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水電站安全運行的建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珠江水運雜志》2014年第二十四期
1.四川電網水電特征分析
本文采用實證分析法,選擇四川作為實證區域,因此,首先分析四川電網水電的基本特征,以期在此基礎上找出安全運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1)四川河流水量年分布不均。四川省的河流水源多來自于降水補給,春季河流多由融雪形成的“桃花汛”。本地區地處亞熱帶,受到青藏高原地勢特征的影響,降水豐水期集中在7、8、9三個月,其他季節較少,全年水量集中的7--9三個月,約占全年水量的60%,呈現出河流水量年分布不均的現象。因此,這一自然現象對水庫調節帶來較大難度,同時也造成四川水電呈現出明顯的季節性電能特征。
(2)四川可開發量巨大。四川省共有大中河流超過1000條,落差集中,水能資源豐富,徑流豐沛,理論蘊藏量高達14268.85萬KW,占全國總理論蘊藏量的21.11%,位居全國第二;技術可開發容量為10345.96萬KW,占全國的27.33%;這些數據足以顯示四川是我國的“水電大省”。
(3)水庫調節性能較弱。四川省近百座水電站中,沒有一座是多年調節的水電站,溪洛渡、寶珠寺、二灘等電站雖是年調節或不完全年調節的水電站,但大多數均為徑流式電站。因此,面對四川省河流水量年分布不均、開發量巨大的情況,四川水庫的調節性能較弱。但可喜的是,現階段梯級水電站群初具規模。例如大型梯級:大渡河梯級、、雅礱江梯級等。中、小型有:、水洛河梯級,雜谷腦河梯級等。
2.水電站安全運行存在的問題
(1)管理體制不適應。自建國以來,我國水電站建設的管理體制經歷幾分幾合,現已形成了電監、安監、發改、水利、環保、工商、電網等多元管理格局。我國水電站一般分為大型、中型、小型三種類型,針對不同類型的水電站,多元管理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同時具有一定的弊端,例如“錯位”、“不到位”、“意見不統一”等現象,甚至由于管理職責不清,一些業主鉆“管理空子”,導致事故時有發生。例如,雖然我國已明確規定10%--15%的生態下泄流量理論上可行,但由于一些水電站受到局部利益的驅動,在執行過程中大打折扣,導致水庫的調節作用削弱。
(2)預警措施可操作性不強。水電運行的預警機制需注意水電防洪瞬間性的特點,對應急預案的編制過程中,應注意氣象、通訊、水文、交通、電力、公共安全、組織協調等多方面的因素,現階段,一些水電站的安全預警措施具有“克隆性”特點,缺乏針對性。編寫相對的防洪應急預案并針對預案進行演習。通過演習,增強防洪認識,總結演習經驗,提高實際防洪能力。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加強預警機制建設,落實防汛措施和反事故措施,切實做到有備無患,以防萬一。
(3)過度強調水能資源的利用率。目前一些中小水電站在進行效益評價時,過分強調了水資源的利用率,對于環境的評價體系有待完善。例如在對河段進行規劃時,應在人口密集的地段保留一定的緩沖區,在防洪安全的敏感區域,應筑壩抬高水位。但在實際操作中,只片面看到水資源的利用率,未對潛在的風險進行實際控制,特別是一些混合式開發的水電站,未考慮下層取水對水溫的影響作用,導致水富營養化。
3.對策及建議
(1)完善水電站大壩及水工建筑的檢測防護技術措施。水電站的建設周期長,耗資大,但建成之后的電站水庫蓄水量大、發電量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明顯。若發生事故,將是災難性的。因此,確保水電站大壩、廠房的安全建設、施工維護是做好安全運行的第一步。(2)完善機電設備的檢測和保護。一些現行的設計尚未充分運用現代技術進步的成果,例如可建立計算機遠程監控系統,實現對電站主要設備的遠程控制和干預;消除多余配置,為設備“減負”;改變傳統的“跳閘”“停機”預警機制,運用先進手段,保證在突發事故出現時,直接一級越限報警或二級越限報警等,避免造成主設備損壞。
(3)豐富培訓內容,強化人員素質。每月進行一次反事故預想,從中學到相應的專業知識,并積累事故處理的經驗,提高個人專業素養。定時組織進行事故通報的學習,通過討論分析,舉一反三,吸取教訓,結合實際進行隱患排查,對照自身提出工作建議和防范措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識的同時提高運行管理水平。
(4)將安全監管看做長期性的工作。不管是在大壩建設階段,還是在水電運行階段,都應將安全監管看做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定期對大壩水庫施工、外觀、投入運行后的資料進行反復審核,檢查大壩基礎及隱蔽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以確保大壩的正常運行。機電設備運行也應遵循安全,經濟的原則。運行人員應牢記“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嚴格執行“兩票三制”,避免因人為原因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保證機電設備在良好的工況下運行,特別避開機組長時間在振動區運行,以免俄羅斯薩揚-舒申斯克水電站的悲劇再次發生。
作者:謝益欣單位:四川華電雜谷腦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