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型灌區的灌溉工作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存在問題
1.1上下游用水矛盾
近幾年幾次灌溉,特別是中下游旱情不是很嚴重時,群眾灌溉積極性不高,待旱情嚴重時爭著澆,水卻放不下去。中下游群眾很不滿意,影響不好。
1.2工程老化損壞嚴重問題
工程老化損壞嚴重,險工險段較多,嚴重制約灌溉抗旱工作的開展,不敢大流量輸水,有幾次特別是2012年秋灌和冬灌,正值灌溉關鍵時期,工程出現重大險情不得不停止灌溉抗旱來進行工程搶修。
1.3管理人員和維護問題
渠道管理人員少,管理維護不到位,渠道內雜草和淤積物較多,個別渠段內還有植樹等現象,嚴重影響渠道的過水能力和安全。
1.4管理體制不理順問題
灌區管理形式上實行專業管理與群管相結合的管理方式,實際上干渠管理機構與支渠及以下管理體制脫節;責權模糊,造成支渠及以下工程設施失修損壞。
2情況分析和建議
2.1灌溉調度矛盾
因為平時灘渠一直有水且水量充沛,沿線群眾認為隨時都可以澆地,所以不到非常干旱時都不急著澆。等到灌溉開始,小電站停機灘渠沒水了,這才開始著急鬧事。為照顧地方關系,每次沿線群眾一鬧和當地政府一說,就都妥協又放水5-7d,因此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建議:陸渾灌區每次準備灌溉時,提前一星期通知當地政府或當地水利部門讓其組織灘渠沿線群眾抓緊澆地。這樣到一星期后灘渠停水時,灘渠沿線群眾的地已基本澆完,即使有個別人沒澆,已不影響大局,當地政府也沒理由再去要水。
2.2上下游用水矛盾
由于陸渾灌區上段采取的是定量收費包一年澆地的模式,而且簽訂合同。所以有水就可以澆,而且是大水漫灌用水量非常大,到中下游段幾乎就沒水了,而且還不好做說服教育工作。因為群眾的理由很充分:收了錢,簽了合同就要按合同辦。管理人員也無話可說。而中下游段主要是采取按次繳費或按方計費,大部分群眾還有等降雨解除旱情的僥幸心理,能不澆盡量不澆。所以旱情不嚴重時有水不澆;旱情嚴重時,都爭水澆地,由于輸水能力有限,導致渠道中下段特別是下段見不到水。
建議:要想辦法逐步改變不合理的收費模式,逐步走向按方計費。這樣既可以節約用水又好做工作,水量不足時可以先讓下游澆,再中游,最后上游,統籌合理安排,節約人力物力。要提前5-7d放水,并努力做好中下游群眾澆地組織工作。這時上游還沒開始澆地,中下游水量供應充沛,澆地理想。5-7d后,上游開始澆地,此時中下游可供水量將變小,但中下游澆地的高峰期已過,對大流量的要求已不高,上下游的用水矛盾也就不再突出。
2.3工程老化損壞嚴重問題
陸渾灌區大部分工程建設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當時采用的是大兵團作戰、群眾性施工方式,部分工程設計標準低,施工質量差。多年來,后續維護投入更不到位,歷史欠賬較多,經過三十多年來的運行,工程已老化嚴重,險工險段多,致使目前干渠安全輸水能力只達到設計流量的1/3~1/2,渠系水利用系數為0.45,灌溉水利用系數僅為0.36,造成上下游用水矛盾突出。
建議:抓住近期國家對水利民生的重視時機,更多的去爭取國家資金加大平時對渠道工程的維修養護。結合現有渠道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要堅持上游渠段和險工險段優先的原則,以確保在改建期間能夠正常、安全通水,不影響灌區的應急抗旱工作。
2.4管理人員和維護問題
由于渠道工程戰線長,人員少,加上維護經費缺失和人員慵懶因素,養護不到位,渠道內雜草和淤積物較多,個別渠段內還有植樹等現象,嚴重影響渠道過水能力和工程安全。如2012年秋灌時,由于渠道內雜草茂盛,澭水嚴重。通過25個流量時的渠道水位比正常通過30個流量時的水位還高。
建議:從人力物力上向基層段所傾斜,補充人員和經費;另工作重心可適當向灌溉抗旱傾斜,每年組織機關人員到渠道進行義務除草等勞動2~3次,支援段所一線。完善制度,責任到人。把渠道維護任務逐項分解到每一個人,并與績效工資相結合,建立明確、嚴格的考核機制,達到獎勤罰懶的目的。嚴格渠道管養制度落實,加強水政執法和渠道管護力度,堅決打擊和處理水事違法和渠道侵權案件,確保渠道安全暢通。
2.5管理體制不理順問題
根據職責劃分陸渾灌區管理機構只負責干渠的管理和維修任務,再由于人員和經費原因,也沒精力去管支渠及以下渠系。而地方水利部門往往認為這些都應該是灌區管理機構的事情,而且支渠及以下渠系也沒有專門的機構管理,所以造成管理和經費雙脫節,形成沒人管,沒經費維修。
建議:建立和完善田間工程的群管組織,理順基層水管單位和農民用水者協會的分工和管理體制,加大水利工程管理和水費征收的力度。從省級行業主管層面明確職責,要求各市縣水利部門關注并加強省管大型灌區支渠及以下渠系的管護,并給付相應經費予以保障。
3結語
通過對陸渾灌區現階段灌溉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所了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些建議,但根據目前灌區整體情況及其所處環境來看,要全部改變理順灌區灌溉工作的管理現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不僅取決于灌區沿線人民和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還涉及到工程維護資金的籌集和多項水利、農業政策的逐步落實,隨著陸渾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的逐步實施,以及灌區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推進,國家抗旱5年規劃的實施,特別是國家近幾年對水利事業的重視,并且逐步加大對水利的投資,陸渾灌區的灌溉管理模式及灌區工程面貌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有大的改善。
作者:劉小軍 單位:河南省陸渾水庫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