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的頒布,為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規范與標準。高校可以借鑒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結合輔導員的工作實際,對輔導員的行為風險進行系統梳理和分類。在此基礎上,參照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遵照“思想為先、調研為基、學習為本、實踐為要、總結為重”的職業能力提升策略,著力增強輔導員的風險價值認同度,努力提升輔導員的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決策和風險監控能力,從而為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全面提升尋找著力點和突破口。
關鍵詞:
風險管理;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路徑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教思政〔2014〕2號),進一步明確了高校輔導員隊伍職業能力建設的依據和標準,為全面提升輔導員職業地位和職業公信力提供了重要保障。《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對高校輔導員職業概況、基本要求和職業能力標準等進行了規范與要求。依據職業能力標準,如何快速提升輔導員自身的職業能力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因此,選取合適的視角,選擇科學的方法,對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載體和路徑開展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筆者以風險管理理論為視角,對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行為風險進行分析,并據此對輔導員的職業能力提升路徑進行探討,以期對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提供借鑒。
一、風險管理理論與高校輔導員的行為風險
關于風險的定義,學術界討論頗多,界定也不盡一致。美國學者威特雷認為,風險是關于不愿意發生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的客觀體現。美國經濟學家奈特指出,風險是可測的不確定性。美國教授威廉姆斯認為,風險是在給定情況下和特定時間內可能發生的結果間的差異。日本學者武井勛認為,風險是特定環境和特定期間內自然存在的導致經濟損失的變化[1]。目前,國內經濟學界認為,風險是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統計學界認為,風險是損失的不確定性;決策理論界認為,風險是實際結果與預期結果的偏差[2]。綜合以上幾種觀點不難發現,風險本質上是損失的不確定性。因此,筆者認為風險是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偏差的損失不確定性。“風險管理”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所羅門•許布納于1930年首次提出,是指風險管理者通過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消除或減少風險事件發生的各種可能性,或者減少風險事件發生時所帶來損失的管理過程。20世紀50年代風險管理以學科的形式發展起來,目前作為一門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新興管理科學,已形成了獨立的理論體系。基本程序主要包括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決策和風險監控四個環節,構成了風險管理周期循環的過程。如圖1所示。其中,風險識別是指在風險事件發生之前,管理者運用感知、判斷或歸類的方式,系統、連續地認識所面臨的各種潛在風險,是風險管理過程的起點,也是其他工作有效開展的基礎。風險評估是在識別風險的基礎上,定性或定量分析各類風險源對損失不確定性的影響程度,分析各類風險源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的大小,從而篩選出影響系統穩定性的關鍵風險。風險決策是針對風險評估的結果,通過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達到減輕風險事件發生時的損失或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的決策過程,此環節是整個風險管理過程的關鍵。風險監控是對決策方案的運行過程進行實時監控,客觀評價實施效果,總結經驗教訓并及時反饋信息,為未來風險管理決策提供參考借鑒,此環節助推風險管理閉環良性循環的形成[3]。四個環節相互獨立,存在著依次遞進的邏輯關系。高校輔導員作為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在教育、管理和服務學生過程中,預期的工作目標與實際的工作效果難免存在偏差,由偏差帶來的損失也是不確定的。筆者將這一損失的不確定性定義為輔導員的行為風險。輔導員的工作實踐存在風險,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是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從風險管理的視角研究輔導員的行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的風險掃描
風險是與生存實踐相伴隨的普遍現象,作為人類實踐活動的表現形式之一,高校輔導員工作也存在著潛在的風險。特別是當今時代,教育環境日趨復雜,學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日益多樣,高校輔導員在教育、管理、服務學生過程中的風險更是不斷凸顯,涉及諸多方面。筆者參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結合自身的工作積累,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生事務管理、日常服務三個維度全面梳理了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中常見的風險類型。如表1所示。按照引發風險的載體不同,將高校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分為主體風險、客體風險、環境風險和媒介風險。按照風險產生的環境不同,將高校輔導員在學生事務管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分為崗位職責風險、業務流程風險和制度機制風險。按照風險帶來的損失不同,將高校輔導員在學生日常服務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分為責任風險、道德風險、信任風險和聲譽風險[4]。
三、風險管理與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耦合性
通過對各類風險進行系統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的風險具有突發性、不確定性、敏感性、危害性等典型特征。全面識別、精準評估、科學應對、系統監控日常工作中的各類行為風險,是高校輔導員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保障。作為高校輔導員順利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備技能,風險管理能力歸屬于高校輔導員的“危機事件應對”職業功能范疇。在《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中,明確將“危機事件、突發事件應對與管控的相關知識”作為高校輔導員必備的職業知識予以界定,將“危機事件應對能力”作為高校輔導員應當具備的職業能力進行了強調。可見,風險管理是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有力抓手和可靠載體。此外,風險管理在國內外的企業管理中均有廣泛的應用,但在高校學生工作的應用程度上卻有所差異。在國外,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以美國密執安大學為代表的多所高校便開始研究高校事務管理中的風險,并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其他高校提供參考借鑒。在國內,風險管理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本世紀初,國內一些高校就提出了“高校學生工作風險管理”的概念,但只是針對一些風險事件,仍停留在應對實踐層面,缺少深入的理論分析。而現實出現的風險事件,不斷地挑戰著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可見,高校輔導員以風險管理為視角,不斷拓展工作思路、不斷提升職業能力也是進一步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客觀要求。由上述分析來看,從風險管理的視角探索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提升路徑,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基礎。
四、風險管理視角下的輔導員職業能力提升的策略
高校輔導員日常工作中的風險類型多樣,形態復雜,唯有創新運用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不斷提升風險管理的能力,才能有效規避風險,增強工作實效。參照風險管理的基本程序,結合輔導員的工作實際,筆者提出了“思想為先、調研為基、學習為本、實踐為要、總結為重”五位一體的職業能力提升策略。
(一)思想為先:強化風險管理價值認同
眾所周知,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提升輔導員風險管理能力的前提是輔導員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工作,在感情上充分認可風險管理的價值與意義。通過輔導員日常工作風險梳理,我們不難發現風險事件遍布育人全過程,涉及輔導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輔導員在工作中必須長期保持危機感,充分認識輔導員行為存在的風險以及由此帶來損失的不確定性,端正風險態度,切實將風險意識融入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中,形成自覺認同的風險觀念。輔導員不僅要對其工作中潛在的風險有清晰的認識,高度重視風險管理,切實將風險管理能力作為職業能力的核心進行培養,還要把握好學生工作的時代性以及學生思想的復雜性,注重風險管理文化的凝練與培育,積極確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思路,切實將風險管理入腦、入心。
(二)調研為基:不斷提升風險識別能力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世界第一擊劍手并不害怕世界第二擊劍手,他害怕的是那些從未拿過劍的未知的對手。在風險管理過程中也是一樣,我們并不害怕已經知道的風險,擔心的是未被識別出來的隱性風險。為了防范隱性風險,輔導員應該經常深入學生宿舍、深入學生班級,及時調查走訪,密切關注學生思想動態,準確識別學生在思想觀念上的風險。同時還要深入學生活動,密切關注學生行為特征,準確識別學生在行為方式上的風險。經常性開展學情調研,密切關注學生學習風氣,準確識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風險。不定期組織意見反饋,密切關注自身的工作質量,全面認識輔導員在工作過程中的各種風險。總之,輔導員在工作中一定要圍繞教育、管理、服務的方方面面經常性開展調查研究,切實摸清實況,了解實情,準確地把握工作中的各種顯性風險和隱性風險,從而不斷提高風險識別能力。
(三)學習為本:不斷提升風險評估能力
風險識別后,接著要做的就是風險評估。即對風險的性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估算、測量。這一過程較為復雜,需要過硬的理論知識、夯實的專業基礎以及豐富的工作經驗作為支持和保障。因此,在不斷積累工作經驗的同時,輔導員還要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首先,輔導員要努力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不斷提升衡量當代大學生思想風險的能力;其次,輔導員還要努力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危機干預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大學生心理危機評估的能力;再次,輔導員還應該努力學學生事務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不斷提升行為風險評估的能力。除此之外,輔導員還要努力學習風險評估的技術和方法,從而準確估測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損失的大小,及時科學地提出風險應對策略。
(四)實踐為要:不斷提升風險決策能力
在風險管理中,具體的應對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說,主要有風險預防、風險保留、風險轉移和損失抑制四大類。因此,高校輔導員在實踐中可以通過風險管理知識培訓、行為規范教育、規章制度制定等多種途徑進行風險預防。輔導員在日常管理中既要嚴格管理,但又不能苛刻要求,對學生的小問題、小錯誤不能揪住不放,對學生的新觀念、新思潮不能盲目否定。針對這一類問題,輔導員可以適當進行風險保留,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風險的聚集和擴散。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時,高校輔導員還要學會向學校和家庭尋求幫助,形成育人合力,恰當轉移風險。高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工作事無巨細,紛繁復雜,總會有些事情是不能控制的,風險總是存在的。因此,在抓好事前預防的同時,輔導員還要做好事中控制和事后處置。一旦危機事件發生,輔導員就要沉著冷靜,快速響應,及時處置,盡最大可能減少損失的程度和影響的范圍。
(五)總結為重:不斷提升風險監控能力
風險監控作為風險管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是風險管理方案能夠實現預期目標的重要保障。由于風險具有可變性,在實際管理過程中風險可能衰退也可能增大。因此,輔導員在關注育人效果的同時還要密切關注育人方案的實施過程,對解決風險的過程進行跟蹤監控。全程跟蹤已識別風險的發展態勢及風險殘余情況,及時處置新的風險因素和新的風險事件。定期組織開展風險排查活動,不定期檢查學生班級、學生干部對風險應對措施的執行情況,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客觀評估各項應對策略和措施是否適當,成效是否顯著。經常總結反思,適當調整工作思路,更新決策方案,確保預期目標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范道津,陳偉珂.風險管理理論與工具[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
[2]劉鈞.風險管理概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3]武晶,賈洪雁.論我國風險管理的現狀及對策[J].學術交流,2010,(6):83-85.
[4]胡敏.高校輔導員行為風險管理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82-85.
作者:王世杰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