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影音樂與電影敘事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影文學雜志》2014年第十四期
既然聲音與畫面有兩種不同的作用方式,那么,在電影敘事中,電影配樂、音樂究竟是怎樣構建的呢?筆者將在此部分以幾部影片來說明這一問題。
(一)《泰坦尼克號》中音樂對電影敘事的構建《泰坦尼克號》是由好萊塢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在1997年制作上映,并在2012年轉制3D的一部大片。這部電影講述了1912年發生在大西洋一艘游輪上的凄美愛情故事,身份地位不高的畫師男主角杰克愛上了貴族家的大家閨秀露絲,而游輪泰坦尼克號因為疏忽撞上冰山就要沉沒,杰克為了露絲而放棄了生還的機會。整部電影悲戚而又震撼,讓不少觀眾為這樣的愛情落淚。說起電影《泰坦尼克號》的配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由流行音樂天后席琳•迪翁演唱的《我心永恒》了,這首歌曲對全片有著很好的敘事構建能力。這首主題曲最重要的一次出現在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后,杰克、露絲在甲板上最后一次互相告白,之后便陷入冰冷的海水中。歌詞中寫到,不管多近、多遠,不管你在哪,你都會在我心里一直存留著,配合著畫面中杰克為了露絲的獲救而失去生命的劇情有強烈的催淚和震撼效果。這首歌還出現在杰克和露絲第一次在甲板上擁抱以及老年露絲安靜地在睡眠中去世的場景中,分別是對兩人愛情的渲染和對他們愛情的祭奠。這樣一首歌曲幫助了觀眾很好理解全片內容,成功成為電影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音樂對電影敘事的構建英國導演丹尼•泊伊爾執導的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2008年上映后獲得巨大反響。影片通過賈馬爾在電視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中的答題為窗口,通過幾個題目層層展示了賈馬爾、沙里姆和拉提卡三個印度普通青年的生活情感經歷,這其中包括孟買的街市、相識的好萊塢明星、孤兒院、宗教沖突中去世的母親、黑幫生活等諸多層面,就像是展示印度的窗口。最終賈馬爾和拉提卡終成眷屬,也靠著善良的內心和一絲運氣成為幸運者。影片一共包含三條敘事線路,第一條線路是在警署中警察逼問賈馬爾說出真相,音樂多緊張短促,以配合嚴刑逼問的故事空間;第二條線路是《誰是百萬富翁》節目現場的音樂,主要以該節目原生音樂為主,配合改編后加入的小三度音樂;第三條線路是核心線索,即賈馬爾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這一線路的音樂最為豐富,層次感強,變奏也多。筆者將重點分析這部分。賈馬爾成長經歷的這條線路中包含它的童年時空、少年時空和成年時空三段,從中大概能剖析出兩個音樂主題,一個是愛情主題,另一個為命運主題。前者主要出現在賈馬爾想起或遇見心愛的姑娘拉提卡時,是純潔的內心感情的自然流露。后者則更為壯闊和宏大,也可以叫做命運交響曲變奏曲,因為它主要是在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基礎上做的現代電子音樂變奏。這部影片具有明確的主題先行的優勢:清晰,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很漂亮。節奏是在緩慢中迫近,層次和條理也非常清晰,在剝繭抽絲的敘事過程中,也可以找到很多的前后呼應,很多的細節、敘事線索和場景都相當值得回味,總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穿插其中的現代音樂和印度歌曲的旋律,感覺整個故事古今輝映、東西合璧。這部電影的音樂是豐富多彩的,游離在“喧賓奪主”和“相差毫厘”之間,如果多一點點就會又讓人感覺將沉浸在寶萊塢音樂大廳和忽視畫面風格所帶來的感覺刺激,但如果少一點,也會讓電影褪色,畢竟在很多嘈雜場景里的鏡頭畫面都有音樂來相配不會讓人感到焦躁不安。這部電影并不“安靜”,音樂貫穿其中,無論是有人聲的還是無人聲的,每個場景音樂都是量身訂制,符合每一個場景和場景間的轉換,沒有一分鐘是不合理的。
(三)《夜宴》中音樂對電影敘事的構建電影《夜宴》是馮小剛導演2006年上映的一部作品,講述了我國五代十國時期一場宮廷的亂斗。電影中的配樂引起了當時和現在的影評人極大的興趣,其中的《越人歌》更是成為被人們反復提起的影片插曲。一首《越人歌》從春秋飄來,穿過楚地,在幾位主角的場景中不斷打轉,其幾次出現都有著不同的意義,其中包含著太子無鸞對叔父和新皇的不滿,有對青梅竹馬的母后婉后的愛恨情仇,還有青女生命終結時的孤苦凄清,可謂幫助影片人物表達了許多重要思想內涵。影片由美國著名作曲家譚盾作曲。他還邀請了著名鋼琴家郎朗作為鋼琴獨奏者,力薦騰格爾、周迅、張靚穎三位歌手作為電影主題曲、插曲和片尾曲的演唱歌手,電影音樂效果是非常好的。譚盾的電影音樂創作十分重視旋律,提高歌曲的可聽度。在配器使用上運用了大樂隊和獨奏樂器的戰術組合,形成類似的“利都奈羅”的音樂風格(即充分的樂隊全奏和單純的樂器獨奏段落交替出現,主題幾乎相同的樂隊全奏反復出現,其中插入各有不同的、輝煌而充滿激情的獨奏,構成全奏—獨奏—全奏—獨奏—全奏……(即TSTS…架構)的曲式結構),在和聲語匯和作曲技術的現代化中也使用得比較合適。一般來說,整個音樂作品將電影中絕望、孤獨、寂寞、可憐和溫暖融為一體,痛苦得讓人悲戚,寂寞得讓人凄涼。
二、聲音在影視傳播中的魅力
以上所說的兩種聲畫組合方式都有特定的受眾心理因素,它也表征出聲音在影視傳播中的魅力所在。首先聲畫合一是將電影畫面信息表達得更為完整和真實,更加符合我們對真實世界的理解和感覺。上文已述,我們感知的世界不是單純的圖像,我們看到一個景物的同時,總會聽到伴隨著的聲音。觀其形,聞其聲,這才是我們感知客觀世界的方式。所以聲音在電影中發揮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使信息完整。畫面雖然有感性、直觀的特點,但是它同時也有多義性的特色,我們經常可以找到同樣的畫面被解讀為不同的內涵的案例,所以特定影片中的畫面表示什么含義,全憑畫外音的解說或者配樂的配合。比如兩個人坐在一起聊天,配上低沉的小調管弦樂,就能說是一對壞人在耍陰謀詭計,而配合成大調的鋼琴伴奏,則可以理解為兩個好朋友在談心。其次,聲音可以營造另一個時空,大大擴展人們的認知范圍。在電影敘事中,觀眾常常會感到時空顛倒、交錯和重疊,給我們的心理帶來極為復雜的感受。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和聽到的也許并不是同一事物,有的時候聽到某種聲音,發聲體卻在視覺以外,有時聲源就在眼前而我們往往對它視而不見。
三、音樂構建敘事的方式
在構建敘事上,音樂有如下的一些方式。首先是直接充當敘事的元素,以賈樟柯的電影《站臺》為例,影片大量運用了當時中國的流行音樂,如《希望的田野上》《我的中國心》,直接充當敘事元素,生動表現了從“”中走出的中國社會的青年在當時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風格。第二種方法是采用渲染的方法,比如上文列舉的《泰坦尼克號》中主題曲《我心永恒》的作用,通過音樂配合畫面激發聽眾的主觀聯想和想象,進一步補充電影敘事和劇情。最后一種方法是模仿建立平行敘事。這在早期黑白電影和有聲電影的初期很常見,目前較多出現在動畫片中。在動畫片中通常會出現模仿某種聲音來與具體的事物配合,這是為了建立一種平行敘事,幫助觀眾更好理解影片。
四、結語
本文首先從理論上分析了聲音與畫面的兩種關系,即聲畫合一與聲畫對位。接著用三部影片《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泰坦尼克號》《夜宴》為例,分析了音樂如何構建電影敘事,并探討了聲音在畫面傳播中的魅力和作用。最后探討了音樂參與電影敘事構建的三種途徑。
作者:高曉進陳愛云單位: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