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目的論下的英文電影片名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電影文學雜志》2014年第十四期
一、電影片名的功能及其翻譯目的
賀鶯(2001)把電影片名的功能歸納為四大基本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審美功能以及廣告功能。信息功能是指電影片名應凸顯影片的內容,以便觀眾能更好地了解影片的故事情節和主旨,具有明顯的信息提示作用;表情功能是指奠定影片的感情基礎,以強烈的抒情、驚險或戲劇氛圍去感染觀眾;審美功能是指以優美流暢的語言、生動的形象去打動觀眾,給觀眾以美的體念和享受;廣告功能在于吸引觀眾,增加票房收入。信息功能是電影片名的基本功能,表情功能和審美功能是較高功能,而廣告功能是電影片名的最終功能,在于突出影片的宣傳作用,吸引觀眾,增加票房收益??傊?,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審美功能是基礎,廣告功能是影片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審美功能實現的結果和目標。(王惠、匡芳濤:2008)很顯然,電影片名翻譯的目的在于實現上述功能以及源語片名的基本預期功能,吸引更多觀眾,增加票房收入,實現其商業價值,最終達到文化交流之目的。為此,譯者應充分理解譯入語的文化特征和譯入語觀眾的審美情趣,使譯名自然、貼切,以引起譯入語觀眾對影片的觀賞欲望。
二、目的論指導下的電影片名翻譯策略
根據目的論,所有翻譯活動都是由翻譯的目的決定的,原文文本只是起到“提供信息”的作用,譯者可根據翻譯的目的從眾多信息中選取需要的信息。因此,在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過程中,譯者應根據其目的,結合片名的預期功能和譯文讀者的期待,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和譯文形式,實現片名的信息功能、文化價值以及商業目的。本文以目的論為理論框架,結合具體例子,從以下幾個方面討論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策略和方法。
(一)直譯直譯是指在語言條件許可時,譯文不僅傳達原文的內容,而且還盡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語言形式的翻譯。直譯法是實現影片信息功能最常用、最行之有效的翻譯方法,其優點在于它能使影片譯名更加直接、忠實地傳遞原片的內容信息,原片名的內容和形式得以保留,甚至達到源語和譯入語的功能重合和字字對應。采用直譯法的英文電影片名漢譯譯例有SnowWhiteandSevenDwarfs《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DancingwithWolves《與狼共舞》、AmericanBeauty《美國麗人》、Mr.&Mrs.Smith《史密斯夫婦》、SlumdogMillionaire《貧民窟的百萬富翁》、LionKing《獅子王》、FatalAttraction《致命誘惑》、LetterfromanUnknownWoman《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TheJurassicPark《侏羅紀公園》、TheTokyoTrial《東京審判》、TheFirstBlood《第一滴血》、BraveHeart《勇敢的心》、RainMan《雨人》、TrueLies《真實的謊言》等。
(二)音譯音譯是指用一種語言讀寫出另一種語言的詞或詞組發音的翻譯方法。在不引起譯入語文化曲解的情況下,這種翻譯方法常用于那些由人名、地名或其他專有名詞構成的、觀眾熟悉或具有重要歷史文化意義的片名的翻譯。采用這種翻譯方法的英文電影片名漢譯的譯例有Avatar《阿凡達》、RomeoandJuliet《羅密歐與朱麗葉》、MadamCurrie《居里夫人》、Casablanca《卡薩布蘭卡》、HarryPotter《哈利•波特》、Titanic《泰坦尼克號》、JaneEyre《簡•愛》、Hamlet《哈姆雷特》、Troy《特洛伊》、Chicago《芝加哥》等。
(三)意譯當中西方的文化傳統和語言差異使直譯法難以體現電影片名的獨特內在含義,而且使譯語觀眾難以真正理解原片名的內涵,不利于原片名和譯入語片名實現其信息功能、審美價值等方面的等值時,譯者需要采用意譯法進行翻譯。此時,譯者可以在深入理解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原片名的內容情節、風格以及文體,采用意譯法,抓住原文的意義,拋開原文的形式,進而起到傳遞原片信息,增加片名感染力的作用。采用這種方法的譯例有MyBestFriend''''sWedding《新娘不是我》、Shrek《怪物史萊克》、TombRaid-er《古墓麗影》、MadisonCountyBridge《廊橋遺夢》、To-morrowNeverDies《明日帝國》、Entrapment《將計就計》、TheThreeMusketeers《豪情三劍客》、TheWeddingNight《洞房花燭》、WaterlooBridge《魂斷藍橋》、DragonHeart《魔龍傳奇》、CourageunderFire《生死豪情》等。
(四)補譯在直譯的基礎上,譯者有時可根據影片內容,運用增詞的方法對片名進行翻譯,使譯名更加符合譯語觀眾的心理期待,而且譯名形神兼備,自然貼切。如果譯者直接把電影Patton翻譯成《巴頓》的話,由于漢英語言的差異和信息缺失,觀眾很難聯想到這部影片的真正故事情節。如果采用增詞法將其譯為《巴頓將軍》的話,觀眾一看到這個譯名馬上就會聯想到二戰中的那個著名的巴頓將軍。類似的譯例還有Garfield《加菲貓》、Philadelphia《費城故事》、Cats&Dogs《貓狗大戰》、TheBreakUp《分手男女》、Psycho《驚魂記》、Terminator《魔鬼終結者》、PrettyWoman《風月俏佳人》、SleepingHollow《沉睡谷傳奇》、Tarzan《人猿泰山》、Speed《生死時速》等。
(五)創譯當原片名的文化聯想不能引起譯語觀眾的共鳴時,譯者有必要照顧譯語觀眾的利益和興趣,根據原片的內容對原片名進行創造性翻譯,使譯名和原片內容相輔相成,從而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王焰、鄭賢貴:2005)增加影片的票房收益,實現其商業價值,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果采用直譯法將美國著名電影“WaterlooBridge”譯為《滑鐵盧橋》的話,觀眾僅能根據其譯名了解一座橋,但無從知曉影片內容的任何信息。如果將其創造性地翻譯為《魂斷藍橋》,觀眾就會聯想到中國兩千多年前發生在“藍橋”的愛情故事,讓觀眾看見中文譯名就知道它是一部帶有悲劇色彩的愛情片。其他類似譯例還有BathingBeauty《出水芙蓉》、TheMisfits《亂點鴛鴦譜》、TheCuriousCaseofBen-jaminButton《返老還童》、Mr.Holland''''sOpus《春風化雨》、Sideways《杯酒人生》、TopGuns《壯志凌云》、GonewiththeWind《亂世佳人》、Lolita《一樹梨花壓海棠》、ThelmaandLouise《末路狂花》、ManoftheHouse《辣妹保鏢》、Charlie''''sAngels《霹靂嬌娃》、Fugitive《亡命天涯》、HomeAlone《小鬼當家》等。本文從目的論的角度,結合具體譯例分析了英文電影片名的漢譯策略與方法,認為英文電影片名的漢譯必須根據其翻譯的目的和譯文的功能,充分考慮英漢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和心理認知,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具體來講,可采用直譯法、意譯法、音譯法、增譯法以及創譯法,使電影的譯名既忠實于原片內容,又符合譯入語的文化特征、目標受眾的閱讀習慣和文化認知,做到文字優美,言簡意賅,實現影片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商業價值,達到文化交流之目的。
作者:冉明志單位:攀枝花學院外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