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地震信息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安徽省數字地震觀測網絡工程的全面加強,安徽省數字地震臺網、安徽省地震前兆臺網、安徽省數字強震動臺網、安徽省抗震救災指揮部技術系統和安徽省地震活斷層探測技術系統將產生大量的監測數據和信息,通過信息服務系統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以保證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共享。
關鍵詞:數據;信息服務
系統安徽省地震信息服務系統是全省數字地震觀測網絡系統中各技術系統的紐帶,是安徽省數字地震觀測網絡系統的動脈。安徽省地震數字地震觀測網絡系統的數據、信息都通過這根動脈流動,該動脈聯系著各個技術系統。安徽省地震信息服務系統又是安徽省數字地震觀測網絡系統的數據共享平臺,為地震預報和地震應急、地震科學研究提供數據信息共享。安徽省地震信息服務系統也安徽省地震局面向政府和公眾的一個重要窗口,其產出結果為不同層次層面提供服務。因此,安徽省地震信息服務系統是安徽省數字地震觀測網絡系統不可缺少的一個技術系統,是安徽省數字地震觀測網絡系統的技術支撐和基礎設施平臺。
1設計思想及原則
網絡技術的選擇對安徽省地震信息服務系統的建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為如果選擇功能完備的主流網絡技術,既可以保證網絡擴展性、先進性還能具備網絡的高性能,能比較順利地向更新的技術過渡。(1)統一性計算機網絡建設從安徽省地震觀測網絡系統的角度出發,才能合理地進行各個子系統的建設,實現整個網絡系統的一體化、最優化。(2)標準性網絡建設須符合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工業標準和事實標準,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網絡提供持續完善的服務。(3)實用性系統實用性是一個根本性原則,因此本站點全部采用成熟的方案設計和技術。(4)先進性在系統設計和建設中,將注重國內外的先進技術,使用成熟技術。(5)開放性網絡系統應該從發展、開放的角度設計和建設,以便擴展。
2系統構成
安徽省地震信息服務系統建設包括安徽省地震信息部及各服務節點的建設;政務信息專用信息網絡建設;廣域網和局域網建設;數據信息共享服務系統建設;分布式數據庫系統平臺建設及上述建設的鏈路聯接和環境改造。計算機網絡拓撲結構和關鍵設備: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拓撲結構采用星型結構,使用性能良好的千兆交換機組作為星型的中心(具備光纖接入能力),建設的目標是工作穩定、可靠、高效。網絡拓撲結構采用星型結構,以使其簡單、靈活,便于擴充、管理。數據鏈路層采用以太網結構,網絡層支持TCP/IP、IPX/SPX、ApplcTalk協議,適于運行Unix、Windows、Macos等各種主流的操作系統的計算機網絡互聯。
3信息服務系統的安裝
3.1準備網管服務器
3.1.1服務器配置服務器的硬件配置dl380G4,3.2G雙核CPU、4G內存、146G*2硬盤、千兆網卡。服務器單獨用于網管。3.1.2安裝Suse操作系統(1)安裝操作系統前的準備工作1)服務器上架加電;2)確定機器名和IP地址;3)網絡已調通;4)已有操作系統介質。(2)按照手冊安裝操作系統3.1.3安裝Oracle數據庫(1)Oracle數據庫的介質數據庫的版本為Oracle10標準版。數據庫的介質由地震局提供,或從地震局內部Web服務器上下載。(2)安裝Oracle數據庫前的準備工作已完成操作系統的安裝,并正確配置機器名、IP地址。服務器提供至少100GB空閑空間。已有Oracle數據庫安裝介質,注意Oracle是否是64位的或者32位,選擇適合自己硬件的介質。用root用戶登錄sles操作系統,然后打開shell窗口輸入命令:passwdoracle,輸入兩次密碼ultranms07,為Oracle用戶更改密碼。然后輸入命令:vi/etc/passwd回車,在打開的窗口中找到如圖:這行,默認在bin后是false,這里手動修改成bash保存退出,繼續上一步驟里的操作輸入命令:vi/etc/hosts將以127.0.0.2的行用一個“#”注釋掉:更改完畢重啟計算機。(3)按照手冊安裝數據庫3.1.4安裝網管軟件(1)網管軟件的介質網管軟件采用北京神州泰岳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UltraNMS3.0網管軟件。網管軟件的介質從地震局內部Web服務器上下載。(2)安裝網管軟件前的準備工作已完成Oracle數據庫的安裝,并正常啟動數據庫服務。服務器提供至少20GB空閑空間。已有網管軟件的安裝介質。(3)按照手冊安裝網管軟件
3.2信息服務管理系統的實現
在進行上述操作后,管理系統可以實現以下操作。3.2.1拓撲展示拓撲展示就是用拓撲圖的形式將設備、子網展現出來,用戶能比較容易地查找。為了方便用戶對不同網絡的管理,本系統將拓撲圖的管理分成了OSPF和IP網絡管理。如圖2所示。故障管理是網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網絡管理所關注的信息,如網絡中斷、數據庫連接不上、系統資源不夠等等都會以事件的形式表現出來。故障管理是Ul-tra-NMS的核心組件,通過對原始事件、事件、告警信息進行多環節的處理,實現及時、準確的告警定位、告警展示和告警通知。如圖3所示。3.2.3性能管理性能管理通過用戶對相關指標的定義,向用戶直觀展示想要了解的性能信息,從而做出準確的判斷。Ul-traNMS可以定義被管對象性能指標、網絡鏈路性能指標和承載設備性能指標。另外Ultranms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支持各類廠商軟件和標準,根據目前項目的實際情況,在性能管理中將業務性能數據的配置和展示也納入到性能管理中來,在性能管理中實現了業務節點的性能設置以及業務拓撲的實現。如圖4所示。3.2.4自動發現自動發現模塊是很重要的,因為整個UltraNMS網管系統,是運行于自動發現基礎之上的,只有進行了自動發現以后,才能將各種被管理的設備“納入”到管理系統中來進行管理和監控。自動發現主要是發現網絡內的所有管理對象并記錄入庫。3.2.5采集調度采集調度功能對采集對象、采集時間和采集參數靈活配置,這樣就能滿足用戶的采集需求。Ultra-NMS采用了分布式采集技術,在網管服務器進行統一的采集調度,在各個采集探針Ultra-NMSProbe上執行具體的采集任務。采集的結果最終儲存在主網管服務器上的數據庫中。Ultra-NMSProbe主要分為采集任務調度器和采集服務器兩部分:采集任務的建立主要是創建一個任務的各個采集參數,創建一個新的采集任務要實現以下幾個步驟:(1)采集probe設置:用于設定哪個采集服務器執行該采集任務,輸出采集probe名。(2)采集網元組設置:用于將指定設備歸入相應的采集網元組。(3)采集數據對象設置:用于設定被采集的數據變量、使用的采集引擎(Snmp、Netflow等)、數據分類(配置、告警、性能、業務專題),輸出采集任務類型,數據對象策略結果集。(4)采集時間安排:用于設定該采集任務的執行時間,輸出執行的時間點數據。(5)采集probe實時監聽并收集網管服務器的消息。采集調度的主界面如圖5所示,主要分為被管理對象、網元組、采集探針、采集任務4項3.2.6狀態輪詢狀態輪詢管理可以根據需要靈活地配置輪詢對象的管理狀態、輪詢間隔,從而實現對一系列管理對象進行輪詢管理的需求。如圖6所示。3.2.7資源管理資源管理提供對管理對象的資源的即時查看,隨時獲得對所有資源的第一手資料,以便用戶對資源狀況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如圖7所示。3.2.8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為網管軟件自身重要的組成部分,區分開用戶及用戶組可以對網管軟件的操作人員做出明確的劃分,從而建立明確的責任制。安全管理主要分為對用戶4結語在安徽省地震局現有通信設備的基礎上,建設起的安徽省地震信息服務系統,提供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系統服務平臺。以保證安徽省防震減災中心在大地震時應急指揮的需要和地震應急響應、地震監測預報數據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共享。保證平時對安徽省地震活動的監測和日常地震預報跟蹤、地震科學研究數據信息傳遞和共享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李衛東,梁兆東.使用Ultra-NMS監控軟件擴展測震儀器監控功能的方法[J].震災防御技術,2008,2:204-207.
[2]王秀文,姚立平.地震數據交換標準[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1994,15(2):1-80.
[3]胡華燈,黃文輝.廣東地震臺網測震數據庫管理系統.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66-71.
[4]孫學軍,姚宏.“十五”測震臺網數據庫的應用程序開發[J].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2009,30(3):109-113.
[5]陳運泰,吳忠良.中國數字地震學的發展戰略問題[J].國際地震動態,1999,(5):1-5.
作者:孫靜 李亞龍 萬杰 王偉 單位:安徽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