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外國語言文學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含笑花》2017年第2期
[摘要]由于各行各業對既精通專業業務又有較強的外語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培養英語復合型人才成為各大高校的目標。因此需要重新構建外國語言文學類人才培養模式,對人才的各方面的提升提出具體的培養措施和培養方案。
[關鍵詞]外國語言文學類;人才培養;模式方案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于人才的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不僅增加了對外語類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提高了對外語類人才的綜合素質的要求。社會對高校外國語言文學類人才在質量、層次、綜合素質上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對外語應用能力的要求更加具體化。因此,有效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的英語復合型人才,為社會輸送高質量、全方位的外國語言文學類人才也成為該領域師生共同關注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目前外國語言文學類人才培養狀況
近幾年,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在招生數量上呈現出了明顯上漲的趨勢。根據教育部高教司的統計,我國高校目前與外國語言文學類相關的專業已下設64個。在我國,目前1145所普通本科高校中,設有英語專業的高校達994所,日語專業的達506所,俄語專業的達137所,德語專業的達102所,法語專業的也達到126所,西班牙語新增到58個。雖然各高校在外國語言文學類人才招收上都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但基本上都是同類專業的簡單復制,缺失人才培養的特色教學,缺少全方位精英人才的輸出。
二、當前我國外國語言文學類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
隨著中國在全球經濟地位的不斷攀升,對外語人才的需求不僅在量上,而且在質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語人才不僅要掌握本專業語言、會話扎實的基本功,全面了解目的語國家的風俗、文化,而且要對其他領域的知識也有所掌握。以英語為例,根據2000年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英語專業課程設置可以分為三大類:英語專業知識、英語專業技能以及相關專業知識。也就是說,大綱對新時代的英語專業的學生提出了新的標準和要求,即:既要掌握英語專業基礎知識和提高用英語溝通的能力,也要拓展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全方位、高質量的外國語言文學類的畢業生。然而,這種高質量、全方位外語人才的培養,不可避免的會遇到諸如教學條件、教學手段、師資力量等不利條件的影響和制約,在實際的教學中總會有各種問題亟待解決。
(一)教學目標不明確
培養學生在外國語言文學方面的能力是外國語言文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一方面,學生要增加對外國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并提升理解能力,從而能透析外國語言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學習者要在實現外國語言文學基礎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語言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我國許多高校卻不能協調好這兩方面的關系。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教師不能將外國語言文學專業課程與應用型課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能很好地培養學習者跨界學習的本領。教師自身還沒有弄清楚、弄明白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的教學目標、培養目標,更別說是培養出符合更高要求的優秀人才了。
(二)課程定位偏低
良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準確的課程定位。而在我國,傳統的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學生培養的教學目標致使課程定位偏低。在大多數高校,教師在教授外國語言文學課程的時候多以教授作家作品為主,或主要局限于講授文學發展史,對提高外語綜合應用的技巧與技能幫助不大。事實上,教師在教授此門課程的過程中,應著眼學習者未來,著眼世界,讓學習者掌握文學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其目的語的應用能力。課程定位偏低,培養的學習者將很難適應瞬息萬變的語用場合,達不到人才的合格輸出。
(三)教學方法老套
傳統老套的教學方法無疑會阻礙高素質,全方位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我國各高校,外國語言文學的講授者們大多還是無法擺脫老套的著重講解文學書上的史料,事實,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仍是很多高校教師的桎梏。同時,學生也沒有認識到該課程對于其個人外語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學習過程中也基本是背誦點名家、名句應付了事,這大大阻礙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內動力,其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改變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方法刻不容緩。
(四)師資力量薄弱
當前,高校外語專業所實施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師資力量的要求很高,師資力量及其水平也就成為了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不少高校教師并沒有把全部精力放在自己的教學上,為增加收入從事兼職等社會工作,這些都極大地牽扯了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此外,由于某些高校地處偏遠,現代化的先進教學手段,例如網絡技術應用、電子、多媒體教學等技術在外語教學中運用較少。隨著國家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招生數量的不斷擴充,高等教育已經成為民眾關注的熱點,而外國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水平的滯后,對深化高校教學改革,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目標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因此,只有不斷加大對復合型教師隊伍的培養力度,才能實現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目標。目前,我國高校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亟待提升和擴充的師資力量,換句話說,提升師資力量勢在必行。
三、外國語言文學類人才培養模式方案構建與實施
(一)找準教學目標
外國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只是單純的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更重要的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既要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力,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又要擴充學生語言以外的知識面。另外,教師在工作和學習中也要多了解未來人才需求的趨勢以及外國語專業人才未來的社會職業走向,只有這樣,教育者才能在實際教學中找準教學目標,以更高的目標要求和定位學習者,從而為社會輸出更多高質、多面的人才。
(二)明確課程定位
課程定位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著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課程的定位既要完成培養目的語學習者的語言技能提升目標,實現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文學素養的雙面提升,又要考慮該課程對學習者未來職業生涯的影響與幫助,只有在實現這兩個目標的前提下的課程定位才能平衡語言教學中的偏重現象,也只有有了明確的課程定位才能取得優質的教學效果。
(三)革新課程教學模式
在我國,教育者一直傳承著傳統的教學方法,這其中有很多優良的部分值得教育者去傳承,但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者不僅要掌握大量的文學常識、信息,還要有靈活運用所學語言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靈活應變能力。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和培養目標的未來需求,不斷革新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課程模式。教育者在教學時,應該將課堂的主體中心由自己的一言堂轉化成學生的競賽、討論,競賽使學習者獲得了學習的動力,產生學習的興趣,而討論讓學習者的思想碰撞,汲取各自的思想精髓,拓寬思維,提高英語的思辨能力,從“了解是什么,到理解為什么”,對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而教師在學生的課堂討論過程中,要找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盡量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討論,盡量做到不干預,讓學生們知道,每一個問題在不同的學習者那都會聽到不同的聲音,不要單純的判斷某種聲音的對與錯,必須讓學習者理解,每一個問題都有不同的思維角度,如果只是一味地執著于一個角度就可能造成對問題理解的偏頗。在參與的同時,教師有要適時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和協調者,堅決不做“權威、專家”,因為那樣只會禁錮學生創造性思維火花的迸發。
(四)培養學生進行文本文學閱讀能力
閱讀是人類汲取知識,終身學習的需要,對于外國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者來說更是如此。閱讀能力是文學學習中最基礎的技能,也是教師首先要對學習者強化訓練的核心本領。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給學生介紹值得鑒讀的好書籍,讓學生在這部分閱讀中充分汲取養料,由開始讀書到會讀書,另一方面教師要在課上介紹閱讀方法的同時,反復訓練學生對這些閱讀方法的運用。在信息、書籍如此浩瀚的今天,好的閱讀方法無疑會使學習者在閱讀過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注意對學習者語言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多元化閱讀的基礎上,提高自身對文學作品的賞析力、甄別力,進而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和語言應用能力。
(五)切實提高現代化教學設施的應用效率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走進課堂,成為輔助教師授課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多媒體教學以其聲動、直觀、承載的信息量大等特點,越來越多的被教師使用,以此來擴大課堂的容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這些現代化教學設施的日常應用過程中,外國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首先要注意,多媒體教學是為了增加課堂的學習樂趣,為語言學習者營造實地學習的語言氛圍,絕不是教師為了方便,將自己的教案,講稿照搬照抄的從紙質材料上轉移到課件當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學習、研究,提高自身對現代化教學設施的認識水平,切實發揮他們的教學輔助作用。另外像現在很多高校都采用的4A網絡平臺,是外國語言文學專業教師進行“翻轉”課堂教學的一個很好的輔助手段。教師可以將需要學生單純記憶的知識,文學信息事先到平臺,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下獨立完成這部分知識的學習,而教師同時也可以將擴展語料、信息到平臺,布置討論話題,有限的課堂時間討論未完的話題可以在平臺上繼續與學生互動。
參考文獻:
[1]肖瑋萍.中國近代大學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研究[D].廈門大學,2013.
[2]仲偉合.英語類專業創新發展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01:127-133+160.
[3]翟瑞青.關于構建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04:1-5.
[4]田向紅.高校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及其影響因素的比較研究[D].湖北大學,2013.
作者:張敏 單位: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