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喜樹扦插長度對成活率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四川林業科技雜志》2014年第五期
1實驗地概況及整理
1.1實驗地概況試驗地位于宣漢縣林業中心苗圃下八鎮苗圃基地,東西走向,地勢平坦,灌溉便利,土壤肥力好,透氣性好。年均氣溫15.2℃,年均降水量近1200mm,年均無霜期280d,四季分明,夏無酷暑,最熱的7月、8月份平均氣溫為24℃左右,平均最高氣溫僅28℃;冬無嚴寒,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為4.6℃,平均最低氣溫在2℃左右。
1.2試驗地整理試驗地為長方形塑料溫室大棚,裝有遮陽網,苗床以蛭石為基質。在大棚內將苗床整平,苗床長3m,寬1.2m,床高15cm,溝寬30cm分為4個試區。在扦插前5天,對苗圃地進行平整,使土壤結構疏松,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除草并結合整地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土壤消毒處理。土壤是以蛭石為基質的腐熟土,肥力強,透氣性好。
2材料與方法
2.1實驗材料材料以縣內土黃鎮黃石包村長勢相同的喜樹為扦插材料,采條時間為去年5月上午10:00以前,剪枝條時保留1a~3a生的枝條,運到實驗地時再篩選粗細均勻,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a生枝條進行扦插。
2.2實驗方法將采下的枝條分別剪成6cm、9cm、12cm、15cm各150根,上口平,下端呈馬蹄形。上下剪口離葉或芽0.5cm~1cm,將插條下部2/3的葉片全部摘除,剪好后按不同長度捆好,掛上標簽,放在濃度為100mg•L-1質量濃度ABT生根粉液中侵泡,穗條浸泡處理時下端浸入深度2cm左右,浸泡1h后即可扦插。扦插時,以直插為好,防止倒插,下切口要與土壤緊密接觸,插后覆土壓實,隨后澆水,每隔3d~5d灌水一次,連續灌2次~3次,直至愈合生根后再隔1周~2周灌水1次。
2.3苗床管理扦插后加強每天的日常管理,特別是扦插初期,插穗流失的水分較多,由于蒸騰較大,插穗基部切口的吸水能力較弱,因此要保證插穗不失水,及時澆水并保證空氣濕度在80%以上。高溫天氣注意澆水次數,防止燒苗,保證苗床溫度能夠保持在25℃左右。幼苗期應做到精心管理,尤其是肥沃的基質易于滋生雜草,定期進行除草。由于新芽的長出會加大插穗的蒸騰,生根前,要及時去除插穗的新芽,摘芽時一只手固定插穗,另一只手抹芽,以免弄傷已形成的愈傷組織,影響生根。
2.4觀察扦插后一個星期之中,每天查看苗床情況,及時澆水,第15d之后穗條相繼發芽,并調查插穗的發芽率,調查扦插全部穗條,調查穗條形成的愈傷組織數,生根率等情況。并根據數據資料進行方差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1不同長度插穗對喜樹生根率的影響2013年6月中旬,將每個長度扦插數據分三組進行測定,統計4個不同長度每組成活數,通過計算,得到的成活率的具體數據見表1。
3.2喜樹不同長度扦插對成活率影響的方差分析根據喜樹不同長度的扦插所觀測統計的數據對其不同長度的成活率進方差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喜樹扦插試驗表明,在相同條件下4種不同處理間的喜樹扦插生根率的差異極顯著(F=18.89**,F0.01(3,8)=7.59,F>F0.05(3,8)),在塑料溫室大棚內以蛭石為扦插基質,不同長度的插穗,生根率有十分明顯的差異,12cm的喜樹插穗的生根率最高達65%,9cm和15cm插穗次之,分別為45%、44%,6cm插穗的生根率最低31%(見表1)。這是因為12cm的插穗所貯藏的營養成分較多,并且這個長度能維持穗條水分,為穗條提供足夠的水分,有利于愈傷組織形成和生根,6cm的插穗過短貯藏的養分少對扦插生根有一定的影響,15cm插穗在扦插期間受蒸發的表面積較大容易失水,對扦插生根不利,因而生根率較低。同時在本次實驗中還發現,喜樹的扦插基質必須疏松透氣,排水良好,而且要嚴格控制濕度,濕度過大反而影響愈傷組織的形成,時間過長會導致愈傷褐化,引起插穗腐爛。
4結論
在本試驗地氣候條件下,喜樹在秋季扦插的最適宜長度為12cm,以蛭石為基質,100mg•L-1質量濃度ABT生根粉浸泡1h,扦插生根率達65%。插穗的長短直接關系其所貯藏的營養物質的多寡,結果表明不同長度插穗間的生根率有顯著差異,插穗長度不宜過短,過短會造成營養成分不足,影響愈傷組織形成和生根。插穗過長,受大氣蒸發的影響失水速度快,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尤其溫度高,蒸騰作用對插穗成活的影響尤為明顯。喜樹秋季扦插選擇1a生半木質化粗細適中的枝條,長度12cm為宜,生根率達到最佳。
作者:符代平單位:宣漢縣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