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溫季節漁業生產管控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提高水位,增加水體,保證水中溶解氧
由于持續高溫,水體表面蒸發量加大,再加上部分塘埂的滲漏,水位下降,水體減少,而養殖品種進入旺食生長期,單位水體的載魚量迅速增長。因此,有條件的地方應利用上午時間向池塘中加注新水,提高水位,增加水體;無條件加注新水的池塘要做好水質調控工作,目前市場上水質調控系列藥物有水質理化因子調控系列、微生態制劑調水系列、底質改良系列、肥水系列,可根據池塘情況有針對性地定期使用。
2移植水生植物,增加隱蔽物
養殖青蝦、羅氏沼蝦、河蟹的水體中適宜多移植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蘆、革命草、空心菜等,以覆蓋全池水面的1/3為宜。種植水生植物,可以增加棲息面,遮蔭避地調節水質,增加活性餌料。
3科學投餌
高溫天氣,魚類吃食旺,生長快,加大投飼量,保證吃飽吃好。但高溫季節,應根據魚類吃食情況,合理調整投餌量,以投喂植物性飼料為主,少投高蛋白動物性飼料,減少因投飼過多引起的水質腐敗,同時投餌量不宜太多,以魚能在1~2h吃完為好。且投餌要堅持“四定”原則,即定時、定量、定質、定位。以鯉魚、鯽魚、鮰魚為主的池塘,日投喂3~4次配合料,每次以魚吃到七八成飽為宜;主養草魚的池塘,要先投喂青飼料,再投配合飼料,配合飼料蛋白在27%~28%即可,青飼料日投喂2次,以當日吃完為好。
4合理施肥
為養殖好魚類,應注意培肥池水,但養殖戶一定要注意,氣溫升高以后,培肥池水時應盡量使用微生物制劑、無機肥,少用或甚至不用有機肥。精養高產魚池以施磷肥為主,氮肥為輔。一般每7~10d施用1次,池水用尿素、過磷酸鈣分別為15~30、30~60kg/hm2,施用時先將肥料溶解,后潑于水面。對于水質過瘦的池塘,可施入少量發酵腐熟的有機肥,但要根據水質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則。
5加強日常巡塘
為及時了解池塘魚類的情況,在養殖過程中要經常進行巡塘,特別是在夏季,要在早、中、晚進行3次巡塘,特別是陰雨天及悶熱天氣更要及時巡塘,因為在這種天氣情況下極容易發生缺氧泛塘事故,通過巡塘可以及時了解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保證魚類健康生長。
6做好魚種苗開花標粗培育管理
年初受霜凍寒冷陰雨影響時間長,大批鯪魚、羅非魚、革胡子鯰、淡水白鯧等品種被凍死(包括親魚、成魚、種苗),導致種苗培育季節推遲。6月正是這些種苗開花標粗培育,一定要精心管理,為秋冬輪捕輪放和次年春季培育出更多健康種苗,實現漁業增產增收增效。
7做好魚病的預防
高溫季節是魚體旺食旺長季節,又是易缺氧、浮頭、魚類疾病暴發流行的季節,寄生蟲、細菌、病毒、藍綠藻類極易暴發,引起魚類死亡,給養殖戶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在養殖過程中,應采取“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進行魚病的防治。具體可采取以下幾種措施:一是食場消毒。在食場周圍潑灑藥物進行消毒,每5~7d進行1次,特別是草魚的青飼料要嚴格消毒。同時,可在飼料臺進行藥物掛簍掛袋,5d一個療程,也可插掛中草藥;二是水體消毒。一方面用生石灰水潑灑消毒,另一方面用殺菌藥(氯制劑、溴制劑、碘制劑)或殺蟲魚藥進行全池潑灑消毒,每15d交替進行1次,尤其是垂釣、輪捕輪放的魚塘,在捕魚、補放魚后進行藥物消毒。如有寄生蟲要先殺蟲后殺菌;三是定期投喂藥餌。應注意魚類暴發病、魚類肝膽綜合癥等疾病的發生,此時可在飼料中加喂電解多維、維生素、保肝護肝藥物,加快魚體健康生長,提高抗病能力,預防魚病的發生,針對寄生蟲病要以治為主,有蟲早治,以防寄生蟲暴發;四是做好魚塘清潔整理工作,保持環境清潔。在發生魚病時,為防止疾病傳染,水質發生惡化,要及時撈出死魚,并對魚病進行診治。同時,對桶、網具等進行消毒,避免互相傳染。
8及時起捕水產品
由于高溫季節氣候異常,對達到上市要求的水產品如小龍蝦、黃鱔等水產品要及時起捕銷售,減少存塘的風險,及時回籠資金,在最大程度上減少損失。起捕成魚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一是為防止魚體受到損傷,拉網操作要小心;二是起捕后做好水質調節與消毒,以免發生魚?。蝗囚~活動量、耗氧量均較大,起捕應在早晚天氣涼爽時進行,以免魚類發生死亡,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作者:尚俊峰范志峰單位:安徽省太和縣稅鎮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太和縣蔡廟鎮農業綜合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