作方法及程序該項目屬于中型水電工程[8],施工區具有點多、工作面分散、時間跨度大、監督管理難度大等特點。因此施工區環境監理采取駐場監理的方式為主,輔以儀器監測。工作中按照“突出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對“水、氣、聲、渣、生態、移民、批建符合性、風險防范”等采取現場全面巡視檢查和重點旁站監理、儀器定量檢測分析以及書面報告和下發指令相結合的工作方法,對水電站工程施工區和工程影響區的環境保護工作實行全過程動態監督管理。對于不同的環境監理工作內容,分別制定工作程序。本項目環境監理工作流程見圖2。
1.3環境監理主要工作內容及成效
1.3.1制度建設及動態信息管理通過進行制度建設和進行動態信息管理,完善項目環境監理手段,促進環境管理要求落實。在工程建設初期,環境監理單位根據項目特點編制《環境保護與水土保持管理辦法》,同時根據項目主要環境影響因子及要素編制《建設施工區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考核細則》,辦法和細則的出臺為考量環保工作的完成狀況與質量及工程建設中各參建單位相關行為是否符合環保要求設置了準繩。通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要求、跟蹤落實,文件存檔,信息共享”對環境保護信息進行動態管理。
1.3.2設計核查該項目建設周期長,涉及范圍和內容較多,設計階段同環評階段相比,工程建設情況和環保措施情況存在變化。因此在環境監理工作開展前期,環境監理對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與環評及批復進行全面核查,及時糾正設計缺陷,保證后續工作的開展,盡量減少設計缺陷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核查工作在整個環境監理“全過程管理”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后續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夯實了基礎。
1.3.3環境要素監理環境監理按照主要環境要素制定監理計劃和實施細則,并按照計劃實施監理,監督施工單位是否按照環評報告及其批復要求落實各項措施,為建設單位提供技術咨詢服務。對項目環境要素的監理在減輕工程對區域環境不利影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水環境。主要分為廢水處理和水環境質量達標兩個方面。為防止砂石骨料系統廢水、混凝土攪拌廢水、基坑廢水等生產廢水對流域水質造成影響,嚴格禁止廢水未經處置和不達標排放,通過抽查取樣監測的手段進行考核。審查水庫蓄水前的清庫方案是否符合要求,防止蓄水后污染物對水質及水庫安全的影響。(2)大氣環境。掌握污染源同敏感點之間的關系,落實臨時工程及運輸過程中大氣污染源控制措施。對砂石骨料加工和交通揚塵采取濕法降塵措施,道路無雨日進行灑水作業,物料運輸采用罐裝或封蓋運輸,優化爆破工藝和流程,控制粉塵產生。對施工機械、車輛根據國家機動車尾氣排放標準進行進場控制,在隧洞開挖和大壩堆砌的過程中,由于大量的施工機械和運輸機械的使用,導致揚塵等對大氣環境影響明顯,需制定監理實施細則對項目運輸計劃、降塵措施等進行全面監理。(3)聲環境。通過對固定聲源(砂石料加工)、流動聲源(運輸車輛)、瞬時聲源(爆破噪聲)進行分類,掌握其特性(強度、位置等),并根據其同敏感點的位置,需按照環評要求優化施工布局,采用低噪聲設備,加強設備的定期保養維護,合理布置施工時間,對周圍敏感目標(居民點)進行告知解釋等措施減少和噪聲擾民,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4)固體廢物。主要掌握各固體廢物產生的類別、性質、數量、處置去向。工程棄渣是否按環評要求進行渣場選址、建設、堆放和恢復;生活垃圾是否按照環評及批復要求專門收集處理;嚴格控制各類棄渣、生活垃圾等隨意堆放,進入河道等行為。(5)生態環境保護。為減緩項目對區域生態環境影響,監理工作主要從水土保持監理、動植物保護、景觀生態恢復3個方面開展工作。環境監理根據主體工程和輔助、臨時施工總體布置要求嚴格監控施工征占地范圍,并根據實際情況要求承包商避讓特殊生境區域,及時處置由于邊坡、道路開挖過程中產生的土石方,落實采石場、取土場、棄渣場的水保設施實施情況,確保落實水土保持方案及批復要求,并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特別重視“臨時占地恢復”,對完工的臨時工程及棄渣場要及時進行覆土恢復。了解區域動植物種類及分布,特別重視珍稀保護物種的調查和保護。嚴格控制施工及其影響范圍,嚴禁越界砍伐、采石、采砂、捕撈等行為,嚴格落實“掛牌保護”、“移栽保護”和“增值放流”等生態保護措施。工程施工涉及自然保護區應執行國家和地方關于自然保護區管理的規定。(6)人群健康。檢查施工區公共衛生,嚴格檢查疫情防疫情況。主要通過對人員定期有針對性的體檢和對施工區定期防疫、消毒,建立疫情報告和環境衛生監督制度等措施防止特征流行病疫的發生和傳播。(7)移民安置。對工程區、影響區需要搬遷的安置的居民逐一登記造冊,落實安置時序、方法及過度措施,明確搬遷費用的來源及落實方案。對搬遷區的環境影響進行控制,必要時建議建設單位對移民搬遷進行專門監理。(8)環境風險管理。由于電站汛期泄洪和排沙,造成下游水位迅速變化,威脅下游居民生命安全。環境監理部巡查并與業主單位溝通后,在減水河段岸邊設立警示牌,開展對當地群眾進行宣傳,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發生。在發生暴雨和洪水期間,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時利用蓋板將沉淀池封閉,以防止廢水擴散。要求各單位完善環境風險應急管理機制,制定應急預案,并定期進行應急救援演練,充分樹立風險預警管理意識。
1.3.4環境監測環境監測作為環境監理工作的重要技術手段,在項目施工過程中根據環境監理方案在不同階段編制環境監測計劃,利用噪聲儀、pH計、粉塵儀、便攜式COD測試儀等便攜儀器對部分環境要素進行環境監測,其數據用以指導項目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和計劃制定。
1.3.5宣傳及培訓做好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需要建設單位的高度重視,更要發動廣大參建人員積極參與。為此,轉變和提高參建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增強其主動參與性成為環境監理的重要工作內容。項目通過編制和定期宣講《項目環保手冊》及相關學習資料、制作環境監理工作簡報、設立宣傳標語等形式提高建設單位及施工建設單位的環保意識,顯著提高工程建設過程中相關環保要求的落實,有效地促進了項目環保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后期的試運行及驗收工作夯實基礎。
2目前影響水電行業環境監理的主要問題
在全國環境監理試點工作開展12年來,從初期的摸索到現階段已有超過23個省級行政區全面或在關鍵領域開展環境監理,全國環境監理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但由于目前環境監理工作總體仍處于試點階段,因此水電建設環境監理仍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2.1環境監理法律支撐不足目前環境監理雖在各試點省份積極開展,但從全國層面來講仍存在相關法律文件支撐不足的問題,此狀況影響到各省乃至全國的環境監理管理和專業化水平的發展,使整個行業的科學化和標準化建設受到一定制約。
2.2流域環境監理工作缺乏統一標準和工作程序就水電行業來講,缺乏以流域為單元的環境監理管理制度和標準。環境監理工作包含了項目蓄水和試生產等階段,目前流域水電項目多為梯級開發,而梯級上的每個電站環環相扣,在同一流域某個電站的環境影響其實往往是上幾個電站環境影響的延伸,環境監理盡管依據環評報告書及其批復文件開展工作,但各個電站的建設單位不盡相同,因此環境監理也只能各自為戰,對全流域的涉及到的個別環境要素不能形成統一認識。
2.3與工程監理體系的銜接程度不足按照“三同時”制度要求,環境保護設施必須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這就要求環境監理必須加強同工程監理之間的銜接。目前,工程監理各項規程、規范、體系已比較健全,而現階段環境監理在同工程監理相互交叉的工作內容中相互之間的銜接制度、規范和責任主體均不明確,尤其是在環保措施實施計劃安排、施工過程檢查、文件體系審驗等方面,更應加強溝通。
2.4環境監理介入時間相對滯后水電工程存在建設工期長、工程內容多和分層審批等情況,環境監理原則上來講在“三通一平”之前就應該介入。但目前水電建設項目往往是項目已進場施工后才引入環境監理單位,出現介入時間相對滯后的情況。通過實踐和調研發現,在水電站建設前期大面積開挖可能會造成環境影響,若環境監理早期介入,則將提高項目的環境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地減免對項目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
3措施或建議
3.1加快環境監理立法體系上層設計環境管理工作由“重兩頭輕中間”的啞鈴型向全過程轉變的過程離不開法律體系的上層設計。1978年,環評法頒發后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始慢慢發展,到如今成為環境管理的最重要和最完善的制度,也是因為其“上層立法體系”在不斷發展和逐漸完善。因此,環境監理的全面發展也需要建立在逐漸完善的法律體系之上。
3.2加大環境監理的推進力度環境監理通過多年試點,已形成了基本的工作模式,但各行業環境敏感和技術要求不盡相同,因此相關部門需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各行業的環境監理試點工作思路,制定行業技術標準,規范環境監理工作,以確保環境監理作為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重要輔助手段的有效性。通過推動環境監理,促進環境監理的早期介入,提高項目的環境管理水平,有效地減免對項目周邊環境造成的影響。
3.3加強行業自律和管理在全面推行水電行業流域規劃的同時,應加強流域環境保護綜合協調管理,應倡導建立以流域為單位的環境管理機構,可通過成立流域行業協會等方式對流域內實施環境監理管理的單位進行統一化管理。明確主管部門,搭建市場運作和信息化平臺,協調政府監管與社會化監督,加強對監理單位、監理人員、監理項目監管,引導建立行業自律協會,支持和促進水電行業健康、良性發展。
3.4明確職責分工,加強銜接
3.4.1積極參與圖紙、施工方案會簽工作加強對環境保護相關設施施工方案、圖紙等會簽工作的參與程度。按照現行監理體制環境監理很難在第一時間知曉相關方案、圖紙的批復情況。施工單位獲批后直接施工極易產生工程內容僅滿足施工要求而不一定滿足環保要求的情況。因此,環境監理應會商工程監理單位,對涉及重大環保內容的施工方案、設計圖紙等進行會簽以促進環保措施更好落實。
3.4.2增加監理指令一致性在主要環境保護設施施工過程中,需要環境監理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下達整改要求或指令時,應在會商工程監理和征求施工方意見的情況下下達,避免指令不一致或者出現矛盾、重復的指令,增加施工單位整改的可執行力度。
3.4.3成立專家顧問組水電建設項目建設工期長、涉及專業和環境敏感點多,為確保監理工作順利完成,解決監理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技術問題,可在項目實施工程中邀請由水電、環保、水保、漁業、林業等行業內資深專家組成的專家顧問組,采用專家座談、定期調研檢查等形式開展工作,用以解決項目監理工作中的重大技術問題,指導環境監理工作的開展。
3.5健全從業人員培養機制,提高從業水平為保證水電行業大力發展的同時,相關環境監理工作配合到位,還應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各類技術培訓,可增設環境監理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增加高級技術人員的培訓及資格認證,逐漸建立標準化的行業教育體系,提高行業的專業水平。
4結語
通過對田灣河流域某梯級水電建設項目環境監理工作實踐進行梳理和探討,本文提出了目前省內水電行業環境監理工作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在環境監理取得各項成效的同時,還應加強思維創新和方法改進,加快環境監理立法體系上層設計、完善現有環境監理技術體系,建立標準化教育和執業資格認證制度,積極推動行業管理和規范化進程,為適應環境管理的需要,充分體現其作為環保咨詢的重要性。
作者:劉政趙國光姚遠肖再亮辜凌云單位:四川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成都創境環保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