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方影視中的個人主義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影文學雜志》2014年第十四期
一、西方文化中的個人主義
影片中,主人公表現出具有強烈西方色彩的冒險精神、個人英雄主義精神,使得影片情節跌宕起伏、懸念重生,使觀眾驚嘆不已。西方文化中,個人主義強調個體為本的價值觀占主導地位,強調自我支配和自我控制。西方個人主義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方文明的起源時期,即早在古希臘羅馬時期,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續,面臨大自然的各種挑戰,不畏懼,艱苦奮斗,和大自然抗爭,同時也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因而,自然環境對于人類的文明發展起了舉足輕重的推動和促進作用。同時,由于所處地靠近大海,使得大海對古希臘人的影響相當大。由于當時的人對大海的認識非常有限,對大海的神秘感和具有豐富的財富來源的渴望,使得古希臘人漸漸形成了不畏艱險、勇于冒險、主動出擊的性格特點。同時,隨著古希臘商業的繁榮和發展,漸漸也形成了人們的獨立意識,即習慣和崇尚依靠個人的能力處理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從中實現個人的價值,獲得成就感。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在古希臘時期萌芽,先后經歷了西方近代的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運動、啟蒙運動。文藝復興運動發生于14世紀的意大利,核心內容是人本主義,焦點是人權挑戰神權,最終達到喚醒了人們的自我意識,在思想和文化層面確立了個人主義價值觀。宗教改革運動是基督教于16至17世紀發起的一次改革運動,實現了以宗教為途徑,把個人主義灌輸給人們,從而把個人從教廷的束縛中予以解放,宣揚個人主義。啟蒙運動,是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領導和發動的一次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其中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鳩、盧梭等提出了有關社會和個人發展的學說,對個人主義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18世紀末19世紀初,個人主義才開始在西方文化中形成系統理論,到20世紀,個人主義對西方社會產生較大影響,成為一種思潮,成為西方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人們思想上的重要精神支柱,成為西方文化的精髓,滲透于人們生產、生活的點點滴滴,并發揮作用。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是人類在面臨大自然挑戰和適應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萌芽、形成和發展的,是一種反映人類思想變化的漫長過程。在西方的影視作品中,尤其是美國好萊塢的經典大片中,常常體現出這種豪邁、高尚、令人欽佩的個人主義精神。類似的影片及其中的英雄人物舉不勝舉,如,BraveHeart中的主人公WilliamWallace,Gladiator中的主人公Maximus,ClashoftheTitans中的主人公Perseus,Spider-Man中的主人公PeterParker等。
二、影片中個人英雄主義形象解析
通常情況下,人們習慣于把銀幕中的那些具有非凡本領,且融勇敢、智慧、高尚情操于一身的人物視為英雄、偶像,在令人佩服、敬仰的同時,在精神上產生共鳴,其足以影響一代人甚至更多。這些英雄人物,往往在主動完成某項具有重大意義的任務過程中,表現出其英勇、智慧、頑強、自我犧牲的豪情壯志,散發出英雄的氣息,并在觀眾的思想觀念中擴散,影響至深。在影片G.I.Joe:RiseofCobra中,英雄人物的出現及表現尤為明顯。影片的主角Duke,是基地指揮官兼任僅列于GeneralHawk之后的美國特種部隊副指揮官,是特種部隊的關鍵人物之一,他的言行舉止處處都顯露出美國文化中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影片中,對他的簡歷作了少許回顧,他曾參加過特種部隊的嚴格訓練,曾有參加越戰的經歷,實戰經驗豐富,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重情重義但又是非分明,有情但更有原則。影片中,他在執行押運高科技納米彈頭的任務中,遭受襲擊,面臨戰友的犧牲,敵人的猛烈攻擊,卻依然不忘自己的使命,即使在GeneralHawk的增援部隊的救援下,也要充當彈頭的第一保護者,明知敵方沖著彈頭來,隨時有生命危險,卻依然把生死置之度外,這種具有強烈西方色彩的個人英雄主義氣概,在片中貫穿始終。另一場景,在一場正面戰爭中,部隊即將撤離時,當Duke派Baroness的弟弟進入房子找資料時,轟炸機比預計的5分鐘提前發起攻擊時,Duke奮不顧身沖向房子,希望把他救出來,結果未能如愿,自己也受傷,對此事非常自責,無法面對Baroness,表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和負罪感,體現了英雄的敢于擔當的氣質。再如,在北冰洋地下基地面臨即將爆炸的情境下,Duke冒著煙火,全力將昔日的戀人今日的敵人Baroness救上“鯊魚號”水底攻擊艇,安全逃離基地,共同迎戰敵方潛艇,追擊McCullen,這一幕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英雄救美不謀而合?!皶r勢造英雄”的方式在中西方影片中常見,該片中,Duke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成就了他的“英雄造勢”形象,更加折射出其代表的美國人崇尚的個人主義精神。
影片中的高潮和緊張情節之一,TheBaroness和StormShadow用納米彈頭攻擊埃菲爾鐵塔的過程中,Duke和Rip-cord身高科技武器穿加速盔甲,在巴黎凱旋門附近追趕攜帶納米彈頭企圖攻擊鐵塔的Baroness和StormShadow。Duke和Ripcord在阻止對方發射彈頭的激烈搏斗過程中,以其頑強、冷靜、智慧、無畏的氣質,最終成功阻止了納米彈頭對鐵塔及城市的進一步破壞,拯救了巴黎,其實是拯救了人類。影片的另一個高潮情節,是發生在北冰洋底軍事基地雙方的決戰及摧毀已經發射的三枚納米彈頭。Cobra組織分別向中國、俄羅斯、美國三個國家的首都發射了納米彈頭,妄圖毀滅三個城市。各國首腦在無法應對的情況下,焦急萬分,特種部隊隊員以大局為重,胸懷世界,按照導彈飛抵目的地的時間遠近,先后擊落了飛往北京、莫斯科、華盛頓的納米彈頭,拯救了三個城市。尤其是飛往華盛頓的納米彈頭在即將爆炸的千鈞一發之際,不到20秒鐘的關鍵時刻,Ripcord急中生智于超低空飛行跟蹤并擊毀了彈頭,由于戰斗機緊跟其后,彈頭攜帶的納米蟲隨之附滿并啃噬戰斗機,隨時都可能機毀人亡,但Ripcord不顧自身安危,毅然把駕駛戰斗機飛向高空,把附滿機身的納米蟲帶回到高空大氣層中爆炸銷毀,保護了華盛頓的安全。當然,影片中英雄的成功,離不開眾人的支持,在該片中,還有與他們并肩作戰的無名英雄,如SnakeEyes,HeavyDuty,Breaker等,依然值得欽佩和敬仰。
影片G.I.Joe:RiseofCobra是一部成功的經典大作,不僅體現在其商業價值(票房收入豐厚)、世界領先高科技的特技應用、多國籍的演員陣容及多個國家實地(25個外景地點,包括法國、挪威、捷克和北美洲各地等)拍攝背景等,更重要的是該片體現的文化內涵,即一種高尚、博大的胸襟———心懷全世界人類的和平與發展,西方文化中的個人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辛、不畏犧牲、勇于冒險的強烈西方文化色彩。同時,該片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出了當今世界存在的種種危機,表達了現實生活中人們期望“英雄”的回歸的夙愿。
作者:楊淵單位:樂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