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責任定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記者搖籃》2017年第8期
摘要:近些年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相互沖擊和相互融合,不僅為其轄區內的新聞工作者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機會,同樣為其職業責任的定位提出了新的考量標準。基于此,文中以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責任定位要求為分析對象,通過探討當前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職業定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堅持“走轉改”要求下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責任定位的建議。
關鍵詞:新媒體語境;電視新聞工作者;職業責任定位
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新聞行業的具體操作方式、模式和理念都出現了嬗變。尤其是傳統新聞生產中互聯網技術的逐步滲透,更使得媒體融合趨勢愈演愈烈,公眾傳播中,公民新聞實踐也日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以此為基礎,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的工作職能、責任和職業道德等方面均需要結合時展要求和民眾對新聞工作者的定位、訴求等進行針對性的調整,當然,這也是電視新聞工作者重新“認清”自己的重要機遇。
一、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職業責任定位的趨于模糊
從系統互動理論和角色理論出發,電視新聞工作者作為個體在傳統媒體語境下長期扮演的角色,明顯與其在新媒體語境下需要扮演的角色有所差異。假使電視新聞工作者忽視其職業責任定位和職業角色定位需要伴隨環境變化而進行更改的需求,就容易導致在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定位、角色趨于模糊化。目前已經有實證表明,身處在媒介轉化漩渦中的中國電視新聞工作者群體,普遍存在著職業定位不明,角色界定與新時代新聞生產要求不符等問題。此類問題的存在,不僅與當前時代互聯網平臺等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并最大化放權給每一個參與者密切相關,同樣與海量信息環境下,電視新聞工作者出現對自我專業知識、素養、理念的自我懷疑和否定等也具有一定的關系。很明顯的是,在媒介巨變漩渦中,電視新聞工作者職責定位的不清晰,自我認知的不準確,只能導致其對電視新聞的編輯和報道、處理、評析效果和質量。
二、電視新聞工作者職業責任定位的基本思路
長久以來,大眾傳媒理論中電視新聞工作者,始終承擔著電視媒體靈魂守門人的職責。電視新聞記者的特殊職業,要求此項工作的承擔者必須具備正確的三觀,必須能切實保障新聞信息的客觀性和真實性。雖然在歷經多年的發展過程后,電視新聞媒體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內容出現了新的變化,但是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始終要堅持正確三觀和保障信息及報道內容的客觀性與真實性。近些年,隨著我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不斷碰撞和融合,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也出現了各類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但是,作為黨與政府重要決策信息的傳遞者,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始終并時刻將自己的態度放在真正客觀的立場上,真正做到深入基層,成為新聞事件的推動者、挖掘者和記錄者。只有這樣才能符合整個社會媒體發展趨勢以及社會整體發展趨勢的要求。以我國新聞事業始終堅持改文風、轉作風、走基層為基礎,建議電視新聞工作者在職業責任定位時,務必切實響應此項豪標,實際出發,以人民群眾為本,追蹤群眾所需的內容,展示群眾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在新聞采訪和內容。編撰過程中堅持杜絕采訪越位采訪、錯位、缺位的現象,切實強化自身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三、堅持“走轉改”要求下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責任定位建議
(一)深入研究新媒體及語境,熟練掌握并設計立體化報道模式
無論在任何歷史時期,無論媒體形式出現怎樣的變化,電視新聞工作者都應該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職業責任定位放在不斷發展動態環境中加以適當的轉換。在不違背基本原則和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的核心理念的前提下,任何墨守成規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也是違背媒體生態環境動態發展要求的。也正因為如此,便是新聞工作者,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不斷豐富自己的內涵,拓展視野,努力研究新媒體的優勢和特征,嘗試在電視新聞編輯和報道的過程中,吸納和融入并最大化利用新媒體優勢,構建起全景式、立體化的報道模式。
(二)以民為本走進民眾體察民生民情,充分發揮新聞報道優勢
踐行傳播之力電視新聞工作者是整個社會發展的紀錄者和見證者。目前,我國各個領域正處在全面轉型時期,電視新聞工作者應該真實地記錄下每一個轉型的瞬間,并客觀表述國家發展現狀。這是每一個電視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職能。雖然隨著新媒體的大范圍應用,受眾與媒體之間的距離被迅速拉近,受眾對電視新聞工作者的看法,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信息傳播者,而是成為信息共享者和同伴。受眾對電視新聞工作者的此種看法,實際上是為電視新聞工作者走入基層了解民眾,真實記錄民眾生活和社會發展歷程,體會民情民生,用長鏡頭還原新聞事件,計時方式拉近媒介與人民群眾之間距離的重要鋪墊。在新媒體語境下,雖然電視新聞工作者面對的挑戰不斷增加,但是發展機遇也同樣聯袂而來。只有新聞工作者始終堅持以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來武裝頭腦,不斷提升自己豐富自己,順應社會發展的大潮和趨勢,才能在社會及媒體變革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不斷轉變觀念適應時展要求,堅持團隊合作不斷夯實自身
信息時代和改革時代的當前中國電視新聞媒體,其原有的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并不能隨時保障自身可以脫穎而出。電視新聞工作者在新舊媒體更迭和相互沖擊的時代中,擬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競爭實力,就需要不斷轉變觀念,真正認識并正確認識到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職責內容和義務。電視新聞報道本身是一個需要協調性很強的集體活動,包含記者、編輯、制作人等在內的團隊必須時時相互支持和配合。也正因為如此,在電視新聞工作者界定職業責任定位時,團隊的力量以及電視新聞工作者自身的修養、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等,是需要相互融合起來的。新媒體語境下綜合素質較強的“筆桿子”并不算是一個“全才”。但是在明確自身在電視新聞工作崗位中的地位及優勢、不足等之后,電視新聞工作者很容易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繼而結合其所在的媒體環境進行自身表現形式、主題表達方式、采訪行為態度等方面的調整。
參考文獻:
[1]張梓.“走轉改”電視新聞記者的角色定位初探[J].西部廣播電視,2016,(18):176.
[2]李芳菲.論新聞記者職業道德底線失守的原因和對策[J].新聞傳播,2014,(05):100.
[3]駱正林.發揮職業傳播者的輿論領袖作用[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3,(01):39-44.
作者:趙鈞湘 單位:長沙市長郡梅溪湖中學