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頌揚黨恩思想匯報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區審計局會議室氣氛格外熱烈,支部黨員擴大會正在開展以“憶我成長頌黨恩,堅定信念跟黨走”為主題的大討論。全體干部黨員通過回顧個人成長進步的經歷,頌揚黨的豐功偉績,通過這種方式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參加這次討論的六名共產黨員與一名民革黨員,盡管大家黨派、籍貫、年齡、學歷和經歷各不同,卻有一點是共同的,都是生在黨的陽光下,沐浴著黨的春風雨露成長,享受著黨帶來的幸福生活。討論中,大家從不同的側面,盡情抒發對黨的感恩之情,進一步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從奴隸到主人--共產黨領導我們大翻身
全局黨員干部盡管都是新中國成立后出生的,但每個家庭都是從舊社會走過來,各自的家庭都有相同的過去。大家從小都從長輩處聽過解放前的故事。一提起舊社會,55歲的老黨員池小榮科長飽含深情地說,她原籍在廣東,舊社會在三座大山的壓迫下,祖祖輩輩當牛做馬,過著饑不裹腹,衣不摭體的苦難生活。為了反抗殘酷封建統治,父親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自愿參加閩粵贛游擊隊,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為武裝爭取政權,父親無數次出生入死,把青春和熱血獻給解放事業,解放后成了地方的領導干部。現已離休的老父親每當與兒女團聚時,都會由衷地對我們說,是共產黨把他帶上革命道路,讓全家從黑暗走向光明,使舊社會奴隸變成新社會的主人。如今我家弟兄姐妹8人,現在黨政機關擔任科級以上干部就有5人。共產黨是勞苦大眾的救世主,我們只有努力工作才能報答黨對我們全家大恩大德。
從士兵到團長--共產黨培養我們成長進步
支部兩名正團職軍轉干部,他們回顧自己在部隊成長經歷,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副書記趙新友深情地說,我老家在山東靠近沂濛山區,是一個農民的孩子。是黨把我送到軍營,部隊把自己從一名戰士一步一步培養成為一名正團職干部。在部隊多次立功受獎,自己每一次職務晉升,部隊黨組織都是憑能力和業績提拔。要不是部隊黨組織培養,可能自己在老家還是一個農民。現在轉業地方工作,要發揚軍隊光榮傳統,一如既往干好本職工作,以感恩之心回報社會。
從貧窮到富裕--共產黨為我們開創幸福源泉
聯想到今天的富裕生活,全體黨員干部就收不住話匣。組織委員何金章興奮地說,建國之初,黨領導我們在舊社會的廢墟中建筑社會主義大廈,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我的莆田老家人多地少,小時候曾經也度過缺衣少食的時光,但黨領導我們奮發圖強,一天一天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公以來,全黨適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國民經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改革開放之后,馬尾成了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建設迅猛發展。我們相繼來到開發區伴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現在我們的工資收入是改革開放之初的十幾倍,不僅餐桌上碟盤羅列,魚肉俱全,而且小孩上了大學,還有超百萬的家產。撫今追苦,飲水思源,大家感慨萬千。沒有黨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沒有黨富民政策,哪有今天比蜜還甜的幸福生活。我們現在從事的是高尚而神圣的審計事業,黨賦予我手中的權力,同時更賦予我厚重的責任,一定要認真履行審計監督職能,充分發揮審計機關“免疫系統”的功能,成為開發區建設中的“衛士”,反腐倡廉的“勇士”。
從對峙到合作--共產黨引領統戰路
列席這次黨員大會的民革黨員林健無比感慨地說,局黨支部這次討論主題很有意義,我雖然不是共產黨員,個人同樣沐浴著共產黨的陽光雨露成長。加入民革組織后,深感共產黨深明大義,制定統一戰線政方政策深受各民黨派擁護。共產黨成立以后促成兩次國共合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對臺方針政策使大陸與臺灣關系從長期對峙走向“三通”。作為馬尾區的民革組織一員,充分享受著一個派的權力和義務,有機會積極參政議政,自己參與提交的幾個政協提案都被采納。他認為自己與局里其他同仁只是黨派不同,同樣分享黨帶給的精神與物質恩惠,理當盡心盡責干好本職工作來回報黨恩。
在結束這次討論時,支部書記劉英庚提出“四個珍惜”與全體黨員共勉:一要珍惜自己成長的經歷;二要珍惜人民賦予的手中權力;三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四要珍惜在開發區工作的機會,奮發地為黨工作,以優異業績來回報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