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美蛙養殖技術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蛙池的大小可根據養殖面積自行而定。養殖前用生石灰消毒,在池中種植水花生、水葫蘆等水生植物,面積占水面的1/3,池堤上種植黃豆、豌豆等農作物,既可供美蛙棲息,又可招來昆蟲為美蛙提供更多動物性蛋白。各池均應具備獨立的排灌系統,配備專門的工具,要勤消毒,避免因養殖用水或工具造成病害的交叉傳染。進出水口用沙網封好,防止有害生物進入蛙池。
1蛙種選擇與飼養
在蛙種選擇上要求非常仔細,一定要挑選具有美蛙典型特征的蛙種,同時要具備健康、發育良好、無病害、無損傷、食欲旺盛、性成熟等條件,蛙種的單只體重應大于300g,宜選擇1~3齡的青壯年蛙。雄蛙應選擇咽喉處黃斑明顯、鳴叫聲大的個體;雌蛙應選擇腹部膨大的、有卵粒滾動的個體[3-4]。建造專門的養殖池來進行種蛙的精養。種蛙的飼料選擇非常重要,一定要選擇蛋白質含量高,特別是蛋氨酸含量高的餌料,一般動物性成分占餌料的60%以上。每年的秋季要適當加大給種蛙的餌料投喂量,可以使種蛙積累大量的脂肪,以保證其安全越冬和翌年春天繁殖。立春后氣溫逐漸升高,此時的投餌數量和質量也應及時調整,以保證種蛙的快速生長。在雌蛙產卵前,應在其日常的餌料中加入一些營養成分,如5%的肉骨粉、4%的蛋氨酸、2%的牛皋丸粉等,以增加雌蛙的產卵量。
2幼蛙繁殖
美蛙的繁殖時間一般在每年的5—9月,其中產卵量最大的時期為5月下旬至6月上旬。美蛙在每年的春、秋2季均產卵,產卵時間一般在4:00—6:00,此時養殖戶應經常巡池。在親蛙產卵后40min內應撈起所產卵團至孵化池內進行孵化,3~4d即可孵化成蝌蚪,但此時不能直接將蝌蚪放養,一定要等到蝌蚪的卵黃囊消失、能夠主動攝食后才可以撈起蝌蚪至蝌蚪池中放養。蝌蚪的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因此應選擇營養成分豐富的餌料來飼養蝌蚪,以黃豆粉、豆餅粉、米糠、豆渣、花生餅、魚粉和蠶蛹粉為宜,同時還應加入多種微量元素。當蝌蚪慢慢長大時,應逐漸降低其飼養密度,以使蝌蚪能夠有足夠的空間生長發育。蝌蚪孵化成幼蛙需75d左右[5-6]。
3幼蛙飼養與管理
幼蛙經過變態后,放養密度應改為80~100只/m2,餌料也要進行改變,以小蚯蚓、黃粉蟲、家蠅蛆、小雜魚、動物內臟等為宜,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投喂量按照100只幼蛙投放餌料100~120g標準確定。當幼蛙長至50g,即可繼續降低飼養密度,降低為60只/m2,全部投喂全價膨化顆粒飼料。為保證美蛙將全價飼料當作活餌料來食用,可制作一個水深20cm的飼料臺,在其中放入美蛙、活魚、死餌等,靠美蛙、活魚的活動帶動死餌,使死餌看起來像活餌,吸引美蛙進食,以此培訓美蛙吞食死餌,一般馴化時間為1個月左右。當美蛙的規格達到150g以上時,飼養密度應降低至30~40只/m2,同時喂食含粗蛋白、精脂肪、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餌料,每天16:00—17:00投喂1次,此外,還應在每天18:00—23:00用黑光燈誘捕昆蟲,補充美蛙的動物性蛋白餌料。當美蛙的規格達到300~500g時即可進行捕撈銷售。
4越冬管理
當秋季水溫降低至10℃時,美蛙就開始停止攝食,水溫降低至5~6℃時即進入冬眠。為了保證美蛙能夠安全越冬,在其進入冬眠前15d,應適時降低養殖池的水位,促進美蛙進入水底淤泥層冬眠。越冬水位以0.5~1.0m較適宜。
作者:劉文燕單位:安徽省望江縣水產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