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洪河農場人居環境建設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提升生態鄉鎮文化品位
洪河農場打造“生態宜居精品小鄉鎮”工程,不僅體現在環境保護上,也體現在一草一木、一磚一石的精致上。農場多次改建、擴建文化宮、道路和各類休閑廣場,安裝了大型LED,配置造型新穎別致的各類景觀燈,配齊健身器材,為職工群眾娛樂、健身、休閑搭建平臺。小區綠了,路燈亮了,道路暢了,清晨強身健體的人多了,人的風貌變美了。每當夜色初臨,場區彩燈輝映,色彩爭艷,大街小巷到處是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人們歡騰地敲起鑼,打起鼓,扭起東北大秧歌。以紀元廣場為平臺,拔河賽、演講賽、球類賽、文藝匯演等廣場文化常年開展。洪河人以身邊人話身邊事,以快板、歌舞、相聲等文藝形式謳歌黨的大政方針、農業豐收、文明新風和美好家園,一展洪河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時代風貌。
二、強化生態鄉鎮管理建設
“三分建、七分管”,為把洪河建成生態示范化農場,發揮小鄉鎮經濟輻射帶動功能和潔凈美名牌效應,實現鄉鎮可持續發展,要加強鄉鎮管理,鞏固建設成果。一是農場制定了《洪河農場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實施方案》《創建標準》《綜合治理方案》《十星級文明戶評選》《環境建設管理條例》《文明創建實施方案和千分考核辦法》等規章制度,明確了創建的指導思想,充實了城管、修建、居民委等專業隊伍,細化了責任獎罰,實現了管理人、教育人、規范人的目標,配備了鄉鎮管理專用車輛,為創造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重點推進環衛隊伍定崗、定費、定責、定人、競聘上崗的改革措施,推行競標上崗、分片包干的用人機制,掃路工、保潔員、城管隊、垃圾車要及時對街道清掃保潔、清運和管理,保證街道路面無垃圾、雜物,冬夏一樣,四季常凈。三是開展“愛家鄉、建家鄉、美家鄉”的主題教育活動,利用會議、電視、標語、板報等多種形式,在機關、企業、學校、社區進行全民宣傳教育。為了打造和展示“生態文明、民主和諧、科學發展”的良好形象,農場還廣泛開展以改善居住環境、強化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場風文明、維護社會良好秩序為主要內容的文明比賽活動,有2個小區53個樓道,116個家庭獲得農場文明小區、文明樓道、文明家庭的榮譽稱號。農場積極做好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污水排放、垃圾處理、公廁改造、街道硬化亮化及其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工作,改變居民臟亂差陋習,樹立潔凈美新風,強化社區管理職能,完善生活配套服務功能。四是實行環保分級管理體系,做到“抓領導帶群眾,抓機關帶社會,抓窗口帶行業,抓場直帶隊戶”,完善十星級文明戶評比等文明管理體系,創建文明單位、文明窗口,使強化鄉鎮管理與創建文明鄉鎮緊密結合。強化治理,突出管理,使職工群眾職業道德、社會公德、環保美德等發生明顯變化,如今農場“街道凈了、場容整了、道旁綠了、夜晚亮了、民風正了、形象好了”,真正做到檢查和不檢查一個樣;接待和不接待一個樣;一年四季一個樣;大街小巷一個樣。
三、發展新型化工業支撐生態鄉鎮建設
經濟決定物質和文化,有什么樣的經濟,就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物質和文化。洪河農場要建設國家級生態鄉鎮,就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做支撐。按照新型化工業的發展思路,洪河農場的工業經濟發展也呈現了勃勃生機。2010年,農場依托區位交通優勢建起一個占地10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倉儲物流加工園區,經過兩年的發展,園區加工能力達到15萬噸,可實現增加值0.17億元。農場以園區為依托,努力在水稻循環經濟鏈條上打造新亮點,使園區在發展空間上實現新拓展,形成核心工業區,壯大產業規模,積極發展勞動密集型、科技應用型和產業配套型企業,吸引相關產業向園區集聚,增加企業和產業的關聯度,促進產業和產品結構優化升級,增強產業發展實力,全力助推農場生態鄉鎮建設。
經濟發展了,有了物質基礎,農場將加快生態鄉鎮建設的步伐,建立健全環境管理機制,加強宣傳教育,逐步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及自身素質,進一步完善生態鄉鎮建設,不斷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生態綠化建設,以環境建設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帶動生態型鄉鎮整體推進,不斷提高職工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優化工作環境。
作者:胡志剛 單位:黑龍江省洪河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