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漁業資源的利用與管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漁業資源的自然變動性
水生動物生活的水文條件和生物條件對魚群再生產能產生重大的有時是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會出現不可避免的漁獲量的自然變動。另外人為的影響,也促使魚群發生量的變動。漁業資源的變動性還反映在漁業生產的季節性上,由漁業生產出現的淡季、旺季,對捕撈的技術設備和組織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季節性的波動必然發生捕撈生產、運輸、商品周轉在1a內起幾伏,所以必須采取措施使季節性變動帶來的影響縮小到最低限度。
2漁業資源管理應采取的措施
2.1規定禁漁區和禁漁期等
為了保護一些重要的經濟魚、蝦或其他水生經濟動植物,在其他卵、繁殖、幼體生長、索餌、越冬或洄游的水域用法令規定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一種或幾種作業方式,這個規定的水域稱為禁漁區。禁止或限制捕撈時間的界限叫禁漁期。禁魚區和禁魚期是傳統的漁業資源管理方法,這些都能降低捕撈死亡率,從而減少或消除魚群被過度開發的危險。
2.2實行漁業許可證制度
所謂漁業許可證制度,是指對漁業中使用的總投入量加以限制,故又稱限制性開發管理。實行漁業許可證制度,進行漁船登記,核定漁船、漁具的數量和作業類型,加強監督檢查,是控制捕撈能力盲目增加的重要手段,也是進行漁業的科學管理的基礎工作,通過實施漁業許可制度,改變長期以來存在的“自由造船”、“自由買船”、“自由捕撈”等盲目生產的混亂狀態,促使漁民更加自覺遵守漁業法規,逐步做到計劃生產、限額捕撈,以達到與捕撈對象的資源狀況相適應。
2.3確定合理的捕撈界限,控制捕撈強度
對漁群的合理捕撈是保護和提高水產生產力的重要措施,捕撈要根據漁業資源的蘊藏量,探求最大的持續可捕量界限,有計劃地安排捕撈,要注意保護經濟魚類的幼魚,規定漁獲物中幼魚的限額,以使魚類資源不斷地得到補充,應根據不同經濟魚類的生長率、肥滿度、繁殖率、攝食強度等生物學特點和指標,確定捕撈強度,使之不超過自然增殖率,以便做到既能使捕撈生產穩定增長,又能使漁業資源得以恢復與增殖。
2.4禁止采用有害的漁具、漁法
采捕魚、蝦及其他水產經濟動、植物所用的工具,稱為漁具。其采捕的方法稱為漁法。因為漁具漁法使用不當,對水產資源危害極大,所以國家對一些以采捕水產經濟動、植物的幼體為主或對資源有嚴重殺傷力的漁具漁法,用法令加以限制或禁止,在我國漁業法規中已明確規定嚴格禁止炸魚、毒魚、濫用電力捕魚等嚴重損害資源的漁具、漁法。近年來,我國有些經濟魚類產量下降,采用不適當的漁具漁法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漁具中最普遍的是采用小網眼魚網。漁法上則是較單一地采用底拖網作業,從而造成了主要經濟魚類的親魚、幼魚過捕。這種狀況必須徹底改變。
2.5保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
保護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漁業生態平衡,實現漁業生產的良性循環,從而保證水產資源永盛不衰,長久利用,由于水產資源豐富與否和它的漁業水域環境有密切關系,因此,要嚴格禁止向漁業水域排放有害水產資源的污水、油類、油性混合物等污染物質和廢棄物,修建水利工程時要注意保護漁業水域環境,相應采取救漁措施,沿海、灘涂及內陸湖泊的圍墾要嚴加控制,對重要的苗種和飼料基地,以及養殖場所等不得圍墾,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破壞漁業水域環境和生態平衡,有礙水產資源繁殖保護的一切行為,漁政管理部門都有權進行監督管理。
作者:張洪濤吳威單位:吉林省鎮賚縣水產局吉林省鎮賚縣農機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