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議慮食性魚類養殖技術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水體環境的選擇
進行慮食性魚類網箱養殖時,根據鰱魚喜高溫的生活習性,最適宜的水溫為23℃~32℃。而且水體要富含浮游生物,即水質要呈現富含營養型的。要選擇水質良好的水體,周圍沒有工業的污染,而且要通風向陽,水域開闊。最好是經常有大量的漁船行駛過的水域,這樣能有效增大水體的交換量。
二、網箱架設
6×6×3的聚乙烯無結構網是目前慮食性魚類網箱的主要規格,即網箱的長度設置為6米,寬為6米,深度為3米。網箱的架設構成則是由框架、投錨、連接構架、掛箱等部分組成。浮架通常選用浮力較好的竹子,每根竹子都設置一定的規格,末梢的直徑也有一個具體的數據。還要注意的是竹子表面盡可能的光滑,這是為了防止對網衣的劃破。錨又分為主錨和邊錨,為確保投錨的安全,通常是采用空心磚作為錨石,然后通過鋼絲繩進行串連起來。把做好的網箱框架一個一個的連接起來,再把框架上的鐵絲固定在主錨與主錨之間的鋼絲繩上,而且框架要對角連接,形成棱形,四周環水,這樣能有效的進行水體的交換,從而保證水體中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利用聚乙烯無結網片作為網箱箱體的材料,通過對網片進行縫合形成有蓋的六面體。此外,提前一周掛網箱,這樣才能使箱體上附有浮游生物,當魚種進入箱體才不會對魚種的體表造成擦傷。
三、養殖密度
慮食性魚類網箱養殖的密度,可以由相關的水質狀況做出適當的調節。對于6×6×3規格的網箱,通常投放大約500尾魚,可以把鰱魚和鳙魚進行混養,還可以進行投放小部分的羅非魚等刮食性魚類,這是為了刮食網箱上的附著物,促進網箱的水體交換。
四、養殖管理
慮食性魚類網箱養殖技術中要重視養殖管理的工作。重視養殖管理通常要注意的三個方面,即是加強日常的管理、謹慎選址、根據指標調節水質等工作。加強日常的管理,主要是對養殖區進行巡查,一般都是早、中、晚各進行一次巡查,即一天要堅持巡查三次左右。對養殖區巡查的內容包括對網箱的有無破損進行檢查;觀察養殖區是否出現有害生物進入;以及有沒有出現逃魚的現象。一旦發現養殖區有問題出現,應及時進行處理和實行補救措施。此外,還要注意清理養殖區的腐爛雜草和其他的雜物,這是為了避免出現水質惡化的現象。謹慎選址則是要選擇避風向陽的,富含營養型的水質,而水體的溫度最好處于23℃~32℃的范圍,水質PH值則最好能在6.5~8.5的范圍最合適。慮食性魚類網箱養殖技術的一個關鍵之一,是進行水質的把握。要根據養殖水質肥度的指標,進行調節養殖水質。
五、病害防治
雖然運用網箱技術養殖鰱魚、鳙魚等慮食性魚類比較少得病,但是在養殖的過程中還是注意預防萎癟病、赤皮病、爛鰓病這三類魚病。慮食性魚類患了萎癟病時會出現身體瘦弱、背部像刀刃、魚的體色發黑,魚頭大但魚體小,且魚身體兩側的肋骨可數等癥狀。這時候的病魚緩慢游動于水面上或者在網箱的邊上。造成魚患萎癟病的原因有①投放密度過大,導致網箱中魚出現營養不足的現象引發萎癟病;②泄洪導致水庫水的交換速度加快,浮游物缺少,餌料減少,使得網箱中的魚群出現饑餓的狀況。防治慮食性魚類出現萎癟病,可以通過運用農家肥掛袋的方法,對網箱補充浮游生物量,又或者是在投放密度過大時,進行及時的分箱增大空間。赤皮病是由于魚體表被創傷造成的,主要是在魚種進箱初期出現的。當溫低時則會患上水霉病,而當溫度較高時則會患赤皮病或者腐皮病??梢栽隰~種進箱時利用二氧化氮消毒的方法進行預防。魚類患爛鰓病是在洪水多發的季節出現的,洪水會導致水體中的泥沙含量高,這樣會致使魚鰓部位堵塞,因而造成魚因為呼吸窒息而引發死亡。
作者:劉清木心單位:貴州省金沙縣生態畜牧業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