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利率市場化猶如一把“雙刃劍”,在給國有商業銀行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又無形中給其經營管理帶來較大的沖擊,可謂希望與困難同在、機遇與挑戰并存。
(一)利率市場化給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帶來機遇
1、擴大了商業銀行自主經營權。利率市場化促進了商業銀行經營機制的轉變,促其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
2、促使商業銀行推出新的金融工具、產品和服務。存貸業務收入下降,存貸款利差收窄難以避免,必須依靠非息收入增長進行替代,國有商業銀行必須加快金融創新。
3、促進商業銀行優化客戶結構和收入結構。在金融脫媒背景下,利率市場化將導致大客戶及批發業務利差趨于縮減,相反,小微企業及零售業務將以其資本節約、風險分散、議價能力高的特點將成為維持銀行利潤的重要支點。
4、面對中小銀行,國有商業銀行競爭優勢顯現。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國有商業銀行由于在資金、網絡、人才、客戶、規模、管理等方面相對于中小銀行有一定的優勢,同時國有商業銀行品牌認知度和市場地位較高,都是中小銀行在實際經營中所無法相比的。
5、促進異質化競爭能力。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不同銀行在資金成本、目標客戶、風險偏好等方面的差異將日趨明顯,國有商業銀行向綜合化、國際化金融集團邁進,突出自身發展特色。
6、為國有商業銀行創造比較規范的公平競爭經營環境。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實質上是一個培育金融市場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轉化的過程,國有商業銀行與“影子銀行”等非金融機構有著公平的經營環境,最終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場。
(二)利率市場化給國有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帶來的沖擊
1、對國有商業銀行目前定價管理機制形成沖擊。利率市場化要求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定價管理機制。但在多年利率管制下,商業銀行利率管理決策及執行機制缺失,缺少必要的內部績效考核機制和對利率的監控評估手段,對客戶風險、期限、抵押品、資金成本和運營效益很難逐筆定量定價,定價模式較為簡單、籠統。利率市場化以后,利率波動的頻率和幅度大大提高,利率的期限結構也更為復雜,利率風險的識別和控制難度加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對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定價管理機制形成沖擊。
2、利率市場化對利率風險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利率管制體系下,商業銀行沒有自主對存貸款利率定價權,只需考慮利率的合規性,對利率變動敏感性不夠,利率風險的管理職能和手段缺乏,利率管理人才缺位。利率市場化后,加劇了利率的波動,利率管理也更復雜,利率的管理與控制對利率管理人員數量與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業銀行需要引進大量的高水平的利率管理人才,才能適應利率市場化的管理需要。
3、國有商業銀行利率的重新定價風險、流動性風險和選擇性風險將進一步擴大。目前國有商業銀行擁有大量利率敏感性資產和負債,存在著“短存長貸”現象,資產和負債存在期限錯配。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市場上的利率會發生頻繁而劇烈的波動,使得商業銀行承擔著更多的利率重新定價和流動性風險。其次,當利率下降時,客戶會提前歸還貸款本息;利率上升時,客戶會提前支取存款,由此會產生選擇性的利率風險。再次,由于同業市場競爭,當商業銀行的貸款資產利率高于同業價格,就會面臨著丟失優質客戶的風險;當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低于同業價格,也會面臨著利息損失。
4、利率市場化使商業銀行信用風險加大。目前,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尚缺乏科學的定量分析手段。由于信息不對稱,使得銀行在事前對借款項目的信用風險難以預測。利率市場化后,一方面,在銀行內部,由于決策層、管理層或經營層的目標和利益不同,存在人為降低貸款利率的可能,給銀行帶來損失而引發道德風險;另一方面,銀行為了彌補利差損失、覆蓋貸款風險,對高風險高回報的貸款會調高利率,高貸款利率也會讓借款人冒險從事高風險活動,引發道德風險。高風險高利率的貸款,又增加未來違約的信用風險,從而使銀行貸款整體質量下降,盈利能力降低。
5、國有商業銀行經營效益將受到較大的沖擊。據統計,2009~2012年國內銀行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33萬億元,2012年,國內大型銀行凈利息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接近78%,中型銀行占比約82%,小型銀行占比超過90%。在國有商業銀行中,存貸款利差收入仍占利潤結構的78%或以上,利潤比較平穩。利率市場化之后,一方面銀行為爭奪存款會抬高存款利率,使資金成本上升,另一方面由于同業的競爭,銀行對大型優質客戶都會降低資產利率,致使存貸款利差收窄,同時伴隨市場利率化出現的金融脫媒也使得存貸款利差收窄難以避免。存貸業務收入下降,而中間業務和非銀行業務短期內還難以取代存貸業務,導致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短期內受到較大的沖擊。
6、利率市場化下的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利率市場化后,銀行有了自主決定利率的權力,利率價格必然會成為各家銀行爭奪客戶的焦點。一是銀行為了營銷優質客戶和優質企業,會壓低優質客戶的貸款利率,實施以量補價的策略,擴大信貸投放量,同時銀行對大額存款業務的競爭,特別是低成本負債競爭更加激烈。二是目前商業銀行缺乏有效的定價機制和手段,很難根據市場行情和對手的風險準確界定利率水平,加之國內市場體系不夠成熟,金融業短期內很可能出現盲目的價格競爭。
7、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經營管理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利率市場化以后,商業銀行的外部環境、內部環境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從存貸款利率定價、資產負債期限和結構、產品創新、收入來源,到銀行的經營理念、經營機制、人才培養和管理模式,都需要國有商業銀行盡快深化體制改革。目前由于受到自身條件的制約,商業銀行在管理模式、業務發展、風險防范及人才建設上都存在較大程度的差距,一定期間內將會給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帶來經營管理模式轉變的風險。
二、利率市場化下國有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策略
1、實行“扁平化”管理,建立以價值和風險為中心的利率管理體系。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經營管理層次有5級,即總行—分行—二級分行—支行—網點,只有網點是經營機構,這種“四級管理,一級經營”的管理架構,利率管理部門重疊,管理鏈條長,為應對市場,取消不必要的中間管理層,推行“扁平化”管理,建立“總行決策、分行管理、支行經營”三級利率經營管理的組織架構,以及時應對利率市場競爭的變化。成立利率風險管理部,要將金融產品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的職能集中由同一部門管理,通過專業部門對國家“基準利率”走勢進行準確的預測,排除行業風險,甄別客戶類型并給予合理的風險成本疊加,確定利率變動對本行的影響程度,并通過缺口管理等方法,對本行資產負債的調換或購買相關金融衍生產品來減少利率風險,提升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的識別、度量、處置、管理和對沖能力,使利率定價完全覆蓋各項風險和成本,實現利潤最大化。
2、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各種管理利率風險的金融工具特別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是需要具有專門知識的高素質人才。建立利率風險管理隊伍,實行資格認證制度,培養并吸收引進大量利率管理專業人才,對利率的長短期趨勢、變化的條件進行分析、預測和管理,增強利率風險識別和管理能力。
3、注重價值管理,提升定價水平。利率市場化,銀行需要調整經營理念,注重價值管理,從“擴張規模、搶占份額”轉向“量價并重、價值為先”,適時適度調整“數量激勵型”導向,真正確立“價值創造激勵型”導向———形成“兩個核心機制”:以RAROC為核心的“風險—效益”約束機制;以EVA為核心的績效考評激勵機制。逐步構建健全的資產負債管理、運營成本管理、經濟資本管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外部利率定價等一系列現代銀行的核心管理體系,做到主動、逐筆、客戶化定價。借用國際經驗設計適合自身特點的利率分析模型,根據每一個客戶給銀行帶來的收益、風險度、資本成本以及資金運營成本等進行綜合收益回報率定價。
4、加強利率風險管理,提高化解利率風險的能力。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風險與收益的博弈能力要求更高,要保持較高的利差水平,迫切要求商業銀行提高風險管理能力。
5、加強金融創新,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利率市場化后,存貸利差不斷縮小,同時利率市場化也使客戶的融資方式方式趨于多元化,商業銀行應積極調整收入結構,加大中間業務創新力度。
6、大力發展零售業務,提升差異化的營銷服務水平。利率市場化疊加金融脫媒,將導致大客戶、大項目業務利差明顯縮減,零售業務以其客戶多、風險分散、綜合盈利高、成長性好、穩定性強、占用銀行資本金少等特點,成為各家銀行業務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點,商業銀行必須注重零售業務的發展。做好零售業務將不僅是“產品”的競爭,更是“服務”的競爭。商業銀行必須真正建立起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增強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對客戶的服務應從間接融資向金融服務轉變,銀行的利潤增長點由利差收入轉向服務費收入。
7、加強全面資產負債管理,提高資產流動性。利率市場化以后,存款和資金將在不同的金融機構之間快速流動,必須加強全面的資產負債管理。一是要全面實施資產負債管理,建立應對流動性風險的內部決策控制、實施控制、事后監控和預警機制。二是對資產負債進行結構性調整,根據資產的流動性,商業銀行可以配置各類資產的數量,建立分層次的流動性準備。三是應對金融脫媒,積極參與直接融資市場,為客戶提供直接融資服務。四是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信貸資產出售、銀團貸款、并購貸款等形式將流動性較低資產打包出售,調整資產結構,增加現金收入,改善資產收益率,提高資產流動性。
8、完善以價值創造和風險控制為核心的績效考核機制。商業銀行應加大對利率管理部門、分支機構在利率定價方面和風險控制方面的考核力度,使其作為績效考核“指揮棒”。對利率定價超出指導利率水平且預期經濟回報率超過最低回報要求的部分,逐筆進行考核并獎勵,反之給予處罰;定價結果與利率管理部門、分支機構領導的獎金掛鉤,對由于利率定價出現的風險,實行“一票否決權”,以提升利率管理部門和分支機構在定價方面的營銷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總之,利率市場化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它雖然給國有商業銀行帶來更為激烈的競爭,但同時也為國有商業銀行提供了“調結構,轉方式、保增長”的歷史機遇,需要國有商業銀行妥善處理好全局與局部、長期與短期、穩定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作者:金詠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